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荞麦生产在迪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前景*
2016-02-06赵丽凤张宏亮唐世文和丽秀周素婷
赵丽凤,张宏亮,唐世文,和丽秀,周素婷
(1.云南省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迪庆 674499;2.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迪庆 674499)
探讨荞麦生产在迪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前景*
赵丽凤1,张宏亮2,唐世文1,和丽秀1,周素婷1
(1.云南省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迪庆 674499;2.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迪庆 674499)
根据目前人们对荞麦的研究与应用,文章探索了荞麦在迪庆州山区、二半山区的规范化种植,为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作参考。
荞麦 产量 经济收入
迪庆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总面积2.387 万km2。
迪庆藏族自治州管理1个县(德钦县)、1个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香格里拉市)。境内有藏、僳僳、纳西、汉、白、回、彝、苗、普米等9个千人以上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16种。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193 6 万hm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35 7万 hm2,其中:油料种植面积2 369 hm2,烟叶种植面积1 218 hm2,药材种植面积3 865 hm2,蔬菜种植面积1 571 hm2,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7万t,达到17.064 3万t。
迪庆藏族自治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立体气候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1 荞麦的介绍
荞麦(学名: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别名:甜荞、乌麦、三角麦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90 cm,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色,具纵棱,无毛或于一侧沿纵棱具乳头状突起。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7 cm,宽2~5 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较小近无梗;托叶鞘膜质,短筒状,长约5 mm,顶端偏斜,无缘毛,易破裂脱落。
花序总状或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一侧具小突起;苞片卵形,长约2.5 mm,绿色,边缘膜质,每苞内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长,无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3~4 mm;雄蕊8,比花被短,花药淡红色;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锐棱,顶端渐尖,长5~6 mm,暗褐色,无光泽,比宿存花被长。花期5~9月,果期6~10月。
荞麦是短日性作物,喜凉爽湿润,不耐高温旱风,畏霜冻。荞麦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国家也有分布。荞麦最早起源于中国,关于荞麦起源于中国的说法,除了有实物为证外,在古代的很多书籍也都有记载,很早的时候就有青藏高原是荞麦故乡的说法,这是因为中国东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西南各地区广泛分布着野生荞麦。青藏高原地区的人们发现了野生荞麦这种植物,并且发现了这种植物还能食用,于是人们就开始尝试着对它进行人工栽培。在栽培荞麦的过程中,人们慢慢地总结了荞麦的种植经验并广为流传:首先由中国传至蒙古和俄国,而后传至欧洲。
荞麦的谷蛋白含量很低,主要的蛋白质是球蛋白。荞麦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高而蛋氨酸的含量低,氨基酸模式可以与主要的谷物(如小麦、玉米、大米的赖氨酸含量较低)互补。
荞麦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因为颗粒较细小,所以和其他谷类相比,具有容易煮熟、容易消化、容易加工的特点。
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含有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丰富。
同时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E、铬、磷、钙、铁、赖氨酸、氨基酸、脂肪酸、亚油酸、烟碱酸、烟酸、芦丁等。
2 荞麦在迪庆州的生产情况
荞麦不仅是迪庆州山区、半山区群众的主细粮食,而且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栽培作物中,荞麦不仅是很好的抗灾备荒的应急作物,也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光、热、水、气资源的重要填闲作物和晚秋作物,荞花是很好的蜜源,搞好荞麦的生产有利于发展养蜂事业。甜荞又是出口创汇的物资之一。因此,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荞麦生产不仅对解决山区、半山区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对发展山区经济,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荞麦生产不被重视,提不到发展生产的日程上来,加之耕作粗放、随意种植、荞麦种子不纯、质量差、种后不重视田间加工管理和施肥等,“种一大坡,收一背箩”、产量低下的状况未能改变。
3 迪庆州荞麦规范化栽培
3.1 荞麦对土、肥的需求
荞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弱,种子顶土力差,要求土层疏松,以利幼苗出土和促进根系发育。生殖生长迅速,吸肥力强,适于新垦地种植。要求土壤酸度为pH6~7,碱性较重的土壤,不宜种植。荞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料,根据试验,每生产100 kg荞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01~4.06 kg,磷1.66~2.22 kg,钾5.21~8.18 kg。吸收比例为1∶0.41~0.45∶1.3~2.02,氮、磷、钾的比例和数量与土壤质地、栽培条件、气候特点有关,但对于干旱瘠薄地和高寒山地,增施肥料,特别增施氮磷肥是荞麦丰产的基础。
3.2 荞麦种子处理的主要几种方法
3.2.1 晒种
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晒种可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种子成熟,提高酶的活力,增强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力,杀死一部分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生:晒种以选择播种前7~10 d的晴朗天气,将荞麦种子薄薄地摊在向阳干燥的地上或席上,晒种时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气温较高时晒1 d即可。
3.2.2 选种
目的是剔除空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荞麦选种方法有风选、水选、筛选、机选和粒选等。
3.2.3 温汤浸种
有提高种子发芽力的作用,用35~40℃温水浸10~15 min效果良好,能提早成熟。用其它微量元素溶液:钼酸铵(0.005%)、高锰酸钾(0.1%)、硼砂(0.03%)、硫酸镁(0.05%)、溴化钾(3%)浸种也可促进荞麦幼苗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3.2.4 药剂拌种
其是防止地下害虫和荞麦病害极其有效的措施。药剂拌种是在晒种和选种之后,用种子量0.5%~0.1%的五氯硝基苯粉拌种,防止疫病、凋萎病和灰腐病,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0.5%的2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0.5%甲拌磷乳油拌种,将种子拌匀后堆放3~4 h再摊开晾干,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4 播种量及基本苗
荞麦播种量4.5 kg/667 m2为宜,密度9万株/667 m2。
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任务是,针对荞麦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荞麦高产、稳产。
5.1 苗期管理
荞麦播种后采取积极的保苗措施。播种时遇干旱要及时镇压、踏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虚下实,以利于地下水上升和种子的发芽出苗。播后遇雨或土壤含水量高时,会造成地表结板,荞麦子叶大、顶土能力差,地面板结将影响出苗,可用钉耙破除板结,疏松地表。破除地表板结要注意,在雨后地表稍干时浅耙,以不损伤幼苗为度。前后应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水分过多对荞麦生长不利,特别是苗期。
5.2 中耕除草
中耕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也有消除杂草危害的效果。根据资料,中耕一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0.12%~0.38%,中耕两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1.23%,能明显地促进荞麦营养发育。中耕除草1~2次比不中耕的荞麦单株分枝数增加,粒数增加16.81~26.08粒,粒重增加0.49%~0.8%,增产38.4%。
所以,中耕除草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清洁”工程,它起到了节水节肥增光作用,从而获得增产效果。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第一次中耕除草在幼苗高6~7 cm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荞麦封垄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中耕深度3~5 cm。
5.3 花期管理
荞麦是异花授粉作物,又为两性花,结实率低。只有10%~15%,是低产的主要因素,提高甜荞结实率的方法是创造授粉条件。甜荞是虫媒花作物,昆虫能提高甜荞授粉结实率。据内蒙古农科院对蜜蜂、昆虫传粉与荞麦产量关系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昆虫传粉能使单株粒数增加37.84%~81.98%,产量增加83.3%~205.6%。故在荞麦田养蜂、放蜂,既是提高荞麦结实粒、株粒数、粒重及产量的重要增产措施,又利于养蜂事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蜜蜂辅助授粉在荞麦盛花期进行,荞麦开花前2~3 d,每667 m2荞麦田安放蜜蜂1~3箱。
6 分析与探索
荞麦食味清香,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鲜、前苏联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荞麦食品是直接利用荞米和荞麦面粉加工的。荞米常用来做荞米饭、荞米粥和荞麦片。荞麦粉与其它面粉一样,可制成面条、烙饼、面包、糕点、荞酥、凉粉、血粑和灌肠等民间风味食品。荞麦还有药用功能: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
荞麦籽粒、皮壳、秸秆和青贮都可喂养畜禽,而广泛用作牲畜饲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壳。荞麦碎粒是珍贵饲料,富含脂肪、蛋白质、铁、磷、钙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营养价值为玉米的70%。有资料报导,用荞麦粒喂家禽可提高产蛋率,也能加快雏鸡的生长速度;喂奶牛可提高奶的品质;喂猪能增加固态脂肪,提高肉的品质。荞麦比其它饲料作物生育期短,能在短时期内提供大量优质青饲料。
6.1 荞麦还可以做成荞麦茶
(1)增强免疫力。荞麦茶中富含蛋白质、叶绿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类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机体衰老,增强抗氧化能力。
(2)降血糖。荞麦茶中含有黄铜类物质,它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的恢复,降低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改善糖耐量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同时它还能够抑制醛糖还原酶,因此可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3)保护肝脏 。荞麦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因半乳糖胺和CCL4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的疗效。
(4)帮助减肥。荞麦茶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弄够促进大肠蠕动,增强身体代谢功能,从而起到很好的减肥功效。
(5)促进生长发育 。 荞麦茶中富含丰富的天然氨基酸和脂肪酸,这些都是幼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2 荞麦茶的营养价值
荞麦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无机元素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等,镁的含量是小麦面粉的11倍以上,铁元素是其它主粮的2~5倍,锌为1.5倍以上,锰为1.4陪以上,钾为小麦的2倍,大米的2.3倍,黄玉米面的1.5倍。镁、钾的高含量大大增强了荞麦粉的营养保健功能。
6.3 试验分析
为更好地发展迪庆州的荞麦生产,2011年、2012年、2013年迪庆州农科所与香格里拉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推广中心(当时的香格里拉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推广中心)合作进行荞麦“3414”试验。严格按实施方案进行播种、施肥、查基本苗等。试验地点为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上吉沙组,试验于5月13日播种,9月18日收获,全生育期129 d,产量达到 150 kg。迪庆州农科所在香格里拉红旗村、联合村、洛吉九龙村,维西县塔城进行核心示范区33.33 hm2共生产荞麦商品籽粒7.87万kg,平均157.4 kg/667 m2,较非示范区平均123.3 kg/667 m2,每667 m2增34.1 kg,增27.66%。示范区180 hm2共生产荞麦商品籽粒42.166万kg,平均156.2 kg/667 m2,较非示范区平均131.85 kg/667 m2,每667 m2增24.35 kg,增18.47%。示范基地共生产荞麦商品籽粒50.036万kg,平均156.38 kg/667 m2,较非示范区平均131.85 kg/667 m2,每667 m2增24.51 kg,增18.59%。
7 结论
荞麦生育期短,从种到收一般只有70~90 d,早熟品种50多天即可收获。荞麦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发育快,在作物布局中有特殊的地位。荞麦是其他农作物遭受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秧苗枯死或主栽作物失收后,是重要的备荒救灾作物。随着迪庆州荞麦科研和荞麦产品开发的发展,荞麦在迪庆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正在由“救灾补种”作物转变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小作物。目前,荞麦作为高营养的医疗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荞麦的规范化种植及开发荞麦产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迪庆综合试验站(CARS-08-E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