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2016-02-09廖学俊王远照洪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藿香苍术葛根

廖学俊王远照洪 策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廖学俊1王远照2洪 策2

婴幼儿;腹泻;中药;穴位贴敷

婴幼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综合征,发病率高[1],属于中医“小儿泄泻”范畴。本研究选取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三种证型,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对证施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急性腹泻轻—中型患儿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3.41±8.33)个月;病程3天~2周,平均(6.29±2.32)天;其中湿热泻40例,风寒泻47例,脾虚泻13例;对照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3.31±8.39)个月;病程3天~2周,平均(6.70±2.26)天;其中湿热泻38例,风寒泻42例,脾虚泻2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急性腹泻轻—中型病例。中医参照《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3]选取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三种证型。排除标准:重型腹泻病、重度营养不良、伴有其它全身性疾病者(症状性腹泻)、霍乱、痢疾、未坚持服药、中途换药或加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培菲康散剂(1g×7包)1次1g,1 天2次,调整肠道菌群紊乱;口服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予去乳糖奶粉喂养以及药物退热治疗。3天为1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贴敷剂穴位贴敷。方法:取少许中药贴敷剂(以填平脐部为准)敷于患儿脐部,以透气胶布固定,1天2次,每次6~8h。3天为1个疗程。风寒泻治以秋泻合剂:藿香10g,防风、苍术各6g,山楂炭10g,川朴花6g。湿热泻治以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各15g,黄连3g,苍术6g,甘草3g。脾虚泻治以七味白术散加减:党参6g,茯苓、炒白术各12g,甘草3g,藿香12g,木香6g,葛根15g。药物由浙江省中医院制剂中心提供并制作成贴敷剂。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开始3天、5天大便次数、呕吐、精神、发热、食欲、脱水程度、舌象、指纹等变化情况及安全性判定。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临床观察和随访记录表,各项症状按正常、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舌象、指纹具体描述,不计分。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4]。治疗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大便次数及性状完全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异常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治疗指数≥95%。显效:大便次数及性状明显改善,全身症状消失,异常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95%>治疗指数≥70%。有效:大便次数及性状、全身症状、异常实验室指标均有好转;70%>治疗指数≥30%。无效:大便次数及性状完全、全身症状、异常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治疗指数<30%。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天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3 两组止泻时间比较 治疗组止泻时间(4.18± 1.42)天,对照组为(5.16±1.8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4 不良反应及依从性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儿依从性佳。

4 讨论

脐疗属穴位贴敷法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泄泻疗效确切[5]。研究[6]发现,药物贴敷于特殊经穴,能迅速在相应组织器官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起到单相或双相调节作用,一方面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另一方面,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腹泻历史悠久,但口服汤剂因口感差、难以喂服,不易为患儿接受;而中药外治小儿腹泻尽管方法众多[7-8],但大多没有辨证给药。本临床研究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泄泻》和文献检索回顾性调查儿童中医证候学规律,选用三方对三证,依据证型选用贴敷药。秋泻合剂,药用藿香、防风、苍术、山楂炭、川朴花。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苍术燥湿健脾,山楂炭止泻,厚朴花理气化湿。诸药合用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止泻,主治风寒泻。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用葛根、黄芩、黄连、苍术、甘草。葛根辛甘而凉,入脾胃经,解表退热,升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苍术燥湿健脾。诸药合用解表清里,清热利湿,主治湿热泻。七味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炒白术、甘草、藿香叶、木香、葛根。党参、茯苓、白术健脾和中运湿,藿香叶、木香理气燥湿。诸药合用健脾益气,理气止痢,主治脾虚泻。

本组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在改善急性腹泻病患儿的症状、体征方面较单纯西医疗效更显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能有效缩短疾病疗程。同时中药穴位贴敷副作用小,简便易行,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薛辛东.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50.

[2]方鹤松,魏承毓.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北京医学,1994,(3):182-185.

[3]韩新民,汪受传,虞舜.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1-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2002:272-276.

[5]马玉侠,赵岩,张景雪,等.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古今文献常用药物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3,(2):63.

[6]刘未艾,叶德宝.穴位贴敷疗法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04,3(4):61.

[7]井光宗,刘爱兰.止泻汤保留灌肠治疗秋季腹泻[J].中国民间疗法,2000,8(6):23.

[8]蒋道义.中药调胃散外用治疗婴幼儿腹泻218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2):144.

(收稿:2015-07-21 修回:2015-08-18)

1中国计量学院医务室(杭州 310018);2浙江省中医院儿科(杭州 310000)

王远照,Tel:13588887323;E-mail:wzhao8@163.com

猜你喜欢

藿香苍术葛根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药食两用话葛根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广藿香和土藿香不一样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关苍术根茎中苍术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