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市“两江一河”流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及对策

2016-02-15朱兴城唐天东李连声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两江流域环境保护

朱兴城 唐天东 李连声

(遵义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贵州遵义563000)

遵义市“两江一河”流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及对策

朱兴城 唐天东 李连声

(遵义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贵州遵义563000)

本文根据遵义市“两江一河”(赤水河、乌江、洛安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综合分析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环境与经济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又影响着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发展。随着经济的粗放式发展,生态环境不断趋于恶化,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1]。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坚持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环境容量约束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倒逼发展质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遵义市“两江一河”(赤水河、乌江、洛安江)流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空间格局优化的主阵地,具体包括中部六县(区)、西部三县(市)、东部三县。开展我市“两江一河”流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可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提供参考。

1 “两江一河”流域概况

1.1 “两江一河”流域总体情况

“两江一河”流域涉及12县(市、区),包括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桐梓县、绥阳县、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流域总面积23961km2,占遵义市国土面积的78%。常住总人口524万人。流域森林覆盖率52.6%。

1.2 经济发展现状

2015年,流域地区生产总值2021.2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3.2%,较2010年增长1.3倍;工业增加值906.38亿元,较2010年增长2.03倍;人均生产总值完成36358元,是2010年的2.3倍。固定资产投资2902.8亿元,占全市的89.7%,较2010年增长4.7倍;财政总收入392.78亿元,较2010年增长2.8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8亿元,占全市93.0%,较2010年增长1.2倍。2015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占比为14.2%、46.3%和39.5%。

图1 流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1.3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3.1 环境质量状况

2015年,流域内各县市(区)已开展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部分乡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除部分河流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外,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趋于稳定,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无酸雨。其中,赤水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名列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良”等级以上,其中赤水市最高为73.91;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赤水市达80.17%。

1.3.2 污染源排放状况

流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5家,纳入环境统计的重点工业企业143家。2015年,流域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56911t,氨氮排放6611t,主要以工业和生活废水为主;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134294t,氮氧化物排放53460t,主要以工业为主;农业源中化学需氧量排放9544.7t,氨氮排放1627.7t;垃圾处理场年处理垃圾56.12×104t,渗滤液年处理量11.56×104m3,排放1.85×104m3。

2 存在问题

2.1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1)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经济增长仍然是一种粗放型,产业结构仍然是“二、三、一”模式。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仍然偏大。整体能源消耗量大,能耗强度高,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仍占GDP较大比重,2015年达83.9%。(2)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4)环境承载能力较差,优势产业发展对环境依赖性强。(5)经开区重点不突出。

2.2 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1)水环境质量问题突出。部分支流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水质呈恶化趋势。县级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尚属薄弱环节,存在公路或航道穿越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情况。(2)生态环境保护欠账较多;流域生态系统质量不高,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治理。生态文明创建激励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滞后,管护能力较弱。流域内矿产开发中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现象明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较为严重,生态恢复治理难度大。农村面源污染呈现面上扩张。

2.3 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1)环保基础设施薄弱;(2)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3)环保能力建设不足,环境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环保派出机构或人员设置尚未延伸到乡镇、村级,乡镇、村级环境保护无法进行实时、全面的监管;面对核与辐射、有机污染等环境新问题,尚无有效执法取证手段。(4)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环境法制观念不强。

2.4 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不健全,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1)规划种类繁多、标准不一,不利于资源环境要素的优化配置;(2)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不健全;(3)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不完善;(4)政策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3 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资源环境矛盾的集中期、环境问题的高发期。必须坚持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强化管理,以改善环境状况为根本出发点,以环境容量约束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倒逼发展质量提升,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宏观调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把发展山地乡村旅游作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建设低碳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多规合一”,做好顶层设计。

3.2 制定环保调控对策

以改善环境状况为根本出发点,加强水、大气、固体废物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倡公众参与。

3.3 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1)全面建设生态城市。以保护“两江一河”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流域和行政区域为单元,以出境断面主要污染指标浓度不增加为考核指标,以污染物总量削减和控制为抓手,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等方法,进一步夯实生态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构建“一屏三带一区”长江上游区域性生态屏障。(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安全、稳定、合理、适度超前的区域供电网络建设,推进天然气支管网建设。加强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交通基础建设。

4.4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科学划定和保护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交易制度五是强化管理措施落实,保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撑力度,统筹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指标统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邓维,陆根法,等.镇江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5,31(129):28-60.

[2]王海宁,薛惠锋.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2):24-27.

[3]杨树峰.沁河源头保护区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西科技,2012,27(6):28-30.

表6 莲花湖浮游植物M argalef指数分布表(2015年)

3 结语

通过对莲花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来看,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富,2014年和2015年种类最多的都是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分别占41.18%(2014年)和39.29%(2015年)、27.15%(2014年)和31.25%(2015年)、14.93%(2014年)和13.39%(2015年),一般认为蓝绿藻是富营养化水体类型的代表门类,但是莲花湖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富营养化,这个结果与在扎龙湿地的研究[4]相似。莲花湖与扎龙湿地地理位置相近,都位于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气候类型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7、8月气温较高,最高月平均温度达到21℃以上,1月左右,气温较低,最低月平均气温下降到了-17.7℃,常年气温不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浮游植物的大规模繁殖。

对研究期内的镜泊湖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显示,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结果显示只有1个月份显示为中污水平外,其它均为标准清洁水平,而Margalef指数显示50%为标准清洁水平。虽然不完全一致,但以标准清洁水平为主。有些研究学者认为,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浮游植物多样性,通常认为相同的生态环境,多样性越高,水质状态越好[5],为更好地研究水生生物与水环境状态的关系,可在同一研究区域开展结构组成、多样性与水环境关系的连续性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水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洋,孙晓霞.南黄海网采浮游植物碳含量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海洋与湖沼.2016,47(5):954-962.

[2]Irwin A J,Finkel Z V,Schofield O M E et al,2006.Scalingup from nutrient physiology to the size-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28(5):459-471.

[3]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王泽斌,马云,李晶.扎龙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J].2011,36(5):1-4.

[5]雷安平,施之新,魏印心.武汉东湖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3,27(2):179-184.

李晶(1981—),女,黑龙江省,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水环境研究工作。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资助项目(2012ZX07201002)。

猜你喜欢

两江流域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压油沟小流域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凶手老罗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医者颂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如果我有剪刀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