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农网建设的调研与探讨
2016-02-06查学东
李 霞,查学东,贾 蔚
(1.淮安市农业信息中心,江苏淮安 223001;2.淮安市农委,江苏淮安 223001)
淮安农网建设的调研与探讨
李 霞1,查学东1,贾 蔚2
(1.淮安市农业信息中心,江苏淮安 223001;2.淮安市农委,江苏淮安 223001)
文章通过对淮安农网建设的探讨,提出必须加强网站内容保障、在线公开、公众参与等实用性建设,并对网站存在问题,制定了对策建议,从而使农业网站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农业网站 实用性 对策
淮安市作为农业大市地处江苏北部,为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结合部,总面积1.01万km2,总人口540万,境内湖泊30.4万hm2,耕地40万hm2左右,为全国优质农产品产加销基地。近年来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农业网站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对外宣传、展示形象、交流信息、加强沟通的主通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支柱作用。
1 建设现状
淮安农网是全市农业系统在互联网上发布“三农”服务信息和提供“三农”在线服务的重要平台,由淮安市农业委员会主办,淮安市农业信息中心承办、淮安市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作为技术支持的全市公益性农业门户网站。
1.1 内容保障突出
淮安农网自1999年创立以来,点击量与日俱增,知名度日益上升,在同类网站中具有显著优势和较强社会影响力,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优秀农业网站。2015年共更新各类信息2 873条,其中地方新闻1 118条、系统动态785条,三农信息320条,科技业务221条;点击率达88.51万次。特色优秀栏目有淮安市现代农业综合管理平台、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等,实现种植、畜牧等全面整合,首页显示部分子网站,标注林业图标,链接各县(区)农网和有关特色网站。版面设计新颖,色彩和谐,突出绿色、生态、环保。淮安农网作为淮安市农业委员会的重要门户网站,各处室维护更新本专业性较强的栏目,子栏目由对应单位负责维护,信息以本地、原创为主,实行“谁发布,谁负责”的责任制。
1.2 提供在线公开
淮安农网设立九大导航区,点击弹出菜单,具备网上办事、信息公开等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制定了《淮安市农业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淮安市农业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淮安市农业委员会各处室、单位应按照《淮安市农业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时发布应当公开的政务信息,并负责相应栏目的内容保障。积极提供在线咨询、在线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放心吃、专家门诊、视频监控平台、一站通等公共服务,增强互动交流。
1.3 完善公共服务
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运行模式,做好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业务的在线服务,努力提高在线服务能力和水平,认真梳理、整合网上服务事项,集中登载与事项办理流程相关的服务内容,为服务对象提供切实有效地服务路径和办理流程。信息发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审核的信息不发布。
1.4 开展公众参与
淮安市农业委员会各处室、单位应积极开展在线访谈、网上调查和网上直播等,加强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活动。围绕“三农”重点工作、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提出在线访谈和网上调查计划,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要进行网上直播。农委办公室牵头负责“领导信箱”、“信件查询”、“网上投诉”中信访问题的受理、分办与督办,并确定在网上公开的内容,相关处室、单位按局办公室要求及时办理与回复。淮安市农业委员会监察室牵头负责“软环境建设”的受理、办理与回复,并确定在网上公开的内容。
1.5 建立特色服务
为广大农民提供实用科技、致富经验等信息服务,开辟农产品网上促销、热线农业、短信农业、视频农业等专栏;建立淮安市农业物联网远程视频监控平台、农产品网上公共服务平台源;免费提供宣传、销售和技术应用平台。
2 存在问题
2.1 内容实用性不够
市、县级从事农业信息化的部门普遍存在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采集体系不配套、不健全,信息采集的方法简单、不够科学系统等问题。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整合和规范,严重影响了农业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
由于条件限制,市、县级信息处理手段、传输工具等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信息处理多停留在手工阶段,缺少高科技处理方法。采集信息的分析、加工等综合功能严重不足,信息采编、处理、运转效率低下,严重降低了农业信息的使用价值。
2.2 信息渠道不畅
(1)农业专业网站、政府新闻网站及地方特色网站等网站自有的数据库,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不能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交换,实现资源共享。(2)市、县、乡、村信息传输网络不畅通,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信息的发布、传输,缺乏“四电合一”(电脑、电台、电视、电话)以及简报、报刊等各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和搭配,信息传输在乡、村级到最终农户之间形成了断层现象。
2.3 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网站,都是公益性的,资金投入基本在网站建设初期。市、县两级财政在农业信息化方面资金投入较少,市、县以下级网站因资金问题,运转困难,举步维艰。
2.4 复合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化建设,尤其农业网站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和本质区别,需要既懂农业、市场经济,又熟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市、县既懂农业又掌握经济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非常匮乏:懂农业的,不懂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又对农业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两者不能有机结合。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宣传培训,开展网站测评
总结网站建设的成就,宣传展示惠农成果。加强信息人员农业专业知识和信息网络知识培训,培养多元复合人才。开展农业政务网站绩效测评,明确了考核指标体系,提升农业网站服务水平。
3.2 继续升级改版,规范信息公开
根据政务网站的建设要求和淮安农业的特色,对淮安农网继续进行升级改版,力求做到:页面色彩协调、美观大方,栏目合理分类,达到基本涵盖农业委员会职能和淮安“三农”工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加大政务信息上网力度,对政务公开事项进行梳理和分类,规范录入。
3.3 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农业信息机构
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农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重点支持信息采集收集、加工发布、人员培训等。健全市、县(区)农业信息机构,乡镇增挂农业信息化服务站,安排专、兼职农业信息员,提升基层农业信息员工资职称福利,给予合理信息采集补贴,提升农业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