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基于DEA的效率评价方法
2016-02-06邰鹿峰徐洁香
邰鹿峰,徐洁香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安徽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基于DEA的效率评价方法
邰鹿峰,徐洁香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利用2000-2014年安徽省区域自主创新的数据,运用DEA方法对安徽省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期间,安徽省在知识创新阶段研究经费投入过大,处于严重的无效率状态。在技术创新领域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最后提出适当加大知识创新人才的投入,减少知识创新经费投入,扩大技术创新规模,提高创新活动管理水平等建议。
自主创新效率;DEA;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规模收益递增
“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今后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创新。评价自主创新的绩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创新活动,发现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当前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分析自主创新绩效的文献很多[1-9],但多数文献是研究行业和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没有针对自主创新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为此,本文将自主创新活动细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以安徽省为例,对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绩效分析,以反映安徽省在创新活动不同环节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找出其中资源配置不合理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提高安徽省自主创新的效率和能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1 区域自主创新效率评价方法
自主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再到市场实现的价值创造过程[10]。自主创新的阶段性模型[11]如图1所示。自主创新的效率评价就是研究自主创新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资源利用效率。
图1 自主创新效率评价模型
根据自主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和数据包络模型的使用方法,本文将创新活动概括为三个阶段: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实现。但是,受制于目前的统计制度,无法获得安徽省市场实现活动中投入指标的详细数据,故本文仅仅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效率评价。
知识创新阶段的主要投入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员和经费投入。在很多文献中,在研究知识创新问题时使用的产出指标是发表的科技论文数,由于安徽省2005年以前的科技论文发表量数据无法获得,所以本文选择使用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作为知识创新阶段的产出指标。同时,由于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一般使用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这一指标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在技术创新阶段,本文使用R&D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作为投入指标,使用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额作为产出指标。
2 效率评价模型——DEA
在进行效率评价时,通常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法)。DEA模型主要包括CCR和BCC模型,其中CCR和BCC模型唯一的区别在于:CCR模型是在规定了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计算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而BCC模型是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得到各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下文主要对CCR模型进行分析。
CCR模型的规划式为:
j=1,2,…,n;i=1,2,…,p;u=1,2,…,q
3 安徽省自主创新绩效的实证评价与分析
3.1 知识创新的绩效评价3.1.1 指标数据与评价结果
表1 2000-2014年安徽省知识创新效率评价结果
3.1.2 评价结果分析
(1)综合效率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和2006年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部是1,达到了效率最佳状态。其中,2001-2005年综合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每年规模收益状态均为递增,规模效率基本上呈现出年年增长的状态。从2007年开始,安徽省知识创新的综合效率逐年降低,最低下降到2014年的0.446。其中,2014年综合技术效率如此低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过低造成的。在这几年中,知识创新的规模收益状态也一直处于递减阶段,规模效率逐年降低。综合技术效率降低主要由规模效率降低造成。
(2)规模收益分析。2000-2014年间,安徽省研究人员折合当时当量数增长了50.84%,年均增长3.63%;基础和应用研究经费投入增长766%,年均增长54.7%;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增长45.60%,年均增长3.26%。其中研究和应用经费的投入利用率过低。从表1看出,从2007年开始,规模收益始终是递减的,且规模效率值逐年降低,最低时仅为0.630,可见安徽省在知识创新阶段已经处于严重的无效率状态。
(3)冗余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5年的产出未达到有效率状态,其中2002年的调整量比例达到31.77%。2010年和2014年的投入指标存在冗余量,2010年的研究人员投入减少214人,2014年的经费投入减少6.589亿元,即可达到有效率状态。
3.2 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3.2.1 指标数据与评价结果
在技术创新阶段,本文使用的产出指标是技术市场成交额和有效发明专利数,使用的投入指标是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类似知识创新阶段,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会有一定时间延迟,这里投入指标采用1999-2013年数据,而产出指标采用2000-2014年的数据。
表2 2000-2014年安徽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结果
3.2.2 结果分析
(1)综合效率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达到有效状态的只有2007年、2008年和2014年,且规模收益不变,此时达到了创新效率的最优水平,处于生产前沿面上。2000-2014年间,2013年综合效率达到0.981,处于比较有效率状态,其他年份的综合效率均低于0.95,效率较低。其中综合效率最低的是2002年度,效率值只有0.591,该年安徽省技术创新的效率过低,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过低,规模效率0.881处于可接受的水平。总体来看,2000-2014年的综合效率在逐渐提高,不同年份波动程度不同。
(2)规模收益分析。2000-2014年,消化吸收经费增长536%,年均增长率为38.3%;技术引进经费增长337%,年均增长为24.1%;R&D经费增长2469%,年均增长176%;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8770%,年均增长626%;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2683%,年均增长191%。规模收益除个别年份外均呈现出递增状态,结合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的技术创新在规模上是有效率的。
(3)冗余分析。从表2看出,2001-2006年技术创新阶段的两种经费都存在冗余量。以2006年为例,技术吸收经费和消化吸收经费投入分别减少3.826亿元和3.740亿元,即可达到有效率状态。其中2010年消化吸收经费的冗余比例达到59.53%,消化吸收经费减少5.334亿元,同时有效发明专利增加1605件,即可达到有效率状态。
4 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率。在知识创新阶段,从2007年开始,投入产出效率一直是规模收益递减的,考察期内,研究人员的数量年均增长3.63%和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增长率3.26%基本持平,但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费用投入年均增长54.7%。这是一种极不平衡的投入增长模式。科研经费投入增长过大,经费增加带来的产出增加太少。安徽省在知识创新阶段处于严重的无效率状态。在技术创新阶段,安徽省技术创新的效率高于知识创新的效率,2000-2014年技术创新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850,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考察期内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但是应该注意,2000-2014年安徽省的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长626%;技术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长191%。发明专利数的增长率远高于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增长率,这说明安徽省应用型科研未遵循市场导向,大量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为提高安徽省自主创新效率,提出以下建议:(1)适当缩减知识创新阶段的研究经费投入,加大基础研究人员的投入,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流的科研人才。(2)技术创新要奉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标准,注重对市场的调研,专注于研究开发和制造市场需要的产品。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根据自主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安徽省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考察,运用DEA方法,对安徽省自主创新阶段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安徽省在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建议。
[1]范秋芳,刘兰廷,苑兆洁.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胜利油田为例[J].河南科学,2015(1):110-115
[2]杨桂元,王莉莉.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区域差异: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8,27(1):110-115
[3]傅毓维,崔栋,刘拓.黑龙江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DEA分析[J].技术经济,2007,26(7):14-17
[4]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1):75-78
[5]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39-40
[6]袁鹏,陈圻,胡荣.我国区域创新绩效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44-49
[7]刘东辉,吕超.基于复合DEA的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评价与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8(3):62-66
[8]孙早,宋炜.中国工业的创新模式和绩效:基于2003-2011年间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6):44-56
[9]陈旭红,张梅.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DEA评价[J].生产力研究,2012(5):100-101
[10]刘凤朝,潘雄锋,施定国.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83-91
[11]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75-210
(责任编辑:周博)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2.004
2016-07-25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视角的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集中的影响研究”(AHSKY2015D54)。
邰鹿峰(1991-),安徽宿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服务贸易、自主创新。
F273.1
A
1673-2006(2016)12-0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