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情
2016-02-10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山水有情
文/本刊编辑部
电视剧里常常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定情物,或是一个荷包,或是一块佩玉,拼得你死我活,临死,还要抱着那个信物——仿佛是抱着情人的身躯才能咽气。情节虽然狗血,却也道出了人与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去川北古镇昭化古城采访,得知这里在2013年底发掘了一大批从战国到明清、时间跨度达2500多年的古墓群。我们到的时候,发掘工作已全部完成,发掘地点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准备要在这里建一座现代化的酒店。据统计,这里共出土了文物1300余件(组)。这些深埋地底的陶罐器皿、玉石铜钱、刀枪剑戟与青铜神树等器物因为被古人使用过,爱惜过,崇拜过,也因此疑聚了他们的精、气、神,几千前古人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眼前这块平常的土地也因此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葭萌关、桔柏渡、战胜坝、鲍三娘墓……昭化古城内这些看似平常的景点,因为留有英武善战的霍峻、性格刚猛的张飞、勤政爱民的何易于、忠勇过人的鲍三娘的精神而变得耐人寻味,百看不厌。在这里,仿佛可以穿越千年的岁月,和这些古代英雄们进行一场私密的对话。
寄情于山,则山有情,寄情于水,则水含笑。人与自然风物之间微妙的辩证关系,让天地有情,日月生辉。在原生态的泥猪河,悬崖峭壁间因为流传着一个迂腐老秀才祷告菩萨保平安而许给菩萨十二只鸡的故事,让这段需要抠着岩石攀爬的路不仅艰险,而且有趣;无人的羌塘草原,风光自然是苍凉绝美,然而也由于草原牧民的淳厚善良,乐于助人,让这块极寒之地变得温暖可亲;在阿坝高原的羌寨,世代流传着英雄洪木基的故事,后人们为他修建神塔,每年正月初五举行祭祀活动纪念他并传承他的勇猛和智慧;青藏高原的互助县流传着叙事长诗《拉仕布与吉门索》,秉承着独特婚嫁习俗,勤劳善良的土族人民世代守候在这里,守护他们的家园,守护祖先的思想灵魂。
读山读水读物,其实都是在读人,读人的精神,读人类文明留下的灿烂文化。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两岸四地青年牵手丝绸之路行”活动,青年学子们体会着沿途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景泰黄河石林、敦煌莫高窟、大漠戈壁……还有羊皮筏子、小毛驴车,古丝绸之路上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让他们震撼、深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景读物,各人有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有不一样的思想感情。由此,所观读的对象,也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