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气井开井流量研究
2016-02-09张磊王志恒李晶杨万祥叶超
张磊 王志恒 李晶 杨万祥 叶超
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气厂,陕西西安710021
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气井开井流量研究
张磊1王志恒2李晶2杨万祥2叶超2
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气厂,陕西西安710021
针对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地层出水严重,导致间歇井数量逐步增加,影响区块后期稳产的生产管理难题,以临界携液流量理论为基础,开展气井最佳开井流量现场试验研究,研究过程根据气井生产实际,对现用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同时编制相应开井软件,实现气井精细化管理。
苏里格气田;间歇井;气井精细化管理;临界携液;开发软件
0 前言
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简称苏54区块)是典型的富水区块,随着苏54区块开发的深入及气井生产时间的延长,积液井数量不断增多,如何科学、经济、有效地排出井筒积液,成为苏54区块稳产的关键。现有排水采气措施种类繁多,本次研究立足于排水采气,以经济有效为出发点,以临界携液流量理论为工具,重点研究如何在气井积液加重之前,通过合理控制开井流量的经济手段即达到排水采气的效果,本次研究的重难点工作是在前人建立李闽、杨传东等模型的基础上,优选并优化出适合苏54区块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并以此为理论指导开展现场试验,最终得出苏54区块气井最佳开井流量范围。
1 苏54区块概况
1.1 苏54区块简介
1.1.1 苏54区块位置
苏54区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地处苏里格气田苏46区块以北,苏75区块以西。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构造形态为一宽缓的西倾单斜,坡降3~10 m/km,在宽缓的单斜上发育多排北东走向的低缓鼻隆,鼻隆幅度约10 m,南北宽5~15 km,东西长10~20 km。区块南北长约46.1 km,东西宽约39.5 km,面积约1 821 km2。研究区盒8段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河流相沉积砂体控制,气藏主要受砂岩的空间展布和储集物性变化所控制,为典型的低孔、低渗、低丰度岩性气藏。
1.1.2 苏54区块气水分布
苏54区块气藏属中低产气藏,主要富集在中部地区,水体则分布在北部与南部地区,气水的这种分布关系,受控于东高西低的区域构造形态以及局部发育的鼻状构造。地层水相对活跃,部分井产水量较大,对气藏开发影响较大。截止2014年12月底,积液井已达到36口,其中严重积液井10口,分别占到总井数89口的40.45%和11.24%。
1.2 生产概况
苏54区块气井生产情况见表1。
表1 苏54区块气井生产情况
从表1可见,间歇井和问题井占总井数的20%,其日产量贡献不到1%,随着气井生产时间的延长,这种现象将更加突出,严重制约区块后期稳产。
1.3 面临问题
1)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压力、产能不断下降,弥补递减靠投产新井难以实现;截止目前,区块压降速率为0.036 MPa/d,年产量递减率为36.1%。
2)积液井数量不断增加,管理难度加大,劳动强度增加,单口井每个间歇生产周期内开关频次为4次。
3)苏54区块产水严重(水气比为0.65),导致气井积液期提前,低产低效井排液挖潜成为后期稳产的关键环节。
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操作人员进行开井操作,气井单次产气量、生产时间、产液时间存在很大差异,原因在于不同的操作人员都是依靠自身经验来控制开井流量,缺少合理的开井标准。
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气井开井流量研究工作。
2 气井开井流量研究
2.1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见图1。
图1 研究思路图
2.2 开井流量试验
2.2.1 选井条件
为了保证开井流量试验具有可实施性、数据具有可分析性,制定选井条件,见表2。
表2 试验选井条件
2.2.2 临界携液流量
2.2.2.1 模型优选
常用的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有Turner、Coleman、Nosseir、李闵和杨川东模型。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应用各模型进行计算,以气井生产状态作为模型优选的判断依据,李闽模型与气井实际情况较为吻合,故选李闽模型作为计算模型。
李闽认为被高速气流携带的液滴在高速气流作用下,其前后存在一个压力差,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液滴会变成一椭球体,见图2。扁平椭球液滴具有较大的有效面积,更加容易被携带到井口中[6-12]。
在临界流状态下,液滴相对于井筒不动,液滴的重力等于浮力加阻力[13-15]。
图2 扁平椭球液滴
2.2.2.2 模型修正
为了使临界携液流量计算能够较为真实地反应气井实际生产情况,在此选取李闽模型作为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16-20]。
气井连续携液临界流量[11]:
气井连续携液临界流量:
式中:T=290 K为井口温度,K;ρg=0.6为天然气相对密度;Z=0.92为天然气压缩因子;ρl=1 074为液体密度,kg/m3;σ=0.06为气水表面张力,N/m。
天然气密度:
由式(1)~(3)得:
取18口濒临积液气井稳定生产阶段的日产气量视为临界携液流量,反推计算得出K=0.82。
2.2.3 试验制度
2.2.3.1 流量范围确定
根据表2选井条件优选出8口试验井,见表3。
以气井临界携液流量为基础,以8口井的平均临界携液流量为基准,取4个流量范围600~1 000、1 000~1 500、1 500~2 000、2 000~2 500 m3/h作为试验开井流量。
表3 试验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表
2.2.3.2 试验周期制定
以间歇井的开关周期作为试验周期,确保在相同的恢复时间内气井油套压能够恢复到同一个水平,保证了试验同一性。开井流量试验共计进行了4个周期。
2.2.3.3 流量控制环节
在开井过程中2人配合操作,一人查看流量计一人操作针阀,保持开井流量处于试验开井流量范围内,确保开井流量的稳定性。开井前录取相关参数,在开井过程中记录出液时间及出液时间的长短。
2.3 试验数据处理分析
2.3.1 数据分析
8口试验井在试验前及试验中各流量范围生产数据依次见表4~8。
通过表5~8数据的分析可知,不同开井流量下气井生产情况会有较大的变化,产气量、生产时间、产液时间变化幅度较为明显,见图3。在大于临界携液流量时,随着开井流量的不断增大,产气量、生产时间、产液时间曲线呈先增后减的形态,存在一个最佳的开井流量范围,能够使以上3个参数均处于最大值。
表4 试验前生产数据
表5 流量范围600~1 000 m3/h试验生产数据
表6 流量范围1 000~1 500 m3/h试验生产数据
表7 流量范围1 500~2 000 m3/h试验生产数据
表8 流量范围2 000~2 500 m3/h试验生产数据
2.3.2 实例分析
为更直观、清楚地分析不同开井流量气井生产动态,以苏54-xx井为例,对不同开井流量的典型生产特征进行分析。
2.3.2.1 试验前生产
试验前未对开井流量进行控制,流量波动幅度较大,开井过程中,初期油套压差就显现出来,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压降速率较大,同时伴有阶段性的出液特征,分析认为由于气流量的不稳定,导致井底出现流体压力激动,井筒中流体形态为段塞流,出现阶段性排液。在油套压平稳期产气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分析认为由于初期气体流量控制无规律导致井筒积液未有效带出,产气量、排液量、生产时间均不是很理想。
2.3.2.2600 ~1 000 m3/h流量生产
在开井生产初期,油套压能够保持同步下降,油套压差小,压降速率也较小,但是由于开井生产流量较小,能够携带的液体量有限,地层产出液量大于被带出液量,致使井筒中的积液在缓慢积聚,在开井的后半程,积液逐步上升,油套压差逐渐增大,开井效果不理想。
2.3.2.3 1000~1 500 m3/h流量生产
在该开井流量下曲线平稳生产状态持续时间长,产气量曲线下降趋势缓慢,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形态,主要是因为开井过程中流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井筒中的积液被有效带出,最终使得生产时间、产液时间、产气量有明显的增加。
2.3.2.4 1500~2 000 m3/h流量生产
由于开井瞬时流量维持在较高范围,初期油套压下降较快,压降速率较大,由于气液两相流存在滑脱效应和地层出水的原因,导致井筒积液不断增加,油套压差有逐渐变大的趋势。积液增加到一定程度开始倒灌地层,短时间内封堵近井地带的储层空隙,气体流通阻力增大,致使油压快速降低,油套压差增大,套管中的气体得以释放,产气量短时间内增加。
2.3.2.5 2000~2 500 m3/h流量生产
初期油套压下降较快,当油管中液面以上的气体释放完之后,气井在一段时间内停喷,主要原因在于开井流量控制在高速范围内,气体的滑脱效应增强,导致井筒中的液体不能被带出,且由于生产压差增大,一部分地层水在此过程中进入井筒中,积液进一步增加,油管中的液柱将地层中的气体暂时压住,当井筒中的积液不断进入地层,液柱高度减小,作用于井底的回压随之减小,生产压差逐渐增大,气井重新开始生产,由于气体流量仍然较高,存在滑脱效应,井筒积液再次积聚,导致油套压差不断增大,随之下降直至生产平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开井流量对于气井生产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存在一个能够使气井生产时间、产液时间、产气量3项指标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大于临界携液流量时,随着开井流量的增加,产气量、生产时间、产液时间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通过以上8口井的试验数据,总结分析出了苏54区块最佳开井流量范围在1 100~1 400 m3/h之间。
3 开井流量计算软件
以实现气井的精细化管理、降低劳动强度为目的,以方便操作、容易上手为原则,开展开井流量计算软件编制工作。
开井流量计算软件以修正后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公式为基础,根据气井的进口压力、温度、液气比、压缩因子、井深等参数计算出该井的最佳开井流量,不但可以实现单次单口井数据的计算,而且可以实现多口井批量计算,能够将原始的数据通过EXCLE表格导入软件中,再计算后将计算结果导出来,具有方便、简单的特点,可操作性很强。
4 经济效益预测
通过试验找到最佳的开井流量,在最佳开井流量范围内实现单次开井产气量的增加,经济效益预测见表9。
表9 经济效益预测表
通过表9可以看出,单口井平均增收效益为0.08万元/次,间歇井平均每口井每月开井4次,开井月数8个月,间歇井数量10口。年总收益=0.08×4×8×10= 25.6万元
5 结论
1)间开井在产量大于临界携液流量时,其产气量、生产时间、产液时间随开井流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正态分布趋势,且存在最佳开井流量。
2)通过对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公式的修正,得到适合苏54区块的临界携液流量计算公式。
3)编制了适合苏54区块的开井流量计算软件,实现开井流量简便计算,降低了管理强度。
4)苏54区块最佳开井流量范围为1 100~1 400 m3/h,对气井生产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王宏,王继平,范萍,等.苏里格气田西区苏54区块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及含气有利储集相带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20(2):117-119.Wang Hong,Wang Jiping,Fan Ping,et al.Su Gas Field in West 54 Block Stone Box Under the Group Box 8 Period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Gas-Bearing Favorable Reservoir Facies Belts[J].Inner Mongolia Petrochemical Industry,2012,20(2):117-119.
[2]李建阳,王宏,黄强东,等.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气水分布主控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4,33(09):8-9.Li Jianyang,Wang Hong,Huang Qiangdong,et al.Main Control Factors Analysis of Gas Water Distribution in Su 54 BlockSuligeGasfield[J].PetrochemicalIndustry Application,2014,33(9):8-9.
[3]周通,张春雨,刘刚果,等.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储层综合评价技术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5,38(1):44-45.Zhou Tong,Zhang Chunyu,Liu Gangguo,et al.Su-54 Block of Sulige Gas Field Reservoi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J].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5,38(1):44-45.
[4]焦小妮.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天然气富集区优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26):9-10.Jiao Xiaoni.Su-54 Block of Sulige Gas Field Block in a Natural Gas Enrichment Region Optimization[J].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5,12(26):9-10.
[5]童明均,刘广峰,杨梦辉.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地下水,2015,37(02):201-202.TongMingjun,LiuGuangfeng,YangMenghui.Pore Structure of Reservoir Rocks in the 54 Block of Sulige Gas Filed[J].Ground Water,2015,37(2):201-202.
[6]刘双全,吴晓东,吴革生,等.气井井筒携液临界流量和流量的动态分布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7,27(02):104-106.Liu Shuangquan,Wu Xiaodong,Wu Gesheng.The Wellbore with Fluid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the Critical Flow Velocity and Flow Rate[J].Natural Gas Industry,2007,27(2): 104-106.
[7]曹光强,李文魁,严弦,等.气井临界流量计算模型的优选[J].石油钻采工艺,2011,33(01):53-54.Cao Guangqiang,Li Wenkui,Yan Xian,et al.Optimization of Gas Well Critical Flow Calculation Model[J].Oil 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2011,33(1):53-54.
[8]周舰,王志彬,罗懿,等.高气液比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计算新模型[J].钻采工艺,2013,20(06):776-777.Zhou Jian,Wang Zhibin,Luo Yi,et al.High Gas Liquid Ratio Critical Carrier Gas Flow of the Gas Well of New Model[J].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2013,20(6):776-777.
[9]苑志旺,杨莉,郭平,等.气井及凝析气井连续携液模型的统一[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35):10634-10635.Yuan Zhiwang,Yang Li,Guo Ping,et al.Gas Well and the Unity of the Continuous Carrier Model of Condensate Gas Well[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3,13 (35):10634-10635.
[10]常志强,孙雷,胥洪俊,等.特殊类型气井凝析气井井筒动态分析新方法[J].钻采工艺,2008,31(05):41-42.Chang Zhiqiang,Sun Lei,Xu Hongjun,et al.Special Type Gas Condensate Wellbore New Dynamic Analysis Method[J].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2008,31(5):41-42.
[11]李闽,郭平,谭光天.气井携液新观点[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05):105-106.Li Min,Guo ping,Tan Guangtian,et al.New Ideas of Gas Well Liquid Loading[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1,28(5):105-106.
[12]张耀刚,李治,于淑珍,等.靖边气田产水气井连续携液模型的优化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09,28(08):78-79.Zhang Yaogang,Li Zhi,Yu Shuzhen,et al.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Liquid Loading Model of Water Production Gas Well in Jingbian Gas Field[J].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2009,28(8):78-79.
[13]刘世常,苟文安,陆秀林,等.临界携液模型在沙坪场气田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33(02):34-35.Liu Shichang,Gou Wen'an,Lu Xiulin,et al.Application of Critical Liquid Loading Model in Shaping Gas Field[J].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0,33(2): 34-35.
[14]魏纳,孟英峰,李悦钦,等.井筒连续携液规律研究[J].钻采工艺,2008,31(06):88-89.Wei Na,Meng Yinfeng,Li Yueqing,et al.Research of Wellbore Continuous Liquid Loading[J].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2008,31(6):88-89.
[15]刘兴国,岳建伟,易枫.低渗气田井筒连续携液规律研究[J].中外能源,2012,3(17):65-66.Liu Xingguo,Yue Jianwei,Yi feng.Research of Low Permeability Gas Wellbore Continuous Liquid Loading Pattern[J].Sino-Global Energy,2012,3(17):65-66.
[16]杨功田,邹一锋,周兴付,等.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模型对比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2,8(01):76-77.Yang Gongtian,Zou Yifeng,Zhou Xingfu,et al.The Comparative StudyonModelofLiquidCriticalFlowof Directional Well[J].Xinjiang Oil&Gas,2012,8(1): 76-77.
[17]刘刚.气井携液临界流量计算新方法[J].断块油气田,2014,21(03):339-340.Liu Gang.A New Calculation Method for Critical Liquid Carrying Flow Rate of Gas Well[J].Fault-Block Oil&Gas Field,2014,21(3):339-340.
[18]彭朝阳.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10,31(01):72-73.Peng Chaoyang.Gas Wells with Liquid Critical Flow Study[J].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2010,31(1):72-73.
[19]李元生,李相方,藤赛男.气井携液临界流量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35(02):291-292.LI Yuansheng,Li Xiangfang,Teng Sainan.Research of Gas Well Liquid-Carrying Critical Rate Model[J].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2014,35(2): 291-292.
[20]宋玉龙,杨雅惠,曾川,等.临界携液流量与流量沿井筒分布规律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5,22(01):91-92.Song Yulong,Yang Yahui,Zeng Chuan,et al.Research on Distribution of Critical Carrying FluidFlowRateand Velocity Along Shaft[J].Fault-Block Oil&Gas Field,2015,22(1):91-92.
10.3969/j.issn.1006-5539.2016.06.014
2016-08-10
张磊(1984-),男,陕西渭南人,工程师,工学学士,主要从事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