APP下载

回顾与前瞻:近年来我国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述评*

2016-02-10罗会德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政党从严治党现代化

罗会德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 松江 201620)

回顾与前瞻:近年来我国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述评*

罗会德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 松江 201620)

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学界围绕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挑战、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开展持续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今后还需要对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发展,以及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等问题加强深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国家治理现代化;关系;挑战;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国家治理与政党治理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视野下深入思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治理问题,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这既是对90多年党建历史的经验总结,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又是在新的时代高度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从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上规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深化和拓展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对此,学界开展了多维度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一、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互关系

正确认识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是学界探讨的首要问题。颜晓峰认为,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要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与执政党的治理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从这样的角度看,政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政党治理效果决定国家事业发展成败,政党治理现代化引领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可靠保证。[1]曾小锋、唐莲英认为,执政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执政党治理国家的目标。[2]解双双也认为,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辩证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则是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3]曹华飞认为,从严治党越来越呈现出体系化、结构化、制度化的特征,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大局中的一个枢纽,与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事业紧密联系。[4]魏东初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织保障维度,论证了二者的相互联系,认为加强从严治党是动员与整合社会资源的前提,加强从严治党是优化与完善政府治理的关键。[5]

在探讨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的基础上,王艳珍、颜俊儒进一步分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从严治党效能提升的逻辑关联,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从严治党效能提升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全面从严治党效能的提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题中应有之义。[6]邹庆国分析了党的领导制度科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认为党的领导制度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部位,党的领导制度科学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领导制度科学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程度和质量。[7]姚红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必然要求和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组织保障,二者统一于中国梦实现的进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治党与治国的正相关性。[8]邵佳也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政策、制度和行为方式的选择要从人民利益出发,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9]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治理好党,不断提升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从严治党都把“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0]齐卫平还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使命。政党角色决定政党功能,领导和执政的双重角色赋予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坚持党的领导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致性,符合党的宗旨,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需要。[11]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目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与全面从严治党有机统一起来。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挑战

学界认为,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还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颜晓峰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提出了新战略、出台了新举措、呈现了新气象。对此,全党全国充分认同,党内党外积极评价。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虽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这只是开了个头、破了个题,离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可以说,我们仍然在政党治理科学化的路上。颜晓峰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挑战: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意识还需强化;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机制还需硬化;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方式还需实效化;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还需系统化。[12]王艳珍、颜俊儒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效能提升工作的不足,影响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一是治党的价值取向贯彻不够,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效能提升的科学引领;二是治党的途径与方式整合创新不够,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效能提升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三是治党的内容体系与评价督导机制构建不完善,治党的主体力量、环境建设不充足,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效能提升的有效驱动。[13]解双双认为,全面贯彻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党自身层面的问题,包括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党内法规制度不健全、执法不严现象屡见不鲜、党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国家层面的问题,表现在国家立法方面,法律体系还不完备;在权力结构上,权力向党集中,民主集中制的组织领导体制贯彻落实不是非常到位,这也为全面从严治党设置了一定的障碍。[14]崔洪斌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着国际、国内和党自身三个层面的困境,既有严峻的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的影响,也有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15]吕红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目标,由于国家治理涉及政党、国家、社会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加强中国共产党在上述各方面的适应性变革。[16]

可以说,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热烈探讨,为从严治党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三、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努力探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学界关注和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颜晓峰认为,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我们党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和要求,吸收治理及善治理念,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提升从严治党的水平,以政党治理现代化引领和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坚守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全面从严治党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确保“肌体”健康;全面从严治党要强化责任担当,牢牢牵住党建“牛鼻子”;全面从严治党要以“三严三实”标准,大力正风反腐;全面从严治党要扎紧制度笼子,谨防“牛栏关猫”。[17]任剑涛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反腐,还要实现党从自身现代化到权力现代化的框架结构的转变,并理清党的角色。而在国家治理方面,必须将国家、市场、社会三分开来,充分发挥社会各部分的积极性。国家治理不应该单纯从国家、社会开始,而应该从政党开始。[18]邵佳认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正在成为执政党建设的新常态,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现必须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从严设计,从严要求,从严推进,从严考核,充分体现“全面”和“从严”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19]曾小锋、唐莲英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执政党提出了新的政治诉求,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应该主动回应,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对权力运行机制的制约与监督,推进以制度执行力为重点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实现高效、协同的执政目标。[20]邹庆国认为,实现党的领导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是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法治为基本方式,以民主为核心诉求,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结合。[21]

解双双认为,除了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举措,还应着眼于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22]曹华飞指出,在从严治党呈现体系化、结构化、制度化的趋势下,要实现党纪与国法的无缝对接,打造纪律和法律的“制度双笼”,使依法治国与依纪治党齐头并进,党纪与国法实现“双笼合围”。[23]吕红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治理模式逐步转向现代治理模式的过程,其核心要素包括具有高度整合能力的与动员能力的执政党、完善的国家制度体系、规范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挥决定性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等。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除了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外,还要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进行相应的调适,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规范政党与国家关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考验党的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党提高在法治建设领域的能力等。[24]这些论述把从严治党、国家治理现代化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域,为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拓展了新的空间。

四、结论与前瞻

从整体上看,学界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这些研究仍是初步的,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层次问题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严治党与政党治理方面。从严治党属于政党治理范畴。但如何从政党治理的内在规律、方位现状、经验教训出发,深化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特点、规律和推进路径的认识,还缺少系统性研究和学理性阐释。比如,如何正确理解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采取什么样的制度机制才能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对从严治党有何重要作用?为什么要依靠自身力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帮助解决自身问题?等等,都需要深入探讨。

二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发展方面。学者虽然认识到党纪与国法“双笼合围”的重要意义,但对于当代语境下从严治党、进一步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以及如何加密加固、互补互促,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还缺少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一些研究成果甚至把中央的要求反过来作为建议提出来,陷入了“体内循环”的怪圈,原创性研究有待加强。

三是研究范式和分析框架方面。由于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双重身份”以及党与国家之间的“双重关系”,中国共产党在政党与国家关系领域的适应性变革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要求执政党必须合理定位政党与国家关系(或政党与政府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政党与社会关系,学界虽然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视角进行了一些尝试性讨论,但对于中国未来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目标模式,采取的具体路径是什么,还没有形成一致性意见。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1][12][17]颜晓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从严治党:意义及挑战[J].人民论坛,2015,(21).

[2][20]曾小锋、唐莲英.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诉求及回应[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5,(4).

[3][14][22]解双双.论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大连干部学刊,2015,(9).

[4][23]曹华飞.从严治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5-01-09.

[5]魏东初.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三个维度[J].求索,2015,(7).

[6][13]王艳珍,颜俊儒.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全面从严治党效能提升的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6,(3).

[7][21]邹庆国.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党的领导制度科学化[J].新视野,2014,(3).

[8]姚红.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党的建设的思考[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3).

[9]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

[10][19]邵佳.全面从严治党的探析——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J].福州党校学报,2015,(4).

[11]齐卫平.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角色使命和责任担当[J].求实,2015,(7).

[15]崔洪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的全面从严治党[J].世纪桥,2016,(2).

[16][24]吕红.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D].山东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18]任剑涛.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EB/OL].http://www.zzgg.ecupl.edu.cn/s/291/t/74/5a/51/ info23121.htm.

(责任编辑:卫令海)

2016-06-12

罗会德(1970-),男,河南永城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思政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执政党建设。

D26

A

1672-1071(2016)04-0049-04

猜你喜欢

政党从严治党现代化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边疆治理现代化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政党上网”:网络生存背景下群众路线延伸的当代价值与实践启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