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画魁沈尧伊

2016-02-08文图危春勇

老友 2016年12期
关键词:纪念邮票长征路邮票

文图 危春勇

长征画魁沈尧伊

文图 危春勇

2016年10月22日,中国邮政发行志号为2016-31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以下简称《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6枚,以全新的视角和手法,再一次在方寸之间勾勒了一帧帧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图画。

这套邮票的创作设计者,就是当今中国画坛上整整“长征”了40年的著名画家沈尧伊。

沈尧伊很忙。进入2016年,他几乎就没怎么闲过。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高潮来临之际,找他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以至笔者联系了三次,才得到采访他的机会。

五次重走长征路,长征题材作品数以千计

沈尧伊今年73岁,是一位在当今画坛颇有影响力的实力派画家,更是一位忠诚、坚定,痴迷于“红色”革命主旋律的画家。把握历史脉搏,刻画革命领袖,是他绘画创作的孜孜追求。

长征题材一直占据着沈尧伊艺术生涯的核心位置。在他的心头,长征情怀、长征情愫萦绕了几十年。1975年到2006年间,沈尧伊五次单枪匹马沿着当年红军崎岖漫长的足迹,艰辛跋涉,一路采风写生,考察历史遗址,访问知情者,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搜集并掌握了大量与长征有关的文史资料,对当时红军将领和领导人的音容笑貌都有深刻的把握。

《地球的红飘带》图稿

40年来,沈尧伊以长征为主线,创作的版画、油画、连环画等作品数以千计。他以特有的版画与油画结合的风格,前后历时10年倾心创作的《地球的红飘带》《长征1936》两部连环画巨作,以独特的构思立意和视角,形象地刻画了形神兼备、个性鲜明的长征人物,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视觉的长征。

沈尧伊成功地把握住了“长征”的精神深度,成就斐然,因而赢得了“长征绘画第一人”之誉。2016年年初,当中国邮政《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图稿进入组稿设计阶段,邮票印制局的领导和专家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想到邀请沈尧伊来担纲。他们从两部1500多幅的连环画中挑选出了适合于邮票反映的画面,再由沈尧伊依据邮票的特点和要求作了构图调整,采用素描淡彩手法绘制。

写实与写意结合,突出人物又兼顾场面

在沈尧伊看来,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是永恒的精神。“当面对重重艰难时,始终有信仰,有纪律,永不退缩,永不放弃”,是沈尧伊在长年累月创作长征画卷时感悟出的长征精神。

寻找着散失的历史碎片,以期复原历史的真实场景,沈尧伊对长征故事了如指掌,对时间、环境、人物、道具等均进行了认真的考证。他通过帽子、香烟、枪支、服饰等一个个细节用画笔逐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他善于把典型人物与特定历史下的典型环境结合起来,如硝烟弥漫的战地拼杀、波涛汹涌的江河飞渡、崇山峻岭的天险奇袭、雪山草地的风云变幻……烘染了长征这一历史的奇迹。这些表现手法同样运用到了邮票设计之中。

2016-31《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6枚,内容依次为“长征出发”“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胜利会师”和“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整个脉络与重要节点。为了适应方寸之地的表现,同时有别于已发行的长征题材邮票,沈尧伊将重点放在画面的构图和角度的选取上,对每枚邮票上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都进行了高度浓缩、提炼和概括处理,以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近景特写与背景场面有机呼应,以点带面,既突出人物,又兼顾场面。

“遵义会议”曾3次出现在邮票上,这次画“遵义会议”,沈尧伊没有像自己的那幅油画那样全景式地展现,而是对原连环画中的图稿作了适当截取,类似于近景镜头突出反映了与会者中几个关键的核心人物。画面以毛泽东站立讲话为主导,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博古、刘少奇,还有凯丰等围坐身边,反映出当时特定情形下严峻的气氛。

深入江西采风,再现红军惜别于都场景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取材于魏巍的同名小说,原作从湘江战役开始,没有专门描写红军长征出发时的部分,只是在王稼祥、贺子珍等人的回忆和追述中有涉及江西的内容。而这次发行的2016-31纪念邮票第一枚,就是反映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踏上漫漫征程的场景。为此,沈尧伊特意画了一幅之前没有的图稿。

1975年春,沈尧伊首次重走长征路时,曾到过于都、瑞金、大柏地和井冈山等地采风写生。他说,利用当年留下的有关素材,这次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长征出发”邮票图稿的绘制。画面突出了当年于都河边红军撤离时悲壮而又动情的一幕:虬劲的苍松下,红军队伍向渡口开拔,一位红军指挥员满含泪水,回首遥望;一位战士拉着一个孩童的手,久久不放开;一位红军与前来送行的妻子深情话别,怀抱着婴儿依依不舍……悲怆与伤感弥散,营造了一种“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氛围和意境。

“四渡赤水”,邮票上表现的是四渡赤水中二渡赤水时红军攻打娄山关的场景,这是红军长征开始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具有代表意义。“过雪山草地”,邮票表现大冰雹打下来,战士们坚韧不拔,艰难地顶着冰雹和风雨顽强行进的情景。“胜利会师”,邮票表现的是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的胜利场景,画面上有热烈拥抱、欢呼雀跃的红军指战员,还有标志性的城墙与楼台,会师地点一目了然。邮票最后一枚“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画面上红旗飞扬,分列站立的红军指战员,一个个穿戴整齐,士气高昂,表现出红军即将奔赴抗日战场的精神面貌,同时表达出当代人对红军先烈们的追思与缅怀,以及继续前进、走好新时期长征路的决心。

经得起历史检验,对得起先烈和公众

长征题材纪念邮票,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起点高,要求多,审查严,图稿经历了素描稿、着色稿等多次评审,其间修改数次,前后历时半年。沈尧伊表示,《长征胜利80周年》每幅图稿的创作要让专家、群众都满意和认可,不能光是自己感觉好就行。考虑到群众欣赏的习惯,根据领导和专家在评审中的意见,沈尧伊在素描稿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颜色,使画面具有一种跳跃感,不至于太沉重。

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

邮票图稿最后一次修改时,沈尧伊正在上海出差,一接到电话便马上往回赶。9月7日下午,他一下火车,家也没回,拎着行李包就直奔邮票印制局。坐在编辑设计部的电脑前,在编辑的协助下,他进行调色,一边调一边改,忙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

“创作就是一次次朝圣和较真儿。”沈尧伊很认真地说,“作品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对得起历史,尤其是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倒下去的革命先烈,同时也要对得起观赏和品评艺术作品的人民群众,这是艺术家的责任和义务。”

“唯有艺术,方能留住时光。”沈尧伊特别喜欢这句话,并常用来激励自己创作。“我更愿意把长征看成现实,通过它给后人留下一部可视社会史。”沈尧伊希望自己的作品给大众铺一条路,一条能够带领大家设身处地去感知和体味历史的路。

责编/晓辉

猜你喜欢

纪念邮票长征路邮票
回望长征路
《邮票上的西游》——邮票珍藏册
追忆长征路
追寻长征路
邮票被谁拿走了
我国的“劳动节”纪念邮票
邮票上的“三月三”
走好新的长征路
筑梦前行十九大 光辉篇章展方寸——品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集邮漫谈及英国《诺贝尔奖100周年》纪念邮票赏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