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构想

2016-02-08徐丛春李宜良周怡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海洋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钦州市钦州十三五

徐丛春,朱 凌,李宜良,赵 鹏,周怡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十三五”时期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构想

徐丛春,朱 凌,李宜良,赵 鹏,周怡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十三五”时期是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伴随着 “一带一路” “海洋强国”以及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等战略的实施,钦州市海洋开发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分析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 “十三五”时期将钦州市打造成为 “一中心、四区、一平台”的总体思路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新兴产业; “十三五”时期;钦州市

引言

钦州市地处环北部湾的核心区域,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国际大通道的交汇点,区位条件优越。伴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批准设立、钦州港口岸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政策的相继推出,广西钦州已逐渐成为北部湾地区沿海开发开放的热土。本文在分析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发展方向和保障措施。

1 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1.1 发展基础

钦州市区位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特色优势突出,交通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1.1.1 区位优势明显

钦州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位于广西沿海地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中西部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与东盟大市场的重要枢纽,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承东接西”和“桥头堡”的战略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以及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作为大西南最便捷出海通道的钦州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

1.1.2 海洋资源丰富

钦州“港、渔、景”三大海洋资源最为突出,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较大规模开发。港口条件优越,全市海岸线长560多千米,宜建港岸线为86.1千米,深水岸线54.5千米,潮流流速大,泥沙回淤少,天然屏障良好,水深条件优良,具有建设深水良港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丰富,浅海滩涂经济生物分布广泛,资源量大,近岸可养殖面积达8.67万公顷,茅尾海是大蚝、对虾、青蟹、石斑的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苗种繁殖区。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中华白海豚之乡三娘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茅尾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龙门群岛,大面积素有海上“活化石”之称的红树林。

1.1.3 交通条件便利

钦州处于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距离越南的鸿基港和海防分别是120千米、160千米,距离菲律宾的马尼拉836千米,距离新加坡1 338千米,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钦州交通网络便捷,是广西沿海交通枢纽,拥有亿万吨的深水良港,南北高速公路、钦防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在钦州交汇,南防、黎钦、钦北铁路在钦州相接,距北海、南宁机场仅100千米。

1.1.4 海洋经济初具规模

“十二五”以来,钦州市海洋经济增长较快,年均增长29%,海洋经济已成为钦州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15年,钦州市海洋生产总值405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3.6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9%。其中,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钦州海洋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四个产业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达95%以上[1]。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航运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虽刚刚起步,但发展潜力巨大。

1.1.5 海洋生态环境优美

钦州是国内近海极少数能看到野生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拥有总面积3 400多公顷的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以及处于原生状态的大面积的红树林和盐沼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近岸海域水质良好,《2015年钦州市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显示,钦州市管辖的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状态,80%以上的海域为清洁海域或较清洁海域。

1.2 发展机遇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黄金发展期,钦州海洋经济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性机遇。

1.2.1 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的加快推进为海洋经济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战略定位;自治区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和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多重优惠政策叠加与外溢效应,将使钦州在新一轮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获得更多先行先试机会、资源项目倾斜和政策聚焦,给钦州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1.2.2 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快,将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加快推动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外向型程度进一步加深,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西正积极申请设立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将依托自贸区建设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人文交流、海上合作等领域广泛合作,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1.2.3 逐渐巩固的经济社会基础为海洋经济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钦州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关键时期,产业发展基础加速形成,重大项目布局速度加快,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高新区等重大平台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滨海新城、河东新城加快开发,白石湖片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北部湾大学等功能性项目稳步建设,为加速钦州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1.3 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瓶颈

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钦州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瓶颈不可回避[2]。

1.3.1 海洋产业结构布局亟待优化

目前,钦州海洋产业仍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为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高端船舶修造、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和集聚优势;海洋产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且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产业链较短,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

1.3.2 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渔港建设投入滞后,渔船建设标准不高,缺乏综合性渔业综合保障基地;捕捞渔船以小功率渔船为主,具备深远海作业能力的现代化大型渔船数量少,离岸深水抗风浪养殖设施和现代水产加工物流体系需从零建设。港口码头设施建设滞后、年综合通过能力小,疏港通道能力不足,港口物流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岛陆通达性不高。海上信息服务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搜救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1.3.3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钦州湾岸线绵长,景色优美,属海湾型地貌,海水交换能力较弱,陆源污染源排放给海洋环境造成极大压力。受陆域集水区的垦荒及开矿、周边养殖容量饱和等因素影响,域内茅尾海面临淤积和富营养化趋势加重,海水水质下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1.3.4 海洋科研力量薄弱

钦州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和涉海科研人员不能满足需要,服务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技术中心与各类中介咨询组织缺乏。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海洋科技投入不足,企业科技研究力量不强,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程度低。

2 “十三五”时期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

2.1 “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要充分牢牢把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东盟国际大通道和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引领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坚持创新发展、联动发展、绿色发展、集群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着力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着力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和结构,着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使海洋经济成为钦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努力将钦州市打造成为“一中心、四区、一平台”,即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全国现代特色渔业示范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中国—东盟合作新平台的北部湾海洋经济强市。

2.2 “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2.2.1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按照海陆统筹、优势集聚、功能明晰、联动发展的要求,优化海洋开发布局,着力建设“一轴两翼多组团”的海洋空间发展格局。

(1)优化港口运输与临港工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轴。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出口加工等航运服务及其他海洋服务业;推动以石油化工、林浆纸、能源、粮油加工、冶金、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大型临港工业为主导的重化工业发展;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环保产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加快发展涉海金融服务、技术咨询、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等服务业。

(2)提升以健康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海洋旅游与生态建设翼。北翼重点发展滨海运动休闲、游艇运动、健康养生、休闲渔业等休闲度假旅游及城市商贸会议旅游,加快茅尾海海域渔业资源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把茅尾海区域建设成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接待服务、海洋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国际滨海水上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和钦州市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南翼重点发展海滨度假、旅游地产、休闲游憩,开发海洋生态、海洋探险、邮轮度假、海上体育运动等多种海洋旅游产品,建设度假酒店、游艇俱乐部、健康养生会所、休闲度假村等设施场馆,形成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议商务、运动休闲、海洋科普教育为主要旅游功能的滨海生态旅游胜地。

(3)建设各具特色的海洋产业功能组团。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规划建设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现代服务业三大海洋产业功能组团。依托钦州产业园区和钦州高新区,以海产品深加工、海洋药物与生物技术为重点,重点发展健康高效海水养殖技术研究开发、海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海洋生化制品及天然药物与保健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着重提高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转化能力,逐步完善产业研发、质检、中试与应用的产业链,打造北部湾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集聚区。依托钦州港大榄坪三墩作业区良好的建设条件,着重提高海洋船舶及海工装备的设计与建造能力,逐步完善船舶修理和配套产业,加快海洋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集聚,打造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及其辅助船舶制造、船舶修理、海洋仪器仪表、船舶照明、船舶家俱等船配船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海洋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链,建设海洋船舶及海工装备集聚区。依托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载体,重点集聚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咨询、航运经纪、船舶租赁、后勤补给、海事法律服务等各类航运服务要素,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涉海金融服务、海洋信息服务、商务咨询、游艇培训、人力资源服务等服务业,打造形成北部湾以航运服务业为核心的海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2.2 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为目标,加快海洋渔业等海洋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海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海洋环保产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拓展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海洋服务业,打造适应需求、技术领先、结构合理、绿色发展的海洋产业体系[5]。

1)巩固增强海洋渔业

围绕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提高传统生产方式的同时,努力拓展现代设施渔业、水产品加工与交易、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着力构建集海水养殖、渔业增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与交易、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链条,加快渔用机械、渔用药物、渔用饲料、修造船以及推进水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等渔业相关要素集聚,加快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市场化运作与品牌推广,建成以犀牛角中心渔港为核心,龙门港渔港、沙角渔港为支撑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2)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

(1)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船舶修造业转移,建设钦州港三墩大型船舶修造和海工保障基地,重点发展货轮、公务船舶、中小电力推动环保型油轮、海洋用石油平台三用工作船、化学品船、集装箱船、特种船舶、深水作业工程船海洋石油平台辅助船、综合服务船远洋捕捞船、钻井平台钻井船、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同步发展为总装配套的中间产业、船舶机电、船舶物流等三大类船舶配套产业,逐步建设钦州海洋工程装备基地,逐步形成以造船为主、修船为辅、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

(2)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以高新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园区为依托,集中优势资源,开发多糖、生物碱类、萜类和甾醇类等生物制品,以及鲎试剂、珍珠系列药品和保健品等试剂及功能产品,推进海洋生物药物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海洋药物科技平台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海洋药物的领军人才队伍,打造钦州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体系。

(3)海洋环保产业。围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企业和项目,加强海洋生态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发展海洋环保材料、装备产业。加强与国家海洋专业院所的合作,重点研发生产海域、海岸带与流域生态修复保护技术装备、污染防治装备控制仪器、在线环境监测设备等。

3)拓展提升海洋服务业

(1)海洋交通运输业。全面实施亿吨大港工程,大力推进深水航道和大能力泊位建设。推进钦州至南宁铁路扩能改造,整合及完善钦州港区、大榄坪片区、三墩片区等疏港铁路专支线网络,实现海铁联运。进一步完善出海通边、服务“三南”的集疏运体系,积极发展国际远洋运输,开辟新的集装箱航线,重点发展连接东南亚主要港口的货运航线网络,形成干支衔接、航线密集、优势互补的区域性航运中心。加快推进钦州保税港区功能拓展,建设钦州保税港区国际物流与贸易产业集聚区,强化进口分拨、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加工贸易等功能,不断壮大保税物流和集装箱物流[4]。将钦州港打造成为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

(2)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主动参与环北部湾大旅游圈建设,与北海、防城港合作打造“市场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塑”的良好旅游市场环境,发展集旅游观光、养生保健、休闲游憩,商务会展、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体验、城市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于一体的旅游生态产业链。培育和拓展滨海旅游精品项目,在三娘湾、沙井等地规划建设邮轮码头,推动开通钦州—越南下龙湾国际邮轮航线与海上丝绸之路客运“穿梭巴士”。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入融合发展,建立完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馆、蚝文化博物馆、疍家文化博物馆、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等特色海洋旅游与文化场馆。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车站、道路、高星级酒店等建设和旅游地产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钦州网络宣传推广平台建设。

(3)海洋现代服务业。服务于钦州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规划建设海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完善航运基础服务体系,培育船舶租赁、船舶保险、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船舶运营、海事法律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探索建立区域性航运价格指数,力争建设以钦州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北部湾航运服务集聚区。积极创新涉海金融服务,开展海域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渔业权抵押贷款、已投运船舶和在建船舶抵押贷款、预付保函等涉海金融服务。探索建立面向海内外的“北部湾国际基金港”,打造蓝色金融示范区。推进海洋基础数据库和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海洋”的建设与应用,提高海洋基础信息利用程度和应用水平。

2.2.3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科技兴海”发展战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1)加快推进海洋科技转化平台建设。围绕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计划,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科技专项资金,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研究平台建设,争创国家级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创业服务、成果转移、信息咨询等海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支持重点海洋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组建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争创北部湾区域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2)积极构建海洋科教支撑体系。依托滨海新城茶山江科教园区、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园区。加强北部湾大学建设,加快涉海学科专业调整和优化步伐,支持海洋重点学科建设,加大海洋教育设施和研究设备的投入,逐步将其建成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突出的具有海洋特色的综合性大学[3]。加大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和财政补贴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地方职业院校发展海洋职业教育与海洋产业技能培训,建设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研究机构在钦州设立北部湾海运院校以及航运研究机构,培训关务、船舶代理等航运服务类人才。

2.2.4 提升海洋产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水平

依托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保税港区等,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载体建设,争取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产业对外合作体制机制,扩大海上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1)加强对外开放载体建设。深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面向中国—东盟合作,集航运功能、港口与码头服务功能和集疏运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加快建立投融资、航运交易中心、调度中心等高效便捷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加速推进海洋产业园区建设,加强与东盟各国密切合作,引进一批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促进园区内水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的集聚,逐步建成我国西南地区和东盟各国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基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积极争取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举办“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设立合作网络秘书处,建立健全合作协商机制,全面建成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把钦州打造成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基地。

(2)创新对外合作体制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产业链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布局,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支持企业组成联合体或采用联盟方式组团走出去,实行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工程承包与建设运营相结合,探索“资源、工程、融资”捆绑模式,进行跨领域、跨行业项目捆绑投资,扩大投资影响力。促进贸易往来便利化,大力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通关便利运行机制和监管模式,实施“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实现西南、中南与钦州港跨关区通关。加强与沿线国家出入境管理合作,推进人员往来便利化。

(3)不断深化海上合作领域。积极探索与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南的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模式,在中越两国共同渔区和我国专属经济区海域共同开展渔业捕捞。设立海外海水养殖基地、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提高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分配能力。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申请国家邮轮航线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邮轮产业,加强邮轮码头、宾馆、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享誉全球的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航线。大力引进海洋专业人才,组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研究中心,开展与东盟沿线国家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建立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建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2.2.5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海洋生态文明观,大力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与文化宣传,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海洋环境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控,加快海洋保护区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与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和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节约集约利用岸线与海域资源,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深化海域使用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海域使用权、海上构(建)筑物等海洋资源产权交易平台,研究海域使用二级市场建立方案,推进经营性建设用海使用权市场化配置。探索海域海岛收储机制,编制海域收储年度计划,对纳入收储计划的海域海岛资源,探索通过补偿、安置、置换等方式,收回海域使用权,以“净海”“净岛”方式出让使用权。严格执行围填海年度计划,加强围填海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和考核,加大对违法违规围填海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岸线精细化管理,优化海岸线资源配置,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统筹规划,探索建立岸线分区准入、合理退出、岸线资源储备管理制度,确保有限岸线发挥最大效益。

(2)强化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行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入海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度,实施陆海统筹的一体化治理联动机制。严格控制陆源污染源排放,建立和完善以总量控制为主线的陆源污染防控模式,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加大对排污企业监管力度,建立责任连带制度,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建立环境准入制度,河流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湾沿岸工矿企业实施全过程清洁生产,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建立海上污染管理制度,严格船舶废水排放与垃圾回收制度,建立健全和统一协调港口、船舶和海上开发活动环境监控体系。严格控制海水养殖的规模和密度,提高海水养殖的生态效率,降低养殖污染物排放。

(3)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加快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海洋保护区体系。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加强对三娘湾海域的增殖放流、人工渔礁建设,维持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增强近海渔业资源再生能力。制定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五年行动计划,以茅尾海、金鼓江、三娘湾等海域为重点,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退堤还海、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和增加海湾纳潮量,因地制宜建设海岸公园、人造沙质岸线等海岸景观,构建近海湿地生态屏障。

(4)完善海洋监测与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三娘湾中华白海豚生存环境监控基地,钦江、大风江入海口海洋环境监测站,做好近岸海域和三娘湾、茅尾海等重点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监测。建立海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完善各类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筑海上安全生产和海洋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健全海洋灾害的信息通报和发布制度,提高公众防范能力。

3 “十三五”时期促进钦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协调

进一步发挥钦州市海洋开发管理领导小组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加强部门与区县间的沟通和联系,强化对海洋经济发展中重大决策的执行、重大工程项目的协调、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和落实机制。推出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组建钦州市海洋产业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涉海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行业监管与自律、产业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宣传与推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涉海企业创新活力。

3.2 制定重大政策

积极向国家部委申报中央资金补助,争取自治区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大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优势产业、重大海洋科技专项、海岸带与无居民海岛整治修复等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海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风险池,重点支持优势海洋产业、海洋产业园区、涉海公共基础设施、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及研发应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海洋开发,探索建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现代海洋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海洋开发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引导各类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投向海洋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项目,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优先考虑海洋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对重点项目所需土地、岸线、海域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域使用规划,优先安排。落实国家、自治区在围填海指标和海域使用金分配上给予倾斜的优惠政策,对列入中央投资计划和自治区重点的建设项目,开辟用海审核绿色通道。支持涉海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海洋产业技术研发,对获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与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于引进的领军人才、海外优秀人才等,鼓励其专利、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和分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

3.3 加强监测与评估

加强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开展市级海洋经济核算,定期发布统计公报,搭建钦州市海洋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按照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统一部署,积极开展钦州市海洋经济调查。落实国家和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任务,做好钦州市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根据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情况和突出问题,及时开展研究,提出解决对策。

3.4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建立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考核制度。制定规划实施的行动计划,明确规划各项任务的推进进度和责任主体,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对计划的实施及其成效进行阶段性定期考核,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加强规划实施的评估与监控,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健全监管和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

[1]中国海洋报.广西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EB/OL].(2015-06-30)[2015-06-30].http://www.oceanol.com/jingji/ ptsy/yaowen/2015-06-30/46960.html.

[2]薛静娟.发展钦州海洋经济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3(3):7-10.

[3]黄家庆.论广西海洋产业群发展与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的契合[J].广西社会科学,2011(12):24-27.

[4]陈兰云,傅远佳,梁芷铭.广西保税物流体系带动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海洋经济与港口物流的互动视角[J].物流技术,2012,31(7):66-68.

[5]朱 念,朱芳阳.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析[J].海洋经济,2011,01(6):40-44.

During the Thirteen-Five-Year Plan Period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Idea in Qinzhou City

XU Congchun,ZHU Ling,LI Yiliang,ZHAO Peng,ZHOU Yipu
(National Marine Dad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Tianjin 300171,China)

The Thirteen-Five-Year period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period of marine economy,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one country and one road”,“marine power”and the upgraded version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Qinzhou City will enter a new stag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Qinzhou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undation,facing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thinking as “one center,four areas,one platform”during the Thirteen-Five-Year period,the key task and security measures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Qinzhou City.

the Thirteen-Five-Year period;Qinzhou city;marine economy

F

A

2095-1647(2016)04-0028-09

2016-08-05

徐丛春,女,硕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规划、区域海洋经济,E-mail:xuchongchun@163.com。

猜你喜欢

钦州市钦州十三五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例谈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钦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钦州市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