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的实践与体会

2016-02-06孛永明王丽洁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6期
关键词:甘肃水土保持

孛永明 ,王丽洁, 陈 瑾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 定西 743000)



甘肃省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的实践与体会

孛永明 ,王丽洁, 陈瑾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国家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不同于生态建设类项目和生产建设类项目监测,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由于观测年限短且缺乏连续性,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有说服力的监测数据。对甘肃省渭源县下岔小流域的监测实践表明,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的重心是经济、社会效益,蓄水保土等生态效益监测属辅助内容。国家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目前存在监测周期短、监测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报账程序繁冗等问题,建议项目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专门针对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的法规及技术规程、资金管理办法及报账机制,组织培训相关技术人员,使重点监测工作尽快步入正轨。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效益重点监测不同于生态建设类项目和生产建设类项目监测,这类项目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平台,注重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措施增产效益,项目经费从省级农发资金中统筹配套,由省级部门按重点项目管理。以甘肃省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为例,研究其从立项以来的具体做法,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可为此类项目今后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1项目概况

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201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申报方案的通知》(水保〔2012〕423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水保〔2012〕358号)文件要求,甘肃省水利厅和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渭源县确定为甘肃省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13个县(区)之一,并将渭源县天池项目区下岔小流域确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甘肃省重点监测区。

下岔小流域位于甘肃省渭源县路园镇,水土保持区划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Ⅳ副区,流域面积4.53 km2。按照监测规范的要求,对照区选在与项目区概况基本一致的路园镇东湾村白崖湾小流域,距离项目区20 km,流域面积4.1 km2,该流域未实施农发水保项目。

重点监测小流域共布设1个雨量观测点、3个坡耕地径流小区、15个典型农户、15个典型地块。对照区白崖湾小流域布设15个典型农户、6个典型地块。通过布设的监测站点,获取项目区和对照区的效益数据及项目区降水量、径流量、泥沙量,坡面径流小区水土流失量等信息。

重点监测内容包括小流域基本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措施增产效益和蓄水保土效益等5个方面。监测方法有全面调查、定位观测、对比监测等。监测时段为2013年。由于监测时段过短,监测数据很难说明问题,但通过实践我们确实有一些体会可供今后的同类项目监测参考。

2监测体会

2.1主要做法与经验

(1)强化组织管理,优化实施方案。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监测单位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抽检。为确保监测方案的有效实施,需配备一支能够承担中小型监测项目的技术队伍,人员包括监测业务技术人员、项目区农户代表等。

(2)培训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方法。聘请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专家培训监测队伍,使监测技术人员和农户代表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监测规范、技术方法等,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水保监测理论为支撑,突出农发项目效益监测。农发水保项目没有专门的效益监测规范,仅有科技推广、资金管理方面的规定和相关政策文件。为此,监测项目承担单位应依照水土保持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实施方案。我们在探索实践中认识到,农发水保项目效益应重点监测经济、社会效益,蓄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则属辅助监测内容。

(4)注重监测点位布局,收集信息资料。按照监测规范要求在项目区周边选取对照区,对照区在面积、自然概况、水土流失类型等方面应与项目区基本一致,但没有实施过农发水保项目,就是说对照区须是一个治理上相对空白的小流域。应按照“有措施与无措施能对比,项目实施前后可对比”的目标对监测点位进行总体布局。在项目区开展监测前,要先摸清流域基底值,包括小流域特征值、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情况等,以便各项措施实施后可与基底值对比,用于计算效益。经济、社会效益监测以典型农户为主,以典型地块和典型样地为辅,典型农户抽样强度为5%~7%,典型地块抽样强度不小于7%,一般在典型农户经营的土地上选取;蓄水保土效益通过在坡耕地布设径流小区或在谷坊、造林典型点布设监测点监测。

典型农户是效益监测的骨架,与农户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确保有效的沟通是取得真实数据的基本保证。为此,在项目监测中,应走村串户,深入到典型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深入广泛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实有效的数据。

(5)及时整理资料,建立监测档案。外业调查时要认真填写监测表格,当时不能填写的,要记清参考数据和公式,等内业整理时及时补填、完善表格。要安排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管理,建立电子档案,并妥善保存,为计算效益和年底撰写总结报告打下基础。

2.2问题与建议

(1)监测周期短,数据没有连续性。下岔小流域农发水保项目2013年开始实施,在项目建设前就已完成了监测点位布局, 但2014年随项目实施区域的改变做了调整,观测期仅有一年,由于观测年限短且缺乏连续性致使监测数据没有说服力。径流小区2013年建成后,虽然按照实施方案开展了全面的监测工作,但也只采集了当年度的水沙数据,加之监测技术、监测评价方法、监测手段都因条件限制而不够系统、科学和先进,因此其监测结果不能用于指导具体治理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办法。

(2)缺乏相关技术培训,监测不规范。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不同于一般的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掌握必要的水土保持知识和水文泥沙知识,又要熟悉监测技术规范、技术方法,更要掌握农发水保项目的具体实施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这对监测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大部分是年轻人,仅仅通过培训取得了监测上岗证书,监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可通过业务培训和后续项目的实施,不断优化工作程序,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制定监测技术规范,确保监测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发展。

(3)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在管理上被列为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的子项目,其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也参照科技推广项目的管理办法,而效益监测和科技推广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在目的性上,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命题。随着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也日趋显现,监测工作不仅要和项目同步实施,而且在项目竣工后还需要建立监测网进行长期监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农发水保项目实施效益,收集全面系统的基础资料,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建议加强对重点监测项目的资金管理,保障监测经费的使用。

(4)报账程序繁冗,增大了项目成本。严格执行省级报账制,是此类项目本身的要求,也是项目管理的需要,但是报账程序繁冗,极大地增加了监测单位的工作成本,监测前期既要和上级主管部门衔接,又要与省水利厅签订监测合同,还要在农发部门咨询报账手续,监测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沟通报账事宜,这正是因缺乏具体、有针对性的资金管理办法而导致的问题。建议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出台专门的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以方便开展系统、长期、有效的项目监测,最大程度上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扩大农发水保项目的影响力,提高社会对农发水保监测的认知度、重视度。

3结语

甘肃省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建议项目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专门针对农发水保项目效益重点监测的法规及技术规程、资金管理办法及报账机制,专门组织培训相关技术人员,使重点监测工作尽快步入正轨,为监测数据真正能起到决策支撑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培虎)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16)06-0069-02

[作者简介]孛永明(1981—),男,甘肃通渭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科研和监测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18

[关键词]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效益;重点监测;甘肃

猜你喜欢

甘肃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