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定区“十二五”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十三五”发展建议

2016-02-06张永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6期
关键词:安定区十二五成效

张永文

(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局,甘肃 定西 743000)



安定区“十二五”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十三五”发展建议

张永文

(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局,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新修梯田2.26万hm2,配套农田道路1 700多km,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 566 hm2、封禁治理面积6 533 hm2,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37 km2,使全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 484 km2,治理程度达到75.1%。“十三五”期间,安定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各项工作。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坚持“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的理念,以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梯田建设、流域治理、预防监督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按照“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同台唱戏”的工作机制及“五子登科”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规模治理,着力抓好坡耕地整治、小流域治理、淤地坝建设三大工程,大力提升水保科研、水土流失监测、防汛安全、生态补偿、行业管理五项能力,努力打造“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实现跨越发展,为安定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十二五”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1.1梯田建设规模推进

梯田是安定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基础工程。“十二五”期间,安定区始终把梯田作为民生工程,坚持完善提高、整体推进的原则,围绕“保粮、增收”两大主题,依托全省500万亩(15亩=1 hm2,下同)梯田工程建设,积极整合国土、发改、水利、农发、扶贫等部门支农项目和资金,广泛动员群众,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大规模推进了梯田建设。通过梯田建设,不仅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而且为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生态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基本形成了“梯田修到哪里,道路配套到哪里,产业跟进到哪里,生产力解放到哪里,群众增收到哪里”的发展格局,使昔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也为全区旱作高效农业的发展搭建了基础平台。可以说,初步走出了一条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流域经济发展路子。5年间,共新修梯田2.26万hm2,配套道路1 700多km,使全区梯田面积累计达到11.9万hm2。2012年7月,安定区被甘肃省政府评定为“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省级优秀县”。

1.2流域治理精益求精

流域治理工作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和“大水保谋划,大规模治理,大产业开发,大示范带动”的建设思路,以国家投资为主,以梯田建设、荒山造林、封禁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势推进。“十二五”期间,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项目、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中央预算内项目等重点建设工程,打造了太白山流域、庙坪流域、东河流域等一批精品示范流域。5年间,除梯田工程外,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 566 hm2、封禁治理面积6 533 hm2,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37 km2,使全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 484 km2,治理程度达到75.1%。2012年2月,大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013年3月,安定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1.3狠抓安全生产

安定区水土保持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是淤地坝的安全运行和安全度汛。安定区现有155座各类淤地坝,数量大(约占全市的1/2、全省的1/10),分布零散,涉及12个乡镇的20多条小流域,加之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等问题,因此大多数程度不等地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称钩河、李家河2条坝系工程,从上游到下游形成了葫芦坝,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水土保持部门于每年汛前都要抽调专人进行逐坝检查,分类制订防汛应急预案,并与12个相关乡镇签订《淤地坝管理及安全防汛责任书》,而各乡镇则将责任书延伸到淤地坝管护人员。水保局和各乡镇联合印发了由淤地坝附近村民签名的“防汛安全告知书”,并张贴安全警示标语、设置警示牌,从每一个细小环节确保防汛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意识的树立和安全措施的强化。通过组建抢险队伍、落实抢险物资等,在组织领导、物资保障、人员组织、预案制订、制度建设等方面落实了防汛责任。淤地坝工程的除险加固和应急维修,不仅确保了工程安全运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安全。5年间,共对27座淤地坝实施了除险加固和应急维修,对23座水毁工程实施了抢险维修。

1.4强化预防监督措施

“十二五”期间,安定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甘肃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乡镇预防监督机构建设,细化目标管理责任,突出宣传教育、执法检查、监督管理,加大对公路沿线、重点流域的封禁管护力度和辖区内各类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监督力度,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较好落实,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广泛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综合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拓展宣传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增强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法律责任的自觉性,积极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以水土保持科技展览馆为窗口,先后接待各级领导和专家、国际友人、各级各类院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3万多人次,还先后成功承办了全国坡改梯试点工程现场会、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题研讨班、甘肃省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培训班和定西市水土保持工程现场交流推进会等会议,充分展示了安定区水土保持建设取得的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存在问题

一是全区还有1.3万多hm2坡耕地由于分布零散、立地条件差、治理难度大而没有得到治理;有4万多hm2人工梯田由于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加之部分区域田间道路不配套,生产能力仍然较低,急需改造提升。

二是全区已建成各类淤地坝155座,经过多年运行,大多数淤地坝存在安全隐患,急需除险加固。

三是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梯田、淤地坝等有关重点建设工程不同步,治理措施不配套,加之投资有限,建设标准不高,治理效益不明显,改造提升任务重。

四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费用不断增加,特别是林草措施需不断补植补造,而国家补助标准较低,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发挥。

五是兰渝铁路、宝兰客运专线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施工设计及批复备案严重滞后,给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落实和监督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六是部分项目工程和任务计划下达与农时季节不匹配,加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繁杂,造成有效施工时间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设质量和施工进度。

3“十三五”发展建议

“十三五”期间,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学习水土保持法和《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保质保量完成 “十三五”规划任务。按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要求,不断开创安定区水土保持事业新局面。

在预防保护方面,要突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法定方针,这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突出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体的基本方针是高度一致的。要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力度,大力推进以封育保护、封山禁牧为主的生态修复,全面预防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林草植被和治理成果。

在综合治理方面,要因地制宜,强力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合理配置工程、生物和农艺措施,形成综合治理体系。把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作为主攻方向,多渠道、多元化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治理进程。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共赢,使治理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

在强化监管方面,要依据水土保持法和《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努力实现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坚决扭转“先破坏、后治理,边破坏、边治理”的被动局面,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有效推动项目规划编制意见征求和水保方案编制及水保设施验收等制度的落实,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切实强化监督检查,提高执法能力,推动监督检查和执法行为的有效衔接,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在宣传教育方面,要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水土保持基本国策宣传教育活动,综合运用各类宣传媒体,丰富和拓展宣传形式与载体,主动向各级领导、机关干部、管理对象、社区群众和中小学生开展宣传教育,真正把水土保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水土保持,为普及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共建美丽安定、营造良好氛围创造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张培虎)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16)06-0039-03

[作者简介]张永文(1974—),男,甘肃定西市人,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10

[关键词]水土保持;“十二五”成效;“十三五”对策;安定区

猜你喜欢

安定区十二五成效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主要养分含量分析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