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期间福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分析

2016-02-07王晓娟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磷酸盐十二五达标率

王晓娟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莆田 351100)

“十二五”期间福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分析

王晓娟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莆田 351100)

文章根据“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全省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和状况级别,重要港湾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主要污染因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浓度变化趋势,以期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福建 近岸海域 水质

福建省近岸海域面积约3.6万km2,海岸线曲折率1∶7.01,沿岸岛屿众多,500 m2以上的岛屿共1 546个,仅次于浙江省,居全国第2[1]。海湾125个,重要海湾如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港、诏安湾等22个。近年来,沿岸经济发展迅猛,沿海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剧,入海河流、直排海污染源、农业面源等各种污染排海量增加,势必对近岸海域环境产生威胁。依据《福建省环境监测技术规定》[2],“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开展了水质常规监测,文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以期对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进而为福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监测范围和点位

“十二五”期间全省近岸海域海水共布设66个点,每年监测3次,分别在3~5月(丰水期)、7~8月(平水期)、10~11月(枯水期)监测。

2 评价项目与评价方法

海水常规监测项目为pH、COD、溶解氧、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汞、铜、铅、镉、石油类、非离子氨共11项。单项污染物按《海水水质标准》[3]评价,各主要海域水质现状按《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4]评价,功能区达标率按2011年福建省功能区修编文件[5]评价。

3 “十二五”期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3.1 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十二五”期间,全省近岸海域各年度水质类别比例中,主要水质类别为二类,各年度一、二类比例均超过50%,2015年度一、二类比例最高为68.2%,2011年最低为53.0%。2011和2014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级别为差,2012年、2013年和2015年为一般。全省近岸海域各年度功能区达标率均超过50%。影响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化学需氧量、汞、铜、铅超标。

3.2 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变化趋势

“十二五”期间,全省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变化不明显,总体上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2011年度最低为54.8%,其他各年度均超过50.0%,大体呈上升趋势。

3.3 港湾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十二五”末的2015年全省主要港湾功能达标率为53.7%,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的43.9%上升了9.8个百分点。2011和2012年度的功能区达标率均在50%以下,分别为41.5%和46.3%,其中2011年功能区达标率在“十二五”平均水平之下,2013、2014和2015年功能区达标率均在50.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港湾各类水质类别为二类和四类,港湾水质功能达标率大体呈现上升趋。

3.4 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

“十二五”期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超标频率最高的2项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汞、铅、铜、化学需氧量有超标现象。

3.4.1 无机氮

“十二五”期间,全省无机氮平均浓度2011年最高,为0.310 mg/L,2012、2013、2014和2015年均达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浓度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沿海各设区市无机氮5年平均浓度,厦门市最高,为四类海水水质,漳州市最低,为一类海水水质。

“十二五”期间,近岸海域无机氮平面分布总体呈近岸向远岸、湾内向湾口递减的趋势,远岸的大部分海区无机氮浓度小于0.1 mg/L。在三都澳、闽江口、兴化湾、泉州湾及厦门港5个区域形成等值线密集区,等值线梯度变化较高,无机氮浓度变化较大,受陆源污染影响程度较高。

3.4.2 活性磷酸盐

“十二五”期间,全省活性磷酸盐平均浓度2013年最高,为0.025 mg/L,各年度平均浓度均达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沿海各设区市活性磷酸盐5年平均浓度,宁德市最高,漳州市最低,均为二类海水水质。

“十二五”期间全省近岸海域活性磷酸盐浓度平面分布与无机氮相类似,在三都澳、兴化湾、闽江口及厦门港活性磷酸盐浓度梯度变化较大,其他的海区活性磷浓度均优于二类、三类水质标准,特别是远岸的大部分海域优于一类水质标准。

4 结论

“十二五”期间,全省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比例和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港湾水质功能达标率大体呈现上升趋势,港湾主要水质类别为二类和四类;无机氮浓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无机氮浓度平面分布总体呈近岸向远岸、湾内向湾口递减的趋势;活性磷酸盐浓度呈上升趋势,活性磷酸盐浓度平面分布与无机氮相似。

5 对策与建议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局部有恶化趋势,主要污染因子为陆源污染[6]和海水养殖污染,因此,应加强流域的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入海,在发展海水养殖业中要科学管理,合理布局,多元养殖,合理投饵,以减少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

基于GIS平台逐步实现近岸海域面积评价,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评价方式更趋合理化。

进一步开展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及海洋生物、海底沉积物中污染因子的调查和监测,了解掌握污染因子在各介质环境中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度分布趋势以及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全省强化近岸海域海洋污染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实现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台湾海峡分站.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整技术报告,2015

[2] 福建省环境保护局.福建省环境监测技术规定(汇编),2013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4] 环境保护部.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

[5]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的通知.闽政[2011]45号

[6] 张敏艳.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绿色科技,2012,(2)

猜你喜欢

磷酸盐十二五达标率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火星生命探测中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磷酸盐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A close look at Nauru’s ecosystem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每天六勺南瓜籽护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