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2016-02-07张秀昌衡水市桃城区农牧局农广校河北衡水053000
张秀昌(衡水市桃城区农牧局农广校,河北衡水 053000)
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张秀昌
(衡水市桃城区农牧局农广校,河北衡水 053000)
摘 要:文章针对衡水市桃城区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培训 存在问题 培训对策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农业增产、增收、增效的关键因素。桃城区各涉农部门近年来对辖区农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持续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浅谈一下个人看法。
1 衡水市桃城区农业基本情况
桃城区是衡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属城郊农业县区,全区辖五个乡镇办事处,221个自然村,实有耕地面积2.2 万hm2,辖区45300户、151358人,乡村从业人员77212人;大田作物播种面积2.07万hm2,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播种面积 0.59万hm2;全区共有规模经营主体45家,其中,省级农业示范园区1家,市级农业示范园区2家,百亩以上的家庭农场 23个;全区农业常规技术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9%,新型现代农业技术需要进一步引进和推广。
2 当前农民培训存在问题
2.1 农村劳动力基层差、底子薄、技术层面窄
据桃城区农广校2015年调查,在全区乡村务农劳动力构成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2%;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8%;务农劳动力的岁数在45~68岁之间,占务农劳动力的97%;务农劳动力中妇女又占到了64%的比例;桃城区农村由于地处衡水市近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后继无人现象凸显;农村务农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多停留在大田作物和蔬菜种植的常规技术方面,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迟缓,技术层面狭窄。
2.2 农民培训宣传不到位、不好组织
“什么时候举办培训班、培训教师是谁、培训哪些内容、通过培训农民能获得哪些知识技能、获得哪些收益”等等,这些问题不但需要进一步的量化细化,而且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务农劳动力在接受培训前有所准备,由于宣传不到位,结果造成了想参加培训的农民错过了机会,想参加蔬菜种植的农民却参加了大田作物培训班,最终因培训内容与农民意愿相差甚远而使农民对培训失去兴趣,培训大多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培训组织上,农民的习惯思维是政府部门组织我们培训给什么好处?甚至有的农民这样想:参加培训什么也不给,还不如出去打工来得实惠。农民的这种思想状况造成了培训农民时,组织起来难度大。
2.3 培训方式、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在现有体制下由于农民培训工作的选项、资金、师资、教材、场地等要素无法统筹安排,共享利用,导致了培训方式单调,培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难持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对象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再加上培训师资大多是老面孔,培训形式多是课堂传授缺乏新意,培训内容大多是老生常谈,农民培训缺乏鲜活气息、缺乏吸引力。
3 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3.1 找准农民培训方向,精准培训
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应当明确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向,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开发、实用技术、劳务技能等重点培训内容,应当围绕市场确定农业产业,围绕产业确定培训专业,创新培训模式,改变过去地毯式拉网培训的做法,今后应当筛选出一批素质高的农民进行重点精准培训培育,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职业农民,并跟踪扶植,树立样板典型。通过培训培育,让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工作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体体面面的工作。
3.2 整合培训资源,明确培训主体
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引导民办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团体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是整合上级涉农培训项目资源。将农业部门的培训项目与扶贫部门的培训项目进行整合,统筹安排本区域的农民培训,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三是整合同级部门的培训资源。比如将组织部的党员培训、村干部培训、村官岗位培训与农牧局的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机培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类、避免重复培训。
四是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多渠道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资源,开展农民培训远程教育;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传经授宝;更直接有效的培训方式是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实验实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3.3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创新培训模式,打破集中授课那种固有的培训模式,怎样培训最直接、最有效就怎样培训,培训的真正目的是让农民改变观念,让农民学到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农民培训模式应当多样化不拘一格。
针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行“农民点菜、专家下厨”菜单式培训,培训前先搞好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培训需求,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培训;
3.4 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档案,提高跟踪后继服务
建立健全农民培训跟踪服务档案。对培训后的农民将跟踪服务的情况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完成,做前后对照。发现培训后的学员对培训内容有疑问的进行重点帮扶。对培训后取得较大成绩的农民进行宣传、奖励,搞好“传、帮、带”,引导农民向先进学习,走上共同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