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所畏惧四川从来都有直面国难的责任担当

2016-02-10

中国西部 2016年3期
关键词:川军四川人巴蜀



无所畏惧四川从来都有直面国难的责任担当

四川是祖国统一的大后方。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上,四川长期发挥着政治区位优势和军事地理优势。从秦汉到明清,统一的中央政府无不以四川作为镇抚西南地区的战略基地,自唐以降,四川又是处理中央与西部各民族关系的前哨和堡垒。战国时期,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巴蜀为秦国统一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基础;汉高祖刘邦以四川为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天下,“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抗战时期,中央政府把四川作为大后方,统一川政,取消防区,整顿税制、货币,内迁学校、工厂;新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四川占全国投资的四分之一,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防工业和科研基地。

川人是抵御外侮的排头兵。1937年初,四川发生严重干旱,粮食欠收,近30万人受灾,数万人饿死,灾民以树皮、草根、白泥为食。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川人毅然出川抗日,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抗日战争爆发后,40多万川军开赴前线浴血奋战。据四川省档案馆文献记载,抗战8年,四川征募兵员260多万人,其他各种渠道征兵约40万人,征兵数量占全国的20%以上,总计出兵约340万人。川军在抗日战争中伤亡64.6万余人,约占国民党军队伤亡人数的20%。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四川承担了民国政府50%的财政支出,30%以上的抗战支出。为保障抗日军粮的供应,四川人民节衣缩食,交纳沉重的田赋。从1941年至1945年,四川田赋共征收谷物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四川各地的工厂,加紧生产,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服装和其他各种物资。四川各地还开展了各种捐献活动,为抗战捐钱、捐衣、捐飞机。为保障抗战运输通畅,四川动员250万民工抢修川陕、川黔、川滇、川湘四条公路干线。民工们用錾子、锄头、扁担等简陋工具开山辟岭,挖土运石,昼夜赶修。1943年12月,四川动员了29个县50余万民工抓紧施工,紧急修建和扩建新津、邛崃、彭山、广汉4个战略轰炸机场和5个驱逐机场。勤劳勇敢的四川人民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大义凛然,同仇敌忾,吃苦耐劳,临危不惧,顽强拼博,发出了“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的豪迈誓言,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高度评价。

人类出现至今,灾难就如影随形,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但同时也激发着人类的斗志,甚至在不经意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改变历史的动力。事实上,“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在人类面对灾难的最高道德考验面前和最高价值诉求的各种方案中,四川人给出了自身有巴蜀文化特色的气为之壮、国魂为之振奋的特殊答案,让世人体验到巴蜀特色的感恩的心、博大的爱,以及坚韧不拔和乐观幽默相结合的四川精神。在漫漫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四川人一次又一次克服自然和人为的特大惨烈灾难,用勤劳和智慧捍卫着“天府之国”的尊严和壮美。今天,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四川人将继续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昼夜兼程,拼搏实干,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四川实践、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艳梅)

边,市肆繁华;明末清初战乱人口骤减,“湖广填四川”带来烟草、玉米,清代中叶的四川已超过湖广成为天下粮仓;汶川特大地震和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四川人民在“对口援建”和“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等创新机制的引领下,创造了人类灾后重建史上的伟大奇迹,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川军四川人巴蜀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地 道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民谣侠黑子沛创作最新音乐作品《四川人》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Beauty of Occupation—the Eternal Pursuit of Teaching Occupation
从川军看黔军的发展
川军将士抗日出征歌
为何是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