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茶区茶尺蠖发生情况初报

2016-02-06赵莹婕刘诗诗白先丽黄婷婷王志萍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外缘桂北茶区

赵莹婕,刘诗诗,白先丽,黄婷婷,王志萍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桂林 541004)

桂北茶区茶尺蠖发生情况初报

赵莹婕,刘诗诗,白先丽,黄婷婷,王志萍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桂林 541004)

文章于2016年对广西桂北茶区茶尺蠖进行资源调查,对其种类进行分类鉴定,对其种群分布进行初步调研,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茶尺蠖 桂北茶区 发生情况

茶尺蠖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为南方茶区危害严重的地域优势种。我国每年因害虫危害,造成茶叶减产15%~20%,而局部茶区茶尺蠖爆发致茶叶减产60%以上,严重影响成茶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用性信息素诱捕茶尺蠖

在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内选择茶园,选3块0.67 hm2以上的茶园作为试验点,随机安置40个同等条件的信息素诱捕器,其中分别采用中茶所自主研发灰茶尺蠖诱芯、纽康公司茶尺蠖诱芯、英格尔公司、中捷四方的茶尺蠖诱芯诱捕成虫。

1.2 采集尺蠖幼虫或成虫标本

在广西柳州三江县、百色市凌云县选择茶尺蠖多发茶园进行标本采集。

1.3 茶园尺蠖幼虫发生情况观察

在野外选择0.67 hm2以上茶园,从第1代卵始盛期开始(需防治茶园在施药后进行),每5 d查1次,直至幼虫部分化蛹止。用平行跳跃式取样30个点,每样点不得少于0.5 m茶行。检查各点茶丛上幼虫数量;并选择若干样点上全部幼虫(不少于200头),进行逐头分龄观察记录。

1.4 野外尺蠖幼虫饲养、观察

野外采集尺蠖幼虫,自然气候条件下,采集新鲜叶子饲养,观察生长发育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中茶所自主研发的诱芯诱成虫捕捉效果最好,纽康公司其次。其中高峰期基本一致,在6月上旬。调查中少量天敌存在于粘虫板上,寄生蜂、食蚜蝇较为常见,英格尔公司诱虫板中苍蝇较多。

在尺蠖饲养过程中,平均50头幼虫会死亡40头,200头幼虫,仅15头存活产卵,且活动能力差。饲养过程中注意保温保湿,并换树枝条以利攀爬。在调查鉴定的标本中,灰茶尺蠖占多数,桂北地区尺蠖类发生较多。

2.2 成虫生物学特性

茶尺蠖成虫体长9~12 mm,翅展20~30 mm,灰白色,翅面散生茶褐色至褐色鳞片。前翅的内横线、外横线、亚外缘线与外缘线均有1条黑褐色波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有2条横向线,外缘有5个黑点。

卵椭圆,长约0.8 mm,宽约0.5 mm,鲜绿转黄绿至灰褐,孵化前黑色。卵块上覆白色絮状物,卵块内有数十至百余粒不等。幼虫体长26~32 mm,头黄褐色,体灰褐至赭褐色,亚背线暗黑,第2腹节背面有黑“八”字纹,第2~4腹节背面有菱形黑纹,第8腹节背面有明显的倒“八”字黑纹。蛹长椭圆形,长10~14 mm,赭褐色。第5腹节前缘两侧各有眼状斑1个,尾部臀棘近三角形,有的臀棘末端有一分叉短刺。

2.3 桂北地区影响茶尺蠖发生的气候因子

桂林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为1 900 mm,全年无霜期300 d左右,年均日照1 550 h以上,平均温度19℃。选择茶尺蠖羽化高峰期的日最高温、最低温、日均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及日照时数进行分析。

3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对1、2、5、6代茶尺蠖提倡使用茶尺蠖病毒制剂,选择针对茶尺蠖或灰茶尺蠖的专用制剂,施药适期在1、2龄幼虫期。建议选用茶核·苏云金500倍液+0.6%苦参碱750倍液,每667 m2分别用量150 g、100 g,且用水量达15 kg以上。

(2)化学防治。施药适期在3龄前幼虫期,施药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防治可选用2.5%溴氰菊酯25 ml/667 m2(安全间隔期3 d);2.5%高效氯氰菊酯25 ml/667 m2(安全间隔期7 d);0.6%苦参碱水剂60~75 ml/667 m2(安全间隔期3 d)。喷药时间应选择晴天上午8∶00~10∶00,下午15∶00~17∶00。

4 小结

桂北茶区主要害虫为灰茶尺蠖,高峰期于6月中旬危害,雨季前后湿度较大时较适宜成虫羽化。

[1] 谭济才.茶树病虫防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 肖强.茶树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原色图谱.北京:金盾出版社

猜你喜欢

外缘桂北茶区
廖煜玲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中国白肩天蛾属记述与一新记录种(鳞翅目:天蛾科)
从桂北地区石器遗址文物挖掘初探史前人类生活状况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浅析藏医学中的疾病产生机理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桂北区域文化建设中油画本土化艺术研究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