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兽用中化药产业供给侧规模及区域要素分析与思考

2016-02-07赵丽丹秦玉明王鹤佳安洪泽徐士新高艳春苏茂良王广涛孙雷张宇来冯忠泽

中国兽药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兽用兽药供给

赵丽丹,秦玉明,王鹤佳,安洪泽,徐士新,高艳春,苏茂良,王广涛,孙雷,张宇来,冯忠泽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100081)

我国兽用中化药产业供给侧规模及区域要素分析与思考

赵丽丹,秦玉明,王鹤佳,安洪泽,徐士新,高艳春,苏茂良,王广涛,孙雷,张宇来,冯忠泽*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100081)

分析了我国兽用中化药产销现状及趋势,分规模、分区域比较了兽用中化药企业的经济指标,提出了我国兽用中化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目标和措施,包括产业的调整目标,政府的措施以及行业协会的作用。

兽用中化药;供给侧;规模;区域要素

当前,我国兽用中化药产业正处在产业积累到产业聚集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难度加大。一直以来以数量为导向的供给模式制约着产业技术、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等全要素产出率的提高,企业满足于供给数量、盲目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供给质量参差不齐。从供给侧入手,对影响产业发展的制度、结构、要素进行优化调整、提档升级,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1 我国兽用中化药产销现状及趋势预判

我国兽用中化药产值和销售额从2007年到201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2014年持续下降,2015年产值回升至超过2012年水平,整体产值微落后略有回升,而2015年销售额虽然有所回升,却低于2013年和2012年水平。2015年产值与销售额同时回升但销售额回升幅度明显落后于产值,反映出兽用中化药生产在受到抗菌药使用等严格监管的影响小幅波动后,经过两三年时间的调整虽然有所恢复,但是实际市场需求恢复缓慢,2015年的产销比也是近7年来最低的。如图1[1]、图2所示。

图1 2007-2015年我国兽用中化药产值和销售额(亿元)

图2 2007-2015年我国兽用中化药产销比

从产值、销售额和产销比的变动来看,我国兽用中化药产销比基本在85%以上,大多数年份都在90%以上,产业的库存压力不大,“去库存”的问题不突出;销售额在连续5年大幅提高以后,从2012年开始达到300亿元以上并稳定在300~320亿元这个区间,可以预判未来几年我国兽用中化药市场需求将变化不大,产业“蛋糕”尺寸比较固定,企业将在相对固定的市场空间内争夺份额。2010年,兽药GSP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兽药经营市场和使用规范,由于养殖规模逐渐趋于稳定,经营组织对兽药产品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开始出现供大于求或供求信息不符的情况,促使兽药企业在发展模式上寻求新选择,兽药产业格局也因此不断产生新变化[2]。2 我国兽用中化药企业分规模分区域经济指标比较

2.1 不同规模企业资产利润率比较 兽用中化药企业2015年总体资产利润率5.86 %,较上一年度下降了0.44%。其中,微型企业(年产值50万元以下)下降0.1%,小型企业(年产值50~500万元)下降0.61%,中型企业(年产值500万元~2亿元)下降1.58%,大型企业(年产值2亿元以上)反而升高了4.92%。2014年资产利润率最高的是中型企业,其次为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2015年这种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资产利润率最高的大型企业呈现出明显的收益优势,超过2014年具有微弱优势的中型企业5.04%。这种变化是我国不断加强兽药生产企业监管和规范养殖业用药产生的必然结果,我国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规范措施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带来的利润空间在明显扩大。如图3[1]所示。

图3 2014、2015年不同规模中化药企业资产利润率

2.2 区域销售额、成本、资产负债率比较 2016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开展了我国兽用中化药(不含原料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专题调研,对2013-2015年的发展情况分7大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进行了企业抽样调查。区域销售、成本和负债情况比较如下。

2.2.1 区域销售额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兽用化药销售额华东地区最高,中兽药销售额西南地区最高,这与地域的资源、资本条件有关,西南地区中兽药资源丰富,催生产业发展,而华东地区有资本优势,资本的高投入带来高产出。

2.2.2 区域各项成本比较 抽样调查显示,兽用中化药企业生产成本(含生产物料、水电和设备折旧)最高,占总成本50%左右,各区域差异不显著;人工成本其次,占10%左右,西北地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较多;销售与技术服务成本位列第三,占5%~15%,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最高最低区域之间相差近10个百分点。其他各项成本占比基本都不高于5%,区域差异不显著,其中资本成本占2%~4%。数据显示,我国各地区企业都在某一方面具有“降成本”空间,主要可以针对生产成本、人工成本、销售与技术服务成本三项进行压缩,东北地区重点压缩生产成本、销售与技术服务成本,西北地区重点压缩人工成本。

2.2.3 区域资产负债率比较 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兽用中化药企业资产负债率近三年稳定在25%~47%之间,总体资产负债率不高,华中地区、西北地区相对其它区域要高一些,且华中地区在2015年有大幅提高。我国兽用中化药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资本成本都不高,产业整体“去杠杆”问题不突出。

3 我国兽用中化药供给侧调整的目标和措施

3.1 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目标 对照经济和产业发展“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通过总结业内普遍认同的观点和对专题调研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兽用中化药产能严重过剩,化药产能利用率约30%,急需“去产能”。企业产销比稳定在90%左右,各企业以销定产,“去库存”压力不大。金融资本带来的“杠杆”问题不突出,通过“去杠杆”促进产业发展的空间不大。各区域、各企业都有一定的“降成本”空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推进信息化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短板”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化药研发新产品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投入占比要比生药低,科技含量不高。总体来看,我国兽用中化药产业需要通过“一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把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作为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打造知名品牌,以适应需求甚至激活需求。

我国兽用中化药发展的需求动力主要来自于养殖业和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目前国内市场需求稳定,需求拉动有限,兽用中化药产业发展需要从供给侧入手,突破供给总量与供给质量之间的矛盾,进行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兽用中化药企业需要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塑造品牌上做好文章,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在产品创新方面,注重开发宠物药、水产药、经济动物用药以及绿色无残留中兽药、化药,着眼于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使用量和使用频次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优质产品的供给满足并进一步创造市场需求。加强技术服务创新,树立“兽药营销=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的理念,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开设门诊、广告宣传等方式积极指导、引导养殖户科学用药,对兽药企业和养殖企业是双赢之举。

3.2 政府推进措施建议 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在供给侧调整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定位于制定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3],实现“产业政策要准”的总体要求。

在制度变革方面,重点调整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区位政策。著名的咨询公司科尔尼对全球公司的并购和产业集中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重要结论:所有产业演进都会经历起步、积累、聚集和联盟四个阶段[4]。科尔尼实证研究表明,并购与重组是产业演进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兽药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企业退出机制,淘汰僵尸企业,“去僵尸”、“去产能”,淘汰“小、散、弱”,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对于已有一定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地区,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兽用中化药产业集群形成的支持力度,在本地区形成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集群。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兽用中化药发展进行区域规划,充分利用区域间在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区域产业特色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兽用中化药的技术创新型、质量效益型等有特点的企业集群或区域,使全国兽用中化药产业既有产业整体效益又有区域优势和特色,从而产生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益。

在结构优化方面,解决产品同质化严重和品种不丰富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促进兽用中化药产业技术创新,除了依靠近年来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规定、办法、指导意见外,还需要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包括资金、人才和政策支持保障。

在要素升级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推进技术进步外,还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信息化[5]。我国兽用中化药行业缺乏研究力量,从业人员以生产型产业工人为主,职业技能鉴定还未全覆盖,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显得十分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兽用中化药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为企业引进人才创造宽松环境,提供政策支持。信息化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关键要素,兽用中化药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必将推动产业结构创新与升级,这一点已经从兽药的网络营销、技术服务初见端倪中体现出来,应出台相关制度加强引导和监管。

3.3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作为社会领域的多元治理主体之一,行业协会在完善市场运作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维护会员利益以及在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形成桥梁纽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兽药行业协会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业自律,服务企业。行业协会是旨在促进和规范行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组织。作为自愿性、互益性的社会团体,独立于政府和市场外的第三方力量,兽药行业协会在行业信息收集、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加强“政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维护业内秩序和共同利益等方面与政府相比有着超出规章制度以外的专业优势、代表优势、沟通优势和效率优势,更多的源于企业用于企业。二是引领行业拓宽市场需求,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研究国外兽药注册法律法规,积极研究中东、东南亚、非洲等不发达国家的中化药出口策略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兽药产品注册的法规要求。研究发达国家宠物药市场的成果,预判我国宠物用药市场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化解国内过剩产能。

[1] 中国兽药协会.兽药产业发展报告[R].

[2] 周瑾.我国兽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3.

[3] 贾康,苏京春.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28.

[4] 隋广军.产业演进及其微观基础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

[5] 李佐军.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45.

(编辑:李文平)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Scale and Regional Factor of the Supply-side of the Chinese Veterinary Drug Industry

ZHAO Li-dan,QIN Yu-ming,WANG He-jia,AN Hong-ze,XU Shi-xin,GAO Yan-chun,SU Mao-liang,WANG Guang-tao,SUN Lei,ZHANG Yu-lai,FENG Zhong-ze*

(ChinaInstituteofVeterinaryDrugControl,Beijing100081,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the Chinese veterinary drug industry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cale and area,the economic indicators of the veterinary drug enterprises were compared.The target and measure of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supply-side of the Chinese veterinary drug industry was put forward,including the adjustment target of industry,the measure of the government,and the function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

veterinary drug;supply-side;scale;regional factor

赵丽丹,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2016-09-06

A

1002-1280 (2016) 11-0001-04

S851.66

猜你喜欢

兽用兽药供给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兽药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兽药
兽用生物制品销售增值税将降至3%
《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 将予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