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建设农业试验站

2016-02-07毛学斌林咸永叶丽丹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杭州300519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

毛学斌,林咸永,金 蓉,叶丽丹(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杭州 300519)



科技创新建设农业试验站

毛学斌,林咸永,金 蓉,叶丽丹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杭州 300519)

摘 要:文章阐述了我国农业试验站建设的背景及其重要性,以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为例,介绍了其坚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农业试验站情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科技创新 驱动发展 农业试验站

1 农业试验站建设背景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市场需求刚性增加、资源约束加剧、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国外农产品和外资对农业的影响日益增强、农村劳动力空心化等一系列严峻复杂问题的挑战[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制约性问题的重要途径[2]。农业试验站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成果转化应用、适用人才培养的支撑平台,其建设和发展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

长三角地区的民营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生产力低。应对以上问题,必须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以引领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科技支撑,使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驱动良性互动[3]。因此,建设和发展农业试验站,发挥其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成果转化应用、适用人才培养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2 国内外农业试验站建设情况

美国以州立大学为依托,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推广模式,拥有56个州农业试验站,100多个国家农业试验站。英国洛桑试验站始于1843年,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培养了大批农业科研领域的精英人才,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内比较知名的农业试验站有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试验站、上庄农业试验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试验站等,其共同特点为研发能力强,多学科协同,产学研结合度高,长期定位试验完善。

3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建设情况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占地总面积约为100 hm2,自2008年开始建设至今,总计投入1.2亿元。目前,已建成各类温网室设施 2.72万m2(含人工气候室、植物生长箱、教学科研试验温室、网室及大棚、冷灌池等设施);综合实验室1 700 m2(含组织培养及其配套实验室);辅助用房6 000 m2;各类试验区56.67 hm2(含标准良田试验区、转基因试验区、果树种质资源圃、标本区等);路、沟、渠5.2万m(含主次道路、支路、机耕路、田埂,以及灌排枢纽系统等)。已成为国家作物转基因育种基地、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基地、教育部农林院校试点实践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以及浙江省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的依托单位。

4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建设成效

4.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新需要

依托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农学、生物学、园艺学、农业工程和农业资源利用等涉农学科,以及与计算机应用、信息控制和能源科学等非农学科的交叉融合效应,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的交叉创新,形成综合优势。

支撑科学研究。近两年,农业试验站共承担了浙江大学涉农相关学院(学科)的科学研究试验服务任务达528项(次),服务教师100多人,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28项(次)、“863”计划项目34项(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多项次。

服务人才培养。近两年,已为浙江大学校内外4 000多人次的本科生课程实习、毕业设计、SRTP项目、社会实践等提供场所和技术指导;为400余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

4.2 提高辐射带动水平,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需要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这就要求我国必须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向以科技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

一流的农业试验站,不但能迅速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将示范带动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对浙江省乃至南方同类型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关键的是其能更进一步集成农业发展各种要素,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引进和培育桃、梨等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葡萄、樱桃等作物辐射面积达0.4万hm2,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有效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已在浙江省各地以及上海、江苏等地推广,面积达0.13万hm2以上,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约5 000万元。绍兴、湖州、德清、富阳100多家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到园区考察学习。仅试验站长兴分站周边已发展了66.67 hm2花卉基地,种植了百合、非洲菊、鲜切花等特色花卉,打造旅游新景点和花卉深加工产业,使花农获得了7.5万元/hm2的收益,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4.3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促进农民创业创富

依托试验站作为现代农业技术展示平台,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培训、科普教育,培训农户1 000余人,农技人员500多人;联合校内其他部门开办专题培训研讨班,学员共计2 000多人次;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活动,达3 000多人次。

5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支撑平台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建设匹配浙江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界一流农业试验站,必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通过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基地、生物育种基地、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5.1 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基地

5.1.1 工厂化农业技术研发平台

工厂化农业是一种技术高度密集,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全新生产方式,是农业摆脱资源(耕地、水、气候、环境等)限制的有效途径。研发工厂化农业技术体系,对充分发挥工厂化农业,有效缩短植物生育期,提高复种指数,提高产量,促进栽培空间利用,实现节能化周年生产潜力,具有核心作用。建设工厂化农业技术研发平台,能为研发农业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提高生产要素的集约化水平和高效利用、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撑。

5.1.2 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平台

从大农业的角度出发,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建设安全高效种植、畜禽健康养殖、水产生态养殖、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体系集成和系统化示范的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管理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环境生态化”,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

5.2 生物育种基地

5.2.1 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创新平台

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利用,已成为国际生物科技研究及产业化的前沿领域,也是今后相当时期内,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竞争的焦点。作坊式、分散型的研究,已无法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建设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已成为发展趋势。建设集分子标记开发、基因标记、分子育种、生物信息学和转基因研究于一体的动植物种质创新平台,构建从事分子育种研究工作的全国协作网,为大规模开展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坚实的设施和技术支撑。

5.2.2 种质种苗繁育产业化中试平台

种质种苗快速繁育和产业化是动植物优良品种大规模推广运用的必备条件,也是提升农业技术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组织培养、脱毒快繁、驯化炼苗等技术,建设优良种质种苗扩繁和产业化中试平台,促进种苗的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为农业生产的品种良种化、生产高效化、产品优质化提供保障。要建设在农业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方面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在种质种苗繁育方面具有先进水平的产业化平台,以技术示范促进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人才、技术、信息和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推动浙江特色的种质种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5.3 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基地

5.3.1 高科技涉农人才培养平台

以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求是精神和国际视野、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为涉农学科的教育教学和高层次人才培训,提供直接而有力的基地支撑。

5.3.2 新型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平台

建设新型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平台,以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作为重点,优化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科技需求和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采用现代演示技术,展示现代农业生产过程、技术,更加形象生动接受现代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并依托培训平台实训基地,形成多元化、长效化、集中化、常态化的培训模式。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以及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

与国际一流农业试验站比较,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仍然不足。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学科优势、信息优势、管理优势,把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建设成为支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综合性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 肖文兴.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湖南农业大学,2012

[2] 赵舰,张志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黑龙江) ,2013 (22):36

[3] 田晓琴,何昀昆.发展农业科技 加快新农村建设.科技信息,2010,(01):1045

[4] 高启杰.美国的农业试验站体系.世界农业,2005,(11):30~32

[5] 叶良均.构建国家农业科技试验站的对策思考.中国农学通报,2008,24(07):511~515

[6] 王有增,李伟等.建设现代化农业试验站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管理,2007,26(01):13~14

[7] 白小萱,等.加强重点基地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s):195~197

[8] 王小宁.农业试验站如何改革与发展.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9,(02):34~36

[9] 立颖,朔广文.坚持创新,不断探索,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基地.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02):1~3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