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数据异常数据处理研究

2016-02-07皮德荣杨志辉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2期
关键词:监测数据环境质量环境监测

皮德荣 杨志辉

(1谱尼测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2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环境监测数据异常数据处理研究

皮德荣1杨志辉2

(1谱尼测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2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现实依据,本文在分析环境监测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从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以及可比性等方面做好环境监测审核工作,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并提出了异常数据的判断及处理办法。

异常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审核

1 环境监测异常数据界定

环境监测是环境质量科学表征的重要数据来源,其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环境监测数据,并由此推断整个环境现有的质量特征[1]。由于监测样品的采集、运输、分析以及一些偶发性因素的影响等等,都有可能对环境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导致数据出现异常[2]。

异常数据通常是指实际获得的数据与书面数据不相符,或者不在同一规定范围之内,相差的数据比较大。异常数据的存在是不能准确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也无法真实反映环境质量。从导致环境监测异常数据的原因分析来看,既有人为操作因素的存在,也有客观原因。异常数据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不符合逻辑性和真实性。

2 环境监测异常数据产生原因分析

2.1 采样误差

采样误差主要是指在进行环境监测之前的样品采样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所导致的数据异常,导致采样污染的因素主要是因为监测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所致,采样的质量不符合被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监测数据与被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不符。采样误差的现实表现主要有:有组织废气采样时,不按标准在变径和弯头处采样,测量的风速不准确,影响到风量的计算,会导致测量排放浓度与实际偏差非常大,在水质监测时,如果只选择排污口的断面进行取样,其浓度也必然会高于被监测水域的真实情况,监测所得到的数据是不能真实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

2.2 样品运输和储存因素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许多样品采集后不能够在现场马上进行监测,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检测,这时,被采集样品的保存、运输如果不注意,也会给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产生重要影响,从而降低了分析监测数据质量。一些样品采集后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或者保存不当,获取的监测数据与样品的真实值是有一定误差的。

2.3 非典型监测

非典型监测是指在对环境进行检测过程中,所获取的监测数据无法真实反映被监测环境质量和分级数据,非典型监测的现实表现主要表现为采样不符合相关采样规范要求,以及采样时间不符合标准等,导致了监测数据无法与真实环境质量相符。

2.4 分析误差

在样品采集后的分析环节,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常会导致监测数据的异常。这种异常的现实表现主要表现为: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性状发生了变化;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的影响;此外,样品的失效或者分析仪器不能正常工作都会导致异常数据的产生。

3 异常数据辨识方法

3.1 离群数据的识别方法

在开展环境监测时,如果监测获取的数据与全部获取数据的平均值差距太大时,所获取的监测数据将难以真实反映受监测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实际污染情况,因此,其所获取的监测数据便被认为是一种异常数据。例如,《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中,对于监测获取的数据小于最大值1/4时,被认定为无效数据,并要求对该离群数据进行剔除,不作为监测环境质量分析的数据参考。现实中,对于离群数据的处理规定的不够明确和具体,对于离群数据的识别通常需要依靠监测人员的综合判断,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识别。

3.2 不合理数据的识别方法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与常规监测的数据背离较大,从逻辑判断的角度来看,这时,所获取的数据常常就是异常数据。

3.3 与实际不相符数据识别方法

对于长期从事环境监测人员来说,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环境质量水平以及相关环保设备处理效率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时,一旦监测到的数据与日常掌握的数据差异太大时,往往就会是异常数据,需要特别对待、甄别,因此,对于与实际不相符的数据识别一般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4 环境监测异常数据处理对策

综上,当监测人员在监测过程中获取到的数据为异常时,首先是要分析产生数据异常的原因,既要从客观方面分析,也要从主观方面判断,重点需要从监测的工况条件、监测环境以及监测人员的监测行为等因素详细分析。即便是出现了异常数据的出现,也不能随意的采取剔除或忽略的方式处理,而是要在认真查找原因的基础上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异常数据及其产生的原因来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4.1 监测数据与被监测环境实际一致时,应主要分析原因,并充分说明出现异常数据的原因,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被监测区域环境的监管。

4.2 监测数据是因为监测误差所致,这时可以在监测数据充足的情况下,剔除异常数据,然后对剩余有效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一旦忽略的数据导致分析数据不充分时,还需要重新监测,以补充分析数据的需要,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3 不能确定异常监测数据的原因。这时,应该重新监测,并对监测仪器、工况条件、环境因素和监测队伍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确保再次监测后所获取的数据具有可追溯性,并及时进行处理。

5 结语

环境监测取得真实、客观、有效的数据,才能指导广大环境从业人员真正的认识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和治理环境,以摆脱因对环境状况的盲目性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环境监测异常数据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对于出现的异常数据的处置办法,应该首先分析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取的数据真实、可信,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1]项丽萍.实际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处理[J].水利电力劳动保护, 1996,3(1):48.

[2]王尔宜,魏莉,张怀北.等.浅谈监测数据审核及异常数据的分析与判断[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9,11(3):46.

皮德荣(1983—),男,汉族,广东深圳人,大专,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监测数据环境质量环境监测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GSM-R接口监测数据精确地理化方法及应用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GPS异常监测数据的关联负选择分步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