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科学博物馆

2016-02-08吴国盛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技馆博物馆工业

吴国盛



走向科学博物馆

吴国盛

广义的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和科学中心三种类型,狭义的科学博物馆指其中的科学工业博物馆。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认为近年来中国的科学博物馆事业过于偏重于科学中心的发展,缺失了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一类型。本文提出:因科学工业博物馆在展示内容、展示方式上的独特优势,中国的科学博物馆应补上这一课,大力建设科学工业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科学中心

中国的科技馆事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公众参观科技馆的意愿越来越高,各级政府投资兴建科技馆的热情也很高。然而,什么是科技馆?应该以何种路径发展科技馆?这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处在无意识状态,我们的发展就有盲目的危险。

可以肯定,科技馆是一种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制度,要解决这些理论问题必须先正本清源,回到西方的语境之中,考察它的历史由来和发展历程。然而问题在于,迄今为止,我们日常习用的“科技馆”或“科学技术馆”等名称还没有官方正式发布的英文名称,以致于我们甚至无法肯定“科技馆”是否是博物馆,以及如果是的话,它对应的是哪种博物馆类型。

在西方国家,广义的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包括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简称NHM)、科学工业博物馆(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简称MSI)、科学中心(Science Center,简称SC)三种类型,狭义的科学博物馆往往专指其中的第二类即科学工业博物馆。中国科协下属的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目前下设自然博物馆、科技馆、自然保护区、水族馆(动物园、植物园)、天文馆、专业科技博物馆、湿地博物馆、国土资源博物馆等专业委员会。按照这个组织架构,似乎我国的“自然科学博物馆”相当于西方广义的“科学博物馆”;而“科技馆”,就目前全国各地实际的科技馆建设方案来看,不搞收藏、专门展出互动展品,则相当于西方的“科学中心”(比如广东省就称“广东科学中心”而不称“广东省科技馆”)。这样一来,我国的科学博物馆事业中就缺失了综合性的“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一类型。

我认为,关注“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是中国科学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题中应有之义”。走向科学博物馆,回归科学博物馆的博物馆本性,是未来中国科学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思路。本文对此略做解释。

一、 什么是科学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首先是博物馆。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维护、展览,同时又要发挥研究、教育和娱乐的作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的功能和定义发生了很多变化。传统上,博物馆是行使收藏、研究和展陈功能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强调“常设”是要与博览会相区别,强调“非营利性”是要与娱乐场馆相区别。此外,现代博物馆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教育功能,但它是一个非正式教育场所,以与学校相区别。科学博物馆本身也有变化,科学中心、天文馆可以不收藏,收藏的也不一定只是标本,也可以是活的东西,比如动物园、水族馆。这些场馆现在也被归入科学博物馆的行列。

总的来说,从内容上讲,博物馆有三大类别: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历史博物馆(History Museum)、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在发达国家,科学博物馆的观众数量增长很快,直追传统的艺术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正如前面所说,广义的科学博物馆有三个大的类别:第一个类别是自然博物馆,收藏展陈自然物品,特别是动植矿标本,观众被动参与;第二个类别是科学工业博物馆,收藏展陈人工制品,特别是科学实验仪器、技术发明、工业设备,观众也是被动参与;第三个类别是科学中心,通常没有收藏,但观众是主动参与,通过动手亲身体验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狭义的科学博物馆指的是其中的第二种,区别于自然博物馆和科学中心。

我国的“科技馆”目前走的就是科学中心的道路,但是大多没有采用科学中心的名称,只有广东明确打出旗号叫广东科学中心,其他地方都还叫科技馆。

关于这三个类别的科学博物馆,在我国有一个广泛存在的认识误区。有些人认为上述三个类别是科学博物馆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自然博物馆活跃于17、18世纪,科学工业博物馆活跃在19世纪,科学中心活跃在20世纪。这当然也不错,但我们要注意到,历史上三个类别的科学博物馆虽然有历史先后的顺序关系,但是新的类型出来之后并没有把老的类型取代掉。科学工业博物馆出来后,自然博物馆没有被取代;同样,科学中心出来之后,科学工业博物馆也照办不误。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三大类别的科学博物馆既是历时的又是共时的:“历时的”,是指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共时的”,是指后者并不取代前者,而是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

在中国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跳过了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直接由自然博物馆走向科学中心类型。这个做法也许有它的历史合理性,但是我们也要反思它的问题。缺乏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可能使我们忽视科学技术的历史维度和人文维度,单纯关注它的技术维度。

二、 科学博物馆的历史由来

博物馆(Museum)是现代特有的文化机构,但其词源是希腊语的Mouseion。Mouseion原意是供奉智慧女神缪斯(希腊语Mousai,拉丁语Muses)的神庙。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城曾经建有一个被命名为Mouseion的文化机构。它包含有图书馆、动物园、植物园和研究所,收留学者在这里开展科学研究,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科学院,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科学史界通常将之音译为“缪塞昂”,或译成“缪斯宫”,而不译成“博物馆”。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起源于文物古玩的收藏传统。收藏之风自古皆有,中外皆同,王公贵族、帝王将相都有此爱好。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常常在神庙里供奉稀有之物。中世纪这一传统似乎中断,但在有些修道院里也有关于植物、化石、矿石和贝壳收藏的记载。

文艺复兴时期,对古代书籍和古代遗物的收集成为时尚。新大陆的发现和世界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人眼界大开,来自异域的奇珍异宝为达官贵人们所青睐。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收藏家之间可以便利地传播和交换各自的藏品目录。到了17、18世纪,私人收藏极为盛行。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现代性的必然产物。何谓现代性?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至少包含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和征服自然的原则。作为征服自然的战利品,各种动物、植物和矿物标本被采集和收藏,成为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

从现代性的角度看,博物馆是干什么的呢?为什么博物馆这种文化制度只出现在现代的欧洲,而没有出现在古代希腊或中国?我认为,首先一点,博物馆是现代性自我生成、自我确认的场所。出国旅游的人都知道,西方的博物馆是西方社会的文化景观,旅游不看博物馆,那基本上遗漏了核心的人文景观。一个人看博物馆的多少,意味着他进入现代性的程度和深度。我们中国人出去玩很少看博物馆,我们没有养成看博物馆的习惯,那是因为我们尚未进入现代。

为了理解博物馆是现代性的生成和维系场所,是现代社会合法性的生产场所,我们只须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并不是没有博物馆,中国人其实也看过一些博物馆,但我们拥有的和看过的多数是革命博物馆,这是我们的政治课所要求的捍卫革命神圣性和合法性。通过革命博物馆的反复参观,让我们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实际上,西方社会里的博物馆也有这种隐蔽的功能。无论科学工业博物馆还是自然博物馆,都有这种功能。博物馆里的展品不是单纯的中性的展品,本身就是在维护某种东西的合法性。博物馆的空间划分也不是中性的。还举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例子,比如,某个过去社会上有争议的人物进入博物馆展览内容了,对他的表述可能意味着对他的功过是非的重新评判。我们不太讨论航天飞机进博物馆,也不太讨论大鲨鱼进入博物馆,只是因为我们对这些东西不敏感。在西方国家,博物馆的展品摆设经常会有政治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问题。奋进号航天飞机退役后进入了加州科学中心,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公共事件。上海老自然博物馆要拆除,引发了怀旧潮。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博物馆深深植根于现代社会合法性的定位。

博物馆在近代欧洲的出现,与现代性对自然的征服有关。所有的征服者都喜欢展示陈列战利品,通过陈列战利品感觉自己很伟大。现代西方人对自然的征服,对他人的征服,催生了博物馆这种文化场所的出现。最早的博物馆主要是征服自然的战利品: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拿出来摆着,显示西方人对自然的控制。

博物馆是从私人珍藏室和珍宝馆脱胎而来的。珍宝馆往往以收藏为主,不对公众开放。博物馆的诞生的关键是建立“公众开放”观念。1682年,英国贵族阿什莫尔(Elias Asmole)将其收藏的钱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出土文物、民俗文物、动植物标本捐献给牛津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阿什莫尔博物馆(Asmolean Museum)。阿什莫尔博物馆的旧址在牛津的宽街上面,旧址大楼现在是牛津大学的科学史博物馆。今天的阿什莫尔博物馆搬到了不远处的另外一个地方,主要是一个艺术博物馆而不是自然博物馆或科学博物馆。

然而,早期的博物馆通常主要收藏和展示自然标本,都是自然博物馆。

18世纪博物馆开始大爆发,先后诞生了爱尔兰国家博物馆(1731年)、维也纳自然博物馆(1748年)、伦敦大英博物馆(1753年)、威尼斯艺术学院美术馆(1755年)、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1760年)、俄国爱尔米塔什艺术馆(1764年)、西班牙国立博物馆(1771年)、美国南卡罗莱纳查尔斯顿博物馆(1773年)等博物馆。

18世纪至19世纪博物馆大发展,源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后对公共教育的重视。许多贵族珍藏室开放成为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启蒙运动造就自我认同,民族国家自我认同,通过什么?通过博物馆。要体现民族自豪感,通过什么?通过博物馆。18世纪以后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开始从事教育功能,之前博物馆主要以收藏、研究为主,一般不开放或者开放得很少,一周开几次,放几个人进去。法国大革命之后,原来的皇宫、皇家花园对普通公众开放,成为博物馆、植物园。

18世纪至19世纪也是自然博物馆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动物、植物、矿物、人种等博物学科(Natural History,自然志)大发展,一来现代性要求对自然界进行盘点,二来印刷术的发明使盘点自然成为可能。自然博物馆通常是博物学的研究基地,对自然界进行盘点的结果就是出现了世界四大自然博物馆:法国自然博物馆(1742年)、英国国家博物馆(1753年成立,其自然部于1881年分立出来,1963年正式成立大英自然博物馆)、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1773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869年)。19世纪博物馆大发展,还源于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文明的文化遗产的掠夺。

18世纪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个后果:谁掌握工业谁就是世界老大。整个19世纪是科学工业博物馆大发展的时期,著名的科学工业博物馆有法国巴黎艺术与工艺博物馆(1794年)、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1852年)、伦敦科学博物馆(1857年)、洛杉矶科学工业博物馆(1880年)、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1871年)、莫斯科科技博物馆(1872年)、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1893-1933年)、德意志博物馆(1906年)、维也纳技术博物馆(1918年)、亨利·福特博物馆(1929年)等。这些博物馆都起源于对工业革命成果的回顾与展示。

世界博览会推动了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如1851年伦敦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与科学博物馆的共同之处是,都收集和展示;都接待观众;都维护展品。世博会与科学博物馆的不同之处:博物馆是常设机构,而世博会不是;世博会更多的是娱乐而非教育、更多展示而不收藏,博物馆恰恰相反。

世界博览会成了展示国家工业成就的方式。在展览会结束之后,或是将世博会的展品交给某个博物馆,如上海世博会云南展厅的恐龙化石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交给了上海科技馆;或是建立一个博物馆以收藏和展示世博会的展品,如英国在首次世博会之后就建立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其中科学与工业类的藏品于1853年分离出来,成立了南肯辛顿科学技术博物馆,后来演变成为英国科学博物馆(又称伦敦科学馆)。

最早的工业技术博物馆诞生于法国,这就是今天的法国巴黎艺术与工艺博物馆(Musee des Arts et Metiers,Museum of Arts and Crafts),它与国家艺术与工艺学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s arts et métiers,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Arts and Crafts)互为表里,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一个实体、两块牌子。前者负责对外布展,后者负责收藏。国家艺术与工艺学院成立于1794年,专门收藏科学仪器和技术发明。艺术与工艺博物馆于2000年重新整修以现名对外开放,目前展出2400件历史性的藏品,包括傅科摆原件、自由女神像原模、帕斯卡计算器原件、拉瓦锡的实验仪器这些极为珍贵的科学技术史遗产。

我国科技馆界工作人员去法国考察,很少去看艺术与工艺博物馆,都是去看维莱特科学中心和发现宫,原因就是我们缺少科学博物馆的第二种类型——科学工业博物馆。法国的三类科学博物馆是分开建的,法国自然博物馆、法国艺术与工艺博物馆、维莱特科学中心和发现宫三足鼎立。伦敦科学馆是合二为一,里面既有科学中心,也有科学工业博物馆的那些东西。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德意志博物馆与伦敦科学馆的模式相似,都是科学工业博物馆+科学中心。

20世纪科学博物馆大爆发,这与人类进入科学时代有关。博物馆对科学时代的追随稍微晚半拍,19世纪已经是科学的世纪,但公众开始喜欢科学、追逐科学在20世纪表现得最为充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博物馆数量成倍增长,大大超过其它类型博物馆的增长速度。其中科学中心的崛起,是科学博物馆整体数目上升、影响增大的主要因素。现在经常提到的旧金山探索馆、安大略科学中心和维莱特科学中心,均是近50年来的产物。

三、 我国科技馆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博物馆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是西学东渐的后果。中国文化缺乏博物馆传统,重“文”轻“物”;王公贵族的奇珍异宝常常私藏,秘不示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主要靠“文”和“字”,并不通过以“物”为主的博物馆。

中国的科技馆在所有博物馆中起步也是最晚的。1958年中国科技馆开始筹建但没有建成,1988年中国科技馆一期工程建成。后来,各地陆续建了很多科技馆,但很多科技馆有其名无其实,很多科技馆甚至被挪作它用,完全没有展品。直到2000年底中国科协颁布《中国科协系统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此后科技馆建设逐步走上正规。

近十几年科技馆发展喜人,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政府投资、观众量增长的推动。现在各地已经建成了不少建筑面积超过20000m2的大型科技馆,还有一大批正在建设中,如河南省科技馆新馆、湖北省科技馆新馆等。今后若干年,所有省会城市都会陆续建成超过20000m2的大型综合性科技馆。

我国科技馆形势喜人,问题也比较突出。随着社会进步,有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如科技馆曾经经费不足,现在政府经费拨款普遍增加;曾经科技馆缺少合格的工作人员,现在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办了很多科普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班;曾经科技馆难以吸引参观者,现在很多科技馆观众踊跃,这其中也有近年来科技馆免费开放政策产生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或者尚未完全解决。一是理论研究滞后,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仔细研究、形成共识。二是展览水平低,展品雷同,特色不够。为什么特色不够或者雷同?很大的问题是某些科技馆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等同于科学中心。如果是科学中心的话,那展品的确很难创新,全世界都差不多。世界上一些有名的科学中心我都去看过了,我觉得都差不多。你要看特色,就必须有历史,只有历史才有特色。我们把科技馆等同于科学中心,就难免雷同。当然,雷同也未必是坏事。每个省会城市办一个这样的馆,即使相互之间雷同,也问题不大。普通观众也不会像专家一样,比较各省会城市的科技馆。

我国科学博物馆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发展,从自然博物馆直接到科学中心,缺失了科学工业博物馆环节。这一来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化时间短,值得保存的工业遗产较少;二是因为我们普遍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仅限于科学和技术本身,未考虑到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的关联,历史维度淡薄。

跨越式发展,直接发展科学中心也有它的合理之处。科学中心无须收藏,这样易于白手起家,尽快一步到位;此外,互动体验型展示,观众亲自动手,深受观众尤其是少儿的喜欢,可以很快聚集人气,产生效果。

但是,科学中心模式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互动体验型展品更善于表达力声光电知识,容易忽视不好表达的那些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过份强调动手而不是动脑,会削弱科技馆的教育功能,而沦为游乐场;展品设计者的明确导向是对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物化的标准答案,就科技谈科技,缺乏来龙去脉的展示;互动展品被飞速发展的家庭娱乐电子设备所赶上甚至超过,逐渐丧失魅力。

我们要想创造不雷同的科学博物馆,从全国角度来看,还是要回到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补上这个环节。

四、 走向科学博物馆

我国是跨越式发展,起步晚,工业遗产、科学遗产来不及收集整理,导致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缺失。当然这不是科协一家的事,是全社会的事情。我经常在大学跟校长讲,我们北大为什么不建科学博物馆?可以把北大历史上的理科教具、科研设备、设施拿一点过来展一展。可是他们没有这个概念,中国科学院也没有这个概念。中国人本来就重文轻物,文人化传统压倒收藏传统,这个制约了科学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科学中心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确实非常好。20世纪科学博物馆吸引那么多观众参观,这与科学中心的发展有关系。科学中心有没有缺点呢?我认为是有缺点的。一是科学中心比较善于表现物理学,如力学、声学、光学、电磁学,但不太善于表现进化论、博物学、化学、生物学。二是过分强调动手,动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在科学中心里,小孩子特别高兴,十分热闹,但是氛围不适合慢慢地品味。我们到艺术博物馆去,可以站在画前静静地欣赏好长时间,但在科学中心里难以做到。光强调动手不强调动脑会削弱教育,容易沦为游乐场。现在科学中心展品设计主要是表现科学知识,都是标准答案,没有开放性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我受湖北省科协的委托帮助设计湖北省科技馆新馆。我的一个设想就是,将新馆设计成一座科学博物馆,叫做湖北省科学博物馆,不叫科学中心,也不叫科技馆,明确叫“湖北省科学博物馆”,明确向科学博物馆的第二种类型(科学工业博物馆)回归,以伦敦科学博物馆为范本。伦敦科学博物馆展示的主要是实物,设法把历史背景、人文的走向放进去,大人可以在那儿欣赏;旁边有互动的展品来模拟,小孩可以玩这个。我们现在的科技馆基本上与车间差不多,展品后面的背景墙面利用很少,不像艺术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很重视布展,科技馆不重视背景。我举个例子,大气压的实验那是很有名的科学史事件,科学中心很少讲那个,而是直接把球内的空气抽出来让观众拉不开,从而体会大气的压力。但观众很少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实际上,布展的时候可以模仿当年在马德堡做这一实验的历史情境,这样可以把科技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揭示近代科学的诞生从一开始就和民众的积极参与结合在一起。

我的方案就是尝试把科学博物馆的三种模式融为一体。不同国家模式不一样,伦敦是合二为一,法国一分为三,其他国家各有不同,有的合在一起做,有的分开做。我们国家缺乏大型综合型科学工业博物馆。我们有火车博物馆、汽车博物馆、航天博物馆,但是没有一个综合性的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一空白应予弥补。

展望一个融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目前中国几乎是空白)、科学中心三种模式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博物馆,她应该是:

——以历史为主线(而非以学科领域)划分展区,展现科技的发展历程,讲述一个完整而非碎片的科学故事;

——在历史情境中参与体验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仍然发挥当代科学中心的特长,支持动手体验,而且是重演历史上的伟大发现过程。

——体现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关系,支持观众的主动参与,对科学发展的社会后果进行辩论,提供不同的讨论路径。

Moving towards Science Museum

Wu Guosheng

Science museums in broad sense include three types: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the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and the science center. In which science museums in narrow sense refer to the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Aft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ce museums, the paper believed that science museums in China have paid too much attention on development of science center while lacked of the type for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Thus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since museums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have their own unique advantages on exhibits and exhibiting method, science museums in China should make up the lesson 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build the museums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science museum, natural history museum,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science center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传播;通讯地址:北京大学哲学系;邮编:100871;Email: wugsh@pku.edu.cn。

猜你喜欢

科技馆博物馆工业
科技馆一日游
深圳科技馆新馆
博物馆
工业人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露天博物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博物馆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