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6-02-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
关键词:菌斑激光治疗种植体

张 竹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 沈阳 110024)

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 竹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探讨Er:YAG激光用于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59例(60枚种植体)。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行Er:YAG激光治疗,对照组(29例)行超声洁治联合局部用药的方法治疗。于治疗2、8周后,对患者进行复查。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结果mSBI、P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mSB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于2周时PD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点比较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r:YAG激光为种植体周围炎短期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治疗方法,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Er:YAG激光;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是种植在已形成骨结合并行使功能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慢性进展性炎症。菌斑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始动因素,其中的致病菌可引起种植体周围感染。传统的除菌斑方法是使用金属刮治器,但易引起种植体表面损伤,菌斑沉积。也有采用树脂类刮治器去除菌斑,一旦菌斑清除不彻底,也是影响种植体周围炎预后的原因之一。Er:YAG激光可以直接作用于种植体表面,消除炎性肉芽组织和坏死骨组织并且没有热损伤。本文就Er:YAG激光与超声洁治辅以局部抗生素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围炎疗效作一比较研究,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SBI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59例(种植体60枚),种植修复完成>6个月,复诊时均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使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30枚植体)和对照组(29例,30枚植体),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4.30±6.40)岁;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5.55±6.78)岁。纳入标准:①种植体无松动,无溢脓或窦道形成,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1 mm,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4 mm;②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无投射影,牙槽嵴顶骨吸收<2 mm;③近3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无四环素过敏,无超声波洁治禁忌证,近1年未进行种植体周围炎治疗,1个月内未使用抑制菌斑含漱剂;④患者无系统性疾病,非妊娠期。实施治疗之前每位患者都被告知了该治疗的详细过程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用Er:YAG激光治疗机(Key Laser3,KaVo公司,德国),激光参数:60 mJ/pulse,3 Hz,光纤垂直探入牙周袋,近袋底约1 mm,逐次对近远中、颊舌侧扫描照射;对照组牙周洁治后,将盐酸米诺环素缓慢注入牙龈袋底直至药物包裹种植体并略有溢出,用药后2 h内不能漱口、喝水和进食。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第2、8周分别测定两组龈沟出血指数(mSBI)和探诊深度(PD)。mSBI评分标准为:0分,无出血;1分,有点状出血;2分,在龈沟内出血呈线状;3分,重度或自发出血。探诊深度(PD):以约20 g的力控制塑料探针,探测龈缘到牙周袋底的间距,记录单位为mm。两个参数取种植体的颊侧近中、中央、远中及舌侧中央四位点的均值。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完成全部操作。

1.4 疗效评价:种植体周围红肿消失,无疼痛感,mSBI无出血和PD正常为痊愈;种植体周围症状消失明显,mSBI下降大于2分或PD下降1~2 mm为显效;种植体周围症状有缓解,mSBI和PD均有下降为好转;症状、指标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mSBI差异用KruskalWallis检验,PD的差异用两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SBI、PD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D及mSB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两组治疗后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周两组患者PD下降明显,8周时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种植义齿快速发展和临床应用,其远期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失败的重要原因。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与牙周炎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有菌斑生物膜及其微生物、局部促进因素、牙周炎及牙周病史、吸烟酗酒和全身系统性疾病及服药情况。相较牙周组织中有丰富血管,对细菌的入侵时会产生较强的防御反应而言,种植体周结缔组织中只有少量血管,无防御能力,细菌入侵突破了上皮口可直达骨面,因此种植体周围炎破坏进展较快,突破软组织进一步累及深层支持种植体的牙槽骨造成骨吸收。

种植体周组织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持之以恒地彻底去除菌斑、控制感染、消除种植周袋,制止骨丧失、诱导骨再生[1]。包含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当骨缺损>2 mm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否则进行非手术治疗如菌斑清除、抗生素治疗等。为了增加种植体的负载能力,往往将种植体表面粗糙化以增加接触面积,增加种植体和牙槽骨的结合。这些粗糙面容易被细菌污染,容易引发种植体周围炎。对于此类种植体,机械清创不能清除全部细菌,治疗效果有限,激光有杀菌的功能,可以有效安全地去除种植体表面的细菌,所以研究者开始用激光来治疗种植体周围炎[2]。

本研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SBI明显降低,8周时观察组mSBI评分指数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治疗过程中PD也呈下降趋势,从第2周起两组PD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药物浓度降低所致,8周后各指标均有上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Er:YAG激光和超声洁治辅以局部抗菌治疗在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中效果是值得肯定的;Er:YAG激光在改善种植体周mSBI方面效率高、维持时间长,这可能与激光能有效的清除种植体周及种植体表面菌斑相关,这与GianniniF的研究得出的结果相似[3];超声洁治由于难以彻底清除种植体表面菌斑需辅以局部抗菌治疗,但受牙周袋内药物浓度的影响,局部用药作用时间有限,需要缩短复诊间隔增加治疗效果。

目前,有关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机制的研究尚不透彻,但可以肯定的是与种植体周可疑致病菌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Er:YAG激光治疗对种植体周定植菌的种类和数量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Er:YAG激光工作机制,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

[1] 孟焕新.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412-413.

[2] 马净植,逢爱慧,陈勇,等.Er:YAG 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5):692-694.

[3] Giannini R,Vassalli M,Chellini F,et al.Neodymium:yttrium aluminum gartnet laser irradiation with low pulse energy:a potential tool for the treatmeng of peri-implant disease[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6,17(6):638-643.

R78

B

1671-8194(2016)36-0146-02

猜你喜欢

菌斑激光治疗种植体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