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碟刹刹不住”的原因分析
2016-02-09张建强
文/张建强
“双碟刹刹不住”的原因分析
文/张建强
目前市场上较为高端的电动自行车或电动摩托车很多都采用了“双碟刹”制动,即前后均为碟刹,按道理,摩托车的单碟刹一般都不会出问题,“双碟刹”应该更有保证,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使用双碟刹的电动车用户却普遍反应总是“刹不住”,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电动车企业普遍的“痛”,究竟是为什么呢?
1 碟刹系统的问题
第一,80%以上的调查用户反映,新车刹车比较灵敏,碟刹在使用时手感很好,但骑行超过3000千米后,感觉制动力开始减退,刹车软。骑行了大概一年半到两年左右后,制动力基本消失,不得不全套更换制动系统,而每次更换费用为,前刹大约120元,后刹超过150元。
第二,60%左右的用户反映,明明前晚刹车时还有制动,但第二天早上突然失去制动,为此还出现过不少交通事故。
第三,有用户指出电动车经常出现“自刹”。用户称电动车在“推行”时很费力,总感觉有刹车,有时甚至在转弯或者急刹时会出现“抱死”现象,造成用户摔伤。
第四,电动车出现“异响”。长江以北的用户普遍反映,电动车在转弯或在颠簸道路行驶过程中,在冬季尤为明显,常常出现“咔咔”的响声。
2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制动力减退的原因
调查发现,目前各品牌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碟刹使用的制动管全部由尼龙材料制成。尼龙材料主要以苯酚为原料,加入各种催化剂反应而形成尼龙,而苯酚是由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这种成分恰恰与制动液中大量的醇类物质与溶解尼龙中的苯酚具有相同的物质羟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沉淀物或者悬浮物。在高温环境下会加快反应时间,根据SAEJ1401规定的实验方法—— 高温制动液相容性实验,120℃的温度下,经过70个小时,制动液黏度增大、流动性差,个别呈果冻状失去流动性。而沉淀物的产生势必会堵塞油孔,悬浮物的产生在制动时会产生气阻,造成制动力减弱并最终失去制动力。
(2)失去制动力的原因
失去制动力主要是尼龙材料永久变形造成的。尼龙材料的永久变形率为41%~47%,尼龙制动管在受热变形后难以回弹,此时制动管与制动泵之间连接的接头部位就会产生渗漏,制动液流到骨架层与外层间,当制动液渗漏到一个临界值时,电动车就会失去制动。
(3)出现“自刹”现象的原因
“自刹”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尼龙管太硬,在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无法消除,接头部位的应力随尼龙管传递到各个部位,经过长期颠簸,连接泵体的空心螺栓容易松动,造成制动液泄露,没有制动力。
(4)出现“异响”的原因
“异响”现象的出现同样主要是因为尼龙管太硬。尤其在冬季,过硬的尼龙管碰到电动车的任何部位都会产生“咔咔”的响声,更严重时,碰撞还会造成尼龙管破裂或断裂,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
怎么才能解决以上问题,让电动车真正成为老百姓放心的交通工具呢?
两年前,有电动车厂家也尝试过在后刹使用橡胶管来代替尼龙管,但由于当时胶管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制造出满足膨胀量要求的橡胶管,因此就放弃了橡胶管。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7.5mm电动车专用制动软管,内外胶全部使用EPDM制成,长期与制动液不会发生反应、永久变形率低(小于7%),膨胀量低,同时由于橡胶管“柔软”,也解决了“自刹”“异响”以及电动车安装碟刹时装配难的问题,不失为高端电动车的最佳选择。
编辑:季晨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