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法治文化自信全面推进法治实施
——“第二届中国法治文化论坛暨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2016学术年会”主旨报告

2016-02-10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会长岳宣义

中国法治文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会长 岳宣义

坚持法治文化自信全面推进法治实施
——“第二届中国法治文化论坛暨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2016学术年会”主旨报告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会长 岳宣义

2016年12月18日

同志们:

很高兴邀请中国法学会领导及机关的同志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相聚秦皇岛,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法治文化论坛暨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2016学术年会”。

秦皇岛与法治有着久远的渊源。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至秦皇岛附近的碣石山,命李斯刻《碣石门辞》,记录了秦始皇定法度、拆藩篱、兴集权,完成国家统一的功绩,企盼“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的太平盛世。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发生了震古烁今的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十八届四中全会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决定”实施两年多来,我国法治建设呈现出高举旗帜、良法善治、苦练内功、严防干扰、注重实施,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普遍增强的良好局面,法治文化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

本届论坛和年会是在贯彻党

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背景下举办的一次重要的法治文化学术会议。我们一定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确保法治文化研究和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文化滋养和文化支撑。

本次论坛和年会围绕“法治文化与法治实施”这一主题展开交流研讨。论坛和年会直面我国当前法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用法治文化的力量解惑释疑,这对于坚定法治文化自信,全面推进法治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论坛和年会主题得到中国法学会的指导支持和全国广大法学工作者的热切呼应,共收到有较高水准和质量的论文149篇,经专家评审,有71篇分别获得本届论坛和年会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我们将对获奖论文择要结集出版,列入法治文化支撑平台体系建设课题成果库,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法制文学研究会,向亲临本届年会指导的中国法学会张苏军副会长及中国法学会业务部门的负责同志,向本届年会论文提供者、论文获奖者和与会交流研讨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法治文化与法治实施,是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凝聚的精神火炬,也是引导全体人民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灯塔。法治文化对法治实施具有指南针、黏合剂和推进器的作用。法治实施对法治文化具有认同性、习惯性、实践性和反作用性的特征。法治文化与法治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2016年,我们以推进法治实施为工作主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中国法治文化概论》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法治文化理论体系研究的空白。我们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在中国法学会的支持指导下,组织来自立法、执法、司法、法学教育一线的2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三篇二十四章近50万字的法治文化理论专著。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陈冀平同志在该书序言中指出:在当前法治文化研究尚处于初创时期,该专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4月23日,《中国法治文化概论》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与会的法学界负责同志与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该书是中国法治文化研究的拓荒之作,对法治文化与法治实施必将产生重要的导向效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林同志在讲话中说,该书创造性地推动和发展了中国法治文化事业。《中国法治文化概论》发行后,在全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已成为法治文化普及和法治实施的重要教材。

第二,法治文化研究继续深入,研究成果惠及法治实践。我会创办的《中国法治文化》刊物,已成为法治文化研究和普及的重要平台。刊物以法治文化的视角,诠释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主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树立全民法治信仰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和探索,为法治中国建设建言献策。刊物已连续出版发行23期,并组建了湖南、长江、上海三个工作室。《中国法治文化》杂志得到中国法学会的充分肯定和地方政法系统的广泛好评。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中国法治文化支撑平台体系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果。“法治文化与廉政建设”课题研究适逢其时,从完善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从全面从严治党、整饬党风,惩治腐败、净化党内生态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党面临的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直面党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风险,从学术层面对党风廉政建设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权利与责任担当等课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夕出版发行,表达了法治文化工作者对“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的政治责任和学术品格。

第三,法治文艺事业取得新进步,正能量更加强劲。法治文艺是推进法治实施前进的号角,最能反映法治实施的时代风貌,最能够引领法治实施的风气。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在发展繁荣法治文艺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一是继续开展年度中国法治文学精选活动。用优秀的法治文学占领法治文艺阵地。出版了法治小说卷《孤证》、法治纪实卷《真假之间》这两部法治文学精品,在社会上又一次引起人们对法治文学的关注。

二是举办“法治文化讲座”。深入部队、基层、学校、村庄,开展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演讲活动。演讲把法治文化与弘扬长征精神和传统文化、与实施“四大”战略布局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及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听众达千人以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是组建普法演艺中心。整合社会演艺资源,创作以法治为主题的优秀节目,开展公益性演出。尤其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期间,我会与武警北京总队六支队联合举办的《永不褪色的红飘带》专场演出,艺术地再现了长征精神、法治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精神价值,引起广大观众特别是部队官兵的共鸣。通过媒体宣传,演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四,深入基层开展“中国梦·法治情——普法万里行”活动,普法“长征”效果显著。继2015年活动走进湖南韶山之后,2016年7月走进了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11月又走进河南林州红旗渠。活动以人民为中心,邀请老领导、知名法律专家和著名书画家,由研究会领导带领,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开展普法活动。活动采取书画笔会、书画展览、法律讲座、法治咨询、传统文化讲座、诗歌朗诵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在走进云南迪庆期间,六名州领导出席活动开幕式,主管州领导全程陪同,从88岁的老人到少年儿童,数千名各族干部群众踊跃参与。连续举办了四场书画笔会,为少数民族同胞奉献了350幅书画作品。活动成为各族群众法治生活中的重大节日。藏族同胞对中国梦的企盼,对法治情的热度,使参与活动的书画家十分感动,他们说“手中的笔想停都停不下来”。在走进河南林州红旗渠期间,我们将法治文化与红旗渠精神紧密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40多年前,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一穷二白的纸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图画的伟大红旗渠精神,使参加活动的领导和艺术家们十分感动和感慨。他们说,伟大的红旗渠精神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他们深入太行深山的村庄、学校、社区,以法治宣讲为群众提升法治信仰,以书画艺术和法治诗歌滋养群众的法治情怀。通过普法万里行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梦·法治情——普法万里行”活动,把文化融入硬邦邦、冷冰冰的法律之中,是有效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弘扬法治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的重要途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征程上,法治文化工作者进行普法新长征的具体实践。实践证明:法治文化的传播,只有进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依法治国之花才会开遍中华大地,法治实施才能够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

第五,法制文学研究会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为开创法治文化和法治实施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2016年,我们在有序开展法制文学研究会更名法治文化研究会和换届准备工作的同时,坚决防止换届期间庸政、懒政、怠政的现象,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人心不散。我们坚持把政治建会、政治强会放在首位,严格学习制度和组织纪律,专题组织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专题组织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激励研究会领导成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党组对法学社团的指示和要求,坚持“政治决定法治”的建会原则,净化政治生态。研究会领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身体力行,分文不取,率先垂范,无私奉献,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确保研究会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有力地推动了法治文化与法治实施的深度融合。

法治文化与法治实施,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文化已经成为推动法治建设和法治实施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长期以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理论、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的缺失,法治文化仍然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一个明显短板。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治国理政新要求的法治文化,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文化支持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法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蕴含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践行“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法治建设五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系统学习和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法治思想、文艺思想,用以指导法治文化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发展繁荣法治文化的能力和本领,开辟法治文化与法治实施的新境界。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我们千万要记住:我们的人大、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面前的“人民”二字。宪法总纲开宗明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法治中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在当下社会解构与重建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坚持法治文化的价值导向,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造福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平等、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公民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公仆要名副其实,率先守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法治文化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兴民族精神;要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要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法治文化的创新发展;要坚守法治文艺理想,用高尚的法治文艺引领法治风尚;要深入到人民中去,有体验、有经历,才会有感悟、见真情,才能创作出法治文艺的精品力作。

第三,全面推进法治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天下之事,难于立法,更难于法之必行。如何营造有利于法治实施的文化氛围,我们法治文化工作者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研究。注重解决结构性治理和问题性治理,注重提升共识凝聚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创造法治文化理论高峰。二是加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研究。从法治文化的角度提出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途径、方法和举措,进真言,献良策。三是加大法治文化支撑平台体系建设力度。共同构建法治文化体系,为法治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四是创新法治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以上四个方面,我们有优势,也有能力,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第四,让法治信仰根植人民心中。法治文化与法治实施的最高境界,源自人民内心对法治的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形式,是社会治理的经验凝结和理性选择,是一种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法治信仰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获得感最大化的精神力量。列宁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这些年来,法制文学研究会在培育全民法治信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形成了“法治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中国梦·法治情——普法万里行”、“法治文化支撑平台体系工程”三大品牌项目。开展全民法治信仰培育,这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应得到传承和弘扬。法治信仰的树立,既需要良法善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也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法治信仰成为一种文化,成为全体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这样,建设法治国家的法治理想才能够实现。

2017年元旦、春节已经临近。“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告别很不平凡的2016年,以坚定的信念迎接充满希望的2017年。提前给大家拜年,祝新春愉快,节日吉祥安康!

猜你喜欢

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王晨为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谁远谁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综述
读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