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6-02-06王晓英
王晓英
(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局,北京 102442)
北京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王晓英
(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局,北京 102442)
生态清洁小流域;问题;对策;北京房山区
针对北京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村民对生态清洁理念认识不足、村庄发展挤占沟道行洪空间、待治理矿山多、生态清洁小流域后期运行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生态清洁理念宣传,合理编制村镇规划,对矿山乱开滥采行为进行治理,做好垃圾处置,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运行管护机制,做好后期运行维护等。
小流域是山区水源涵养和集水的基本单元,通过小流域治理,可以确保大流域的水质、水量和生态安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可使流域内水资源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庄面貌得到改观,沟道侵蚀、部分裸露地表和边坡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进而推动流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优先、治污为本、保护水源”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建设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沟道湖库周边整治区”三道防线,实施小流域污水、垃圾、厕所、沟道、环境同步治理,并结合小流域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特征、特色资源禀赋,拓宽小流域治理规划思路,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能显著增强小流域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功能,引导特色生态产业发展,推动小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就房山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今后建设发展的一些对策,以期为北京乃至北方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借鉴。
1 房山区产业发展和水土流失概况
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界地带,北邻门头沟区,南与河北省涿州市接壤,东部和东北部同大兴区、丰台区毗连,西邻河北省涞水县。全区地形复杂多变,西北高,东南低,平原、山地、丘陵各占1/3。长期以来以矿山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对山区和平原区的自然生态破坏较严重,阻碍了其他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发展,破坏了城市整体形象。加之燕山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的存在,房山区整体产业的耗能、耗水量居全市前列,房山区山前地区的环境质量长期在低位徘徊。“十一五”以来,房山区立足服务首都、服务京津冀战略,通过协调与周边新城、河北周边城市的区域功能、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为基础,开始有序利用房山区山水文化资源,逐步实现产业转型,旨在以矿山关停为契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房山资源利用整体策略,全面提高产业发展门槛,重点抓好能源消耗、大气、水环境质量等核心标准,促进新城产业的有序发展,全面保护与恢复房山区山水生态系统,重点推进山区生态恢复,构建区域生态格局。
房山区浅山地区、中部山区受平原区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近几年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发展了旅游观光采摘业,大力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同时也对原地貌土壤和植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产生了坡面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等问题。西部深山区整体植被状况良好,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体土壤侵蚀情况为微度侵蚀;部分山区在采矿过程中对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了破坏,各种渣土和裸露山体缺少防护措施,在汛期容易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暴雨条件下甚至会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一些建筑弃渣倾倒在河道内,不仅会产生水土流失,而且严重影响河道的行洪安全。
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2.1对生态清洁理念认识不足
近几年的小流域治理,使村民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相当多的村民包括一些村委领导干部对生态清洁理念认识不够全面,不理解生态清洁的内涵,对工程建设中的一些理念不认同。如对沟道治理、田间步道及护坡的建设更认同城市化的混凝土防护措施,而对近自然的干砌石防护、透水砖的推广应用及绿化措施等不认同;村民环保意识淡薄,长期形成的垃圾随意丢弃、堆积的不良习惯不能立即得到改变,更谈不上对垃圾等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分类收集,给后期的垃圾处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2.2人为挤占行洪空间
山区沟道附近水源相对充足,交通出行相对便利。为方便生产生活,绝大多数村庄是依沟道而建设、发展,部分沟段行洪通道与道路、村庄融为一体,大大挤占了行洪空间。村庄利用沟道水系建设景观、拦截水体造景发展旅游业,跨沟道路、桥梁等横向构筑物,这些构筑物往往断面偏小、净空间不够,防洪标准偏低。此外,村民私自开垦河滩地,也导致沟道断面变小,防洪空间明显不足,汛期洪水漫过主沟槽,对居民生活区造成威胁。
人为挤占行洪空间,使得沟道断面缩小,暴雨时汇流时间短、洪水冲击力强,易造成洪涝灾害,甚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沟道两侧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2.3乱采矿山加剧水土流失
房山区矿山较多,采煤业的弃土弃渣长年累月堆积,再加上采石业废弃的石渣及沟、河道本身搬运的碎石、泥沙,常致沟、河道淤堵。山区沟道内还分布着多处废弃矿山,一方面由于开采不规范,弃渣随意排弃,缺少必要的拦挡,废弃矿渣随径流洪水进入沟道,造成淤塞,影响过水行洪;另一方面矿山关停后,大量的开采裸露面未得到有效治理,坡面保水能力差,岩面结构松散,在雨水冲刷下也极易发生崩塌。流域内遗留的矿山开采形成的裸露高陡边坡,水土流失现象极其严重。
另外,还存在非法开采的私人矿山企业,为小流域雨洪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部分煤炭、砂石选择河、沟道或河滩地暂时堆放,汛期极易造成矿渣冲刷,直接影响下游村庄的安全。
2.4垃圾处置不当
农村垃圾中占比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偏远山村距乡镇较远,乡镇距区较远,很多村庄垃圾难以实现“村收集、镇(乡)运输、区处理”。有些村庄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村收集、镇(乡)运、区处理”的管理机制,但是由于垃圾收集设施不足,垃圾不进行分类,村内也没有能力消纳这些垃圾,再加上垃圾收集处理制度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于是居住区附近的沟道便成了天然的垃圾存储场。垃圾经水浸泡冲刷,入渗地下或进入河道,不仅污染当地水质,也影响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
2.5运行维护管理不到位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移交到使用的乡(镇)村后,由于后期投入不足,使得一些毁坏的水保设施不能及时得到修缮,大大降低了其水土保持效益的发挥。加之后期管护存在制度漏洞,缺乏责任主体,未明确具体负责管护的人员,大大影响了设施运行,使得小流域治理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
3 今后建设思路及对策
把小流域建设规划与乡镇生态农林经济、村镇发展规划结合,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协调发展。实施最严格的水源保护制度,实行溯源治理、溯源治污,构建水源保护、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三大体系。鼓励农民在“前期工作、工程实施、后期管护”三个环节全程参与,充分体现农民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受益主体”作用,统筹兼顾,使得小流域生态清洁成为新常态。
3.1加强生态清洁理念宣传
在建设前期调查以及与村委会和村民代表沟通中,通俗易懂地宣传小流域生态清洁的理念和后期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在发展旅游、生态农林业的乡村,结合其规划,从以下几方面就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进行深入宣传:一是可为小流域提供良好的水岸环境,保证水源质量;二是能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三是加强小流域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可为深山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可利用小流域内的旅游资源,带动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开发深山特色绿色产业链。施工过程中,将生态清洁理念宣传融入生态治理、治污工程的每一个细节,对生态清洁的优势和不进行生态治理的危害进行详细解释。
加强安全意识宣传,增强村民对地质灾害、山洪危害的认识,强化小流域沟道的生态治理。
3.2合理编制村镇规划
村镇选址要充分考虑行洪要求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河(沟)道要留有足够的行洪空间;已挤占河(沟)道的,应通过整治逐步让出行洪空间。根据小流域地形和村镇整体规划,将村庄排洪沟(渠)与自然沟道相连接,并结合村庄附近的坑塘建设雨洪利用设施,变“水害”为“水利”。
3.3对矿山乱开滥采行为进行治理
联合国土资源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对矿山开采进行联合执法,坚决关停非法矿山;严格沟道管理,对乱堆矿渣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对合法的矿山开采造成水土流失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乡镇生态建设、非煤矿山恢复工程和农林经济发展相结合。对原主导产业为矿业开采的小流域,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矿山关、停、并、转政策,协助它们发展绿色产业,如以经济作物采摘为主的特色农业及旅游业等。把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村镇矿山恢复项目结合,合力解决矿山裸露坡面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
3.4做好垃圾处置
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的基础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市政、市容委等相关部门联合确定村容卫生管护体制,落实村内卫生管护员责任,解决卫生员工资问题,确保农村生活垃圾 “村收集、镇(乡)运输、区处理”体系的有序、规范运行。
3.5做好后期运行维护
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运行管护机制,明确主管部门与村镇两级的具体管护责任,落实责任主体、资金、管护标准等,确保生态清洁小流域良好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责任编辑张培虎)
2015-07-20
S157.2
C
1000-0941(2016)04-0038-03
王晓英(1982—),女,山西大同市人, 工程师,硕士,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