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穿羌塘无人区

2016-04-08邓崇刚

中国西部 2016年3期
关键词:羌塘黑颈鹤无人区

文·图/邓崇刚




穿羌塘无人区

文·图/邓崇刚

①地平线上的藏羚羊

②新一代的牧羊人

③无人区的弱者

当我和朋友一行四人再次完成西藏之旅,回望来路,不经意间穿过的空旷无垠的羌塘草原,竟已成为心中独存的“无我之境”。

飘荡在羌塘草原的生命之诗

若干年前,一部名为《飘荡在羌塘草原的生命之诗》的记录片让我印象深刻。片中,藏羚羊那精灵一般敏捷的身躯和富有诗意的迁徙方式,久久地印刻在我心中。这是我对羌塘的最初印象。

“羌塘”为藏语,意为北方旷野。这种空旷不能用视觉来衡量,只能用数字来表达——70万平方千米。这里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草原,植被稀疏,交通不便,人迹罕至。北羌塘历来有“无人区”之称。羌塘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四周有海拔5000-7000米的山脉环绕,因此保存了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整个羌塘草原地势平缓开阔、地貌多样,戈壁、草原、湖泊,还有那远方的雪山、冰川……勾勒出迷人的景色。

羌塘草原是我国五大牧场之一。这里只生长着短小的那扎,如男人的“寸头”毛发,短而硬。那扎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草类,它在羌塘草原上长得并不是十分浓密,却由于分布广泛,因而能为野生动物提供足够的食物。视野所及的山头依旧是冰雪覆盖,夏季的冰雪融水,顺势而来,却又隐藏不露,悄悄地汇入草原上星罗棋布的湖泊。湖边的盐粒晶莹剔透。这些美丽的湖泊,不仅可提供清澈的饮水,连食盐和其他微量元素也一并奉上。于是,这里不仅是牧羊(牛)的好去处,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成百上千头藏羚羊时而悠闲漫行,时而快速奔跑,如同无数个音符跳跃在广袤的大地上,谱写着活力与优雅相得益彰的生命交响曲。这是一首真正的“生命之诗”。

羌塘,还是一片具有丰厚文化沉积的沃土。几千年以来,藏北的牧民秉承传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四处游牧。在一般人眼中,羌塘可能是“无人区”“荒凉”的代名词,而在藏北牧民心中,这里却是他们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有一首古老的羌塘牧歌这样唱道:“辽阔的羌塘草原呵,在你不熟悉它的时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了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你可爱的家乡。”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不时能看到牧民家养的牦牛和羊群,也偶尔可见牧民憩息的帐篷。这些在草原上挥舞着牧鞭策马奔腾的牧民们将粗犷、豪迈的游牧文化代代传承。

这片草原上,不仅留下了远古的岩画,也埋藏着古国的遗址,玛尼堆、经幡、白塔随处可见,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和他的故事遍布藏北,唐蕃古道贯穿南北。你可曾听见从长安而来的车马铃铛声,一路飘过高原,伴着文成公主走到吐蕃的逻些(拉萨)?苍茫的羌塘草原,因此而增添了古朴、神秘的色彩。

如今,当我偶然有机会走进这“世界上除了月亮背面之外最神秘的地方”,我不能只做一个简单的过客。

羌塘草原馈赠的恒久温暖

是的,走进羌塘是一个意外。由于连日暴雨使318国道桥断路阻,于是原本打算走318国道的我们只得穿过羌塘,行走在“无人区”。然而,正是这个意外,让我有机会深度感悟“无我之境”的洒脱。

自驾远行,常常会有“偶遇”。在高原偶遇恶劣天气,在山路上偶遇塌方,在泥淖里偶遇“轮陷”,但每次在好心人的帮助和指点下,总能化险为夷。

在羌塘草原上的“偶遇”让我们亲历了绝处逢生的惊险桥段。从日喀则到南木林县有400多千米的路程,我们连夜赶路,希望当天晚上能到达紧邻南木林的申扎县住宿。可是,车过了南木林县之后,土路都在维修,路况越来越差。

高原上日落之后,天黑得特别快。当我们翻过一个海拔5290米的垭口之后,天气也变得更加恶劣,开始下起雨夹雪。天越来越黑,雨雪越下越大,原来清晰的路面变得越来越模糊,渐渐分不清哪里是主路,哪里又是辅道。最后,就连前进的方向都已经变得难以辨别了,汽车只是凭借驾驶员的感觉往前挪移。最终,汽车的四轮深陷在松软的泥地中,眼看着排气管就要被淹没。我们尝试了很多办法,车轮依然在被搅得稀烂的泥中打转,丝毫不见有半寸的行进。外面已是漆黑一片,大风夹着雨雪不断地敲打着车窗,饥寒席卷而来。我们是否要在这片倍感荒凉的高原上度过寒夜?如果晚上不把车拉出来,车轮可能会与泥地冻成一体,第二天就根本拉不出来了。这情形让我们每个人心里发怵,真感觉有些凄凉,甚至有些绝望。这是我多次出行以来遇到的最麻烦的境地,不过,因为年长抑或胆大,我还是下了车,想到黑夜的草原上找人救援。

幸运的是,车子“轮陷”的地方距离塔尔玛乡多琼村不到1千米。尽管已经过了晚上10点,大多数村民都已入睡,我们还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到村里请求帮助。非常巧的是,因为雨雪阻挡,修路工程队的卡车司机们回营地晚了,当时正在村里吃晚饭。

因为语言交流不顺畅,我们好不容易才跟师傅们说清楚眼前的窘境。几位师傅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跟着我们去解救“困”车。到达目的地后,几位司机师傅让我们坐在车里,说是不要冻坏了。“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天气。”在大风大雪中,司机师傅边说边下车,用钢丝绳绑好“困”车车头,另一头系在大卡车后,准备拉车。当时我就热泪盈眶了。

当车子被拖出泥淖的一瞬间,大家竟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全然是一群老朋友在相互吆喝帮忙的样子。之后,师傅们也没要我们一分钱。风霜雨雪中的黑夜,此时已经被卡车灯光照得透亮,我们的心也被卡车司机们的热情烘得暖暖的。

回到村里,我们把随车携带的一坛酒和干粮全部拿出来,村民又拿来些肉和蔬菜,我们与工程队师傅和村里的藏族朋友一起喝酒、联欢。乘着酒兴,我还高歌一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越来越多的村民被我们的歌声吸引过来,驻村大学生干部、村支书、村长也闻声而来。在这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地广人稀,一下了聚集了二十多个人,已经是非常热闹了,大家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完全是“汉藏一家亲”啊。夜已深,我们与这里的师傅和村民都成了朋友,歌声、笑声与酒香随风飘荡在羌塘草原的夜空。

对草原上偶然相遇的陌生人,不讲条件地相助,没有二心地相处,朴实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仁慈的心,这是羌塘草原孕育出来的宽厚。多琼村,也许在地图上找不到,但村民们的淳朴和热情为我们画出了导航图。这个地方,值得我们用记忆去标注。

①无名湖畔

②雪域精灵

③黑颈鹤的三口之家

④野藏驴

⑤藏狐狸

因为“偶遇”而借宿在藏民家中的短暂一晚,是羌塘草原馈赠给我们的恒久温暖。

徜徉羌塘草原的“无我之境”

经过一段泥泞之路,我们的车进入了羌塘腹地。再神秘的地方,只要留下人类的足迹,便会开出一条道路。藏北的羌塘草原上就延伸着青藏线,先有公路,后有铁路。这一条条伸向“无人区”的路显示了人类开拓未知的强劲力量,同时也透露着人们不断探索大自然的信念。

初秋时节,草原褪去了夏日里绽放的绿色,细小的花朵早已收起花瓣,把种子包裹其中,或是收进薄土,期待来年再度开放,大地的本色渐渐覆盖了整个羌塘。晴日的羌塘,天依旧湛蓝,草原上空的白云都是大朵大朵的,看上去比绵羊要大许多,然而白云在草地上投下的阴影更加巨大,有时甚至堪比球场。这阴影犹如魔幻,毫无形状,变化多端。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白云看,恐怕只有在这样开阔、空旷的草原上和纯净得一尘不染的穹顶下,才能生发出这样如痴如醉的感觉。

既然我们已经闯进这片土地,不如融入其中。不愿打扰了这里的宁静,于是我们选择在湖边一隅,搭起帐篷,打开折叠桌椅,憩息下来。尽管安静得似乎只听到自己的呼吸,却依然能感觉到周围隐匿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这是个无名湖。湖面是纯蓝的,平静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湖的边缘都呈现着迷人的倒影,是一帧又一帧等待你安上框子的画,是一组等待你从左向右平行移动的长镜头。我们和我们的帐篷都被收入画中,成为镜头里的角色。

羌塘草原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湖,大的有仁青休布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和色林错,小的基本都无名。无论大小,它们都如“天使之泪”“天空之镜”,毫无规则地镶嵌在草原上。有朋友戏称,这是藏北羌塘草原上“一错再错”的独特风景。

大概是我们闯进了不属于我们的领地,在草原腹地,随时都会遇上藏羚羊、藏野驴、藏狐狸,远远就能望见栖息在湖边水草地上的珍稀黑颈鹤,甚至还能遇上草原的清道夫——金雕。

“生命之诗”——藏羚羊终于来了,当然是远远的。因为不是繁殖季节,公羚羊与母羚羊的队伍通常是分开的。藏羚羊的身体是红褐色的,腹部呈白色,公羚羊头上长着一对如剑的犄角,那是天生的武器。藏羚羊胆子小,只能远观。看着它们行进的步态,有点像华尔兹,如大家闺秀般优雅大气;而看到它们停步回首时的眼神,却又似小家碧玉,十分惹人怜爱。这是上天恩赐给青藏高原的精灵。

阳光下,忽然闯进镜头的,是埋头前行的野藏驴。尽管它迈着闲暇的步伐,但看上去依然透着一种农家小院里家驴拉磨似的执着。野藏驴要比藏羚羊强壮一些,常常露出憨憨的萌态,那亮色的肚白与远方的雪山遥相呼应。

草原上,狐狸并不多见,可只要一露脸,便透着机敏和警觉。大概是饿了,狐狸显得有些憔悴,可能因为其名声不太好,狐狸又难得到大家的同情。即便如此,它也是草原的主人之一,是生态链的某个环节。

湖边湿地栖息着黑颈鹤。每年秋天,黑颈鹤结群南迁越冬。从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繁殖的黑颈鹤通过唐古拉山口南飞,而在藏北、藏西北繁殖的黑颈鹤则向南或东南迁徙,目的地都是低海拔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每年的9、10月份,羌塘草原上的湿地迎来最为热闹的时节。北来的,在这里歇脚;南下的,尚未启程。

暮色降临,草原安静得只剩下星星眨眼的声音,气温也急剧下降。这里离牧民定居的房子有些远,让我更加觉得,这儿本来就是野生动物的生活空间,而人类真不适宜在此长久逗留。我们在帐篷里点上灯,权当星星落入凡间,并用这一弧弥漫开来的光明去驱赶夜的清寒,为自己找一个逗留的理由。

草原的星空是不容错过的,就像与心仪的人约会,错过了,就会遗憾许久,甚至一辈子。初秋的夜晚,相机再一次印刻了万千星座的运动轨迹,也给我城里的孙女多留了一份星空纪念。

当第一缕霞光开始谱写草原晨曲时,橘红色的天际开始展现云彩的舞蹈,为黑颈鹤的亮翅布置了最美的舞台背景;新鲜的空气散播着白露的味道,也唤醒了草原的主人,唤醒了我们。

我们的车跑上了光亮的柏油路。阳光下的羌塘草原,处处荡漾着蒸腾不息的活力。羌塘草原——“无我之境”。无我,又如何?(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艳梅)

猜你喜欢

羌塘黑颈鹤无人区
羌塘:大美圣境
羌塘禁区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神奇的黑颈鹤
合一打造《七十七天》
徒步穿越无人区
行走不需要借口 穿越四大无人区纪实
《无人区》点映 粉丝感叹4年没白等
地球第三级——西藏无人区的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