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临沂市家庭农场和农业保险共同发展的思考

2016-02-06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农场主临沂市农场

申 洁

(昆士兰大学经济学院,布里斯班 4072)

推进临沂市家庭农场和农业保险共同发展的思考

申 洁

(昆士兰大学经济学院,布里斯班 4072)

文章基于对山东省临沂市的调查,结合美国家庭农场和农业保险协调发展的经验,探讨了家庭农场和农业保险共同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两者共同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家庭农场 农业保险 共同发展

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经营离不开农业保险的保障。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构建农业经营新体制,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业保险,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的同时,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扩大农业保险的市场需求,促进农业保险健全化进程,两者共同发展,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 临沂市农业保险和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1.1 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7年临沂市在沂水县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至2013年,全市13个行政县区小麦、玉米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展开。据统计,2013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02亿元;其中财政补贴8 149.16万元,占总保费收入的80%;个人支付2 037.99万元。全市总保额达36.51亿元。累计承保小麦、玉米面积78.27 万hm2,参保农户达46%以上,因灾累计赔付资金达2 733.28万元。2013年全市小麦、玉米投保面积23.73万hm2,占当年小麦、玉米总种植面积的40.5%,保费总收入3 562.26万元,因灾为农民理赔金额达1 628.28万元,占保费总额的45.7%。

1.2 家庭农场发展的情况

截止2014年上半年,临沂市共有家庭农场1631家(登记注册846家),经营品种以种、养业为主。从事种植业的有850家,占总数的52.12%,主要种植粮食、蔬菜、果品等;从事畜牧养殖的有65家,占总数的40.22%;从事渔业的有12家,占总数的0.73%;从事其他种养结合的有113家,占总数的6.93%。经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0.68万hm2,其中0.67~2 hm2的336家,2~3.33 hm2的213家,3.33~6.67 hm2的310家,6.67 hm2以上的327家。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1.327万人,其中家庭成员7 257人,雇工6 233人,户均经营者3~5人。2013年全市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6.01亿元,其中10万~50万元的1071家,50万~100万元的521家,100万元以上的93家。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家庭农场主认为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对生产生活“影响非常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在“生产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中排位第一。

2 临沂市农业保险和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保险的供求关系不对称。临沂市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但是气候相对变率大,不稳定性强,常有自然灾害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除因自然灾害带来的自然风险,还有因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失衡造成的经济风险,此外还有因个人或团体的各种错误行为造成农业损失的社会风险等。(2)农民投保的积极性不高。临沂市农业多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纯农业经营收入在总收入占比中越来越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常常能通过其他经营形式给予化解,农民投保积极性不高。(3)农业保险的定损理赔难。理赔难的主要原因是灾情核定缺少标准,农户面广量多,保险公司农业专业人员少,理赔查勘不及时,服务承诺兑现难。

2.2 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农场地域市场影响力没有形成。到目前,大多数家庭农场仅限于本镇乡范围内知晓,有影响力的规模以上农场几乎没有。(2)相关扶持政策不完善。现有的农业扶持政策主要针对传统农户,对于家庭农场缺乏针对支持政策,大田作物农业保险保额偏低问题突出,赔偿金额难以弥补亏损。(3)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公共服务提供不到位,家庭农场在产前、产后环节仍然显规模不足。(4)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品种了解较少,缺乏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

3 美国家庭农场和农业保险共同发展的实践经验

美国农业具有典型的农场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特点。其家庭农场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5%,拥有81%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和77%的农场销售额。美国农业保险经过漫长的发展,为家庭农场提供了一套完善的保障系统,作物保险已经成为农场风险管理的保障。家庭农场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对各类风险敏感度的提高,对于农业保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特点表现为。

3.1 经营方式高效、多元

(1)高效。美国家庭农场发展呈总体数量下降,单个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据统计,美国家庭农场数量在1935年达到681.4万个,之后逐年减少,到2010年仅剩190万个,农场平均面积为169.16 hm2,而1935年只有62.7 hm2。这种变化可以较好地适应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美国农业专家研究表明,目前经营一个1.295 9万hm2的大农场只需3个人,年产值超过200万美元。(2)多元。美国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日趋多元化,除专业化生产单一农产品型农场外,农林型农场、娱乐型农场等多种类型农场相继发展起来。国家针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性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位于该区域的家庭农场主要从事什么生产、种养哪类作物、畜种都有明确的规定。

3.2 抵御风险的能力强

(1)家庭农场以稳定的土地产权作为保障,农场主通过土地的自由流转获得大量土地以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并最终形成股份制的经营方式,用工业企业的运作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2) 政府的农产品价格调控、信贷支持、农业补贴等政策扶持,精准地帮助农场主对市场形势变化做出反应。(3)经营收入多样化。农场主除经营家庭家庭农场外,一些农场主还通过经营非农场企业等途径获得收入,多样化的收入渠道为家庭农场抵御风险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3.3 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

(1)政府鼓励农场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发展农场经济,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为其提供技术支持。(2)重视发展规模农业经济。政府鼓励农场之间的土地合作,扶持和发展各种农业协作组织,解决了土地过于分散的问题,实现规模经营。(3)重视资源保护。政府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健全的法律,把生产限制和土壤保护二者结合起来,使土壤保护成为农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保证农场主基本权益。政府从1939年,对参保农场主进行农业保险保费、经营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补贴,同时对于农场主土地产权、土地征用等方面,尊重土地所有者的意愿,让土地所有者在各方面拥有完全不受干扰和侵犯的权利。(5)实行价格收入支持政策。政府根据计划为农场主提供最低保证价格,通过制定目标价格,对农产品进行差额补贴,保证农民获得稳定收入。(6)提供市场和信贷服务。政府对内扩大农产品的工业用途,通过双边或多边谈判及协议,扩展海外市场,拓宽出口渠道。成立合作社性质的联邦土地银行,为农场主扩大农场提供长期抵押贷款来降低农场主贷款未能按期支付的风险。

3.4 完善的保障机制

1980年政府通过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案》,将作物保险从原来的主产区、主要作物拓展到多个地区和多种作物。199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农作物保险修正案》,强制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并且创立了巨灾保险(CAT),农业保险的参保率显著提高。1996年国会调整了强制参加农业保险的要求,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局(RMA)来管理农作物保险项目。2014年农场议案加快了从传统的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支持向风险管理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巩固了作物保险作为农民应对生产和价格风险的首要工具的地位。

4 推进家庭农场和农业保险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4.1 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保险的健全化进程

(1)家庭农场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保险的创新。结合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项目的细化,农场主将不再满足于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的险种,对农业保险的“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升了农业保险的活力。相对于普通农户,家庭农场主自身风险防范需求高,保险意识强烈,投保积极性高,同时也愿意支付相对更高额的保险金。因此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业保险的行业活力,推动农业保险的适度市场化发展。

4.2 农业保险的进步能更好地保障家庭农场的发展

(1)农业保险的进步,保障了家庭农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将风险从单个农场转移到保险公司和政府,农业保险保障了农业收益的稳定性,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保护网”。(2) 农业保险的进步激励了家庭农场的发展。调查显示,97%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场主愿意在接下来的一年扩大种植、养殖规模,选用更加优良的品种,加强田间的科学管理或增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仅3%的农场主选择“和往年一样没有太大变化”。(3)承保公司在“降低出险率”期望的推动下,会主动大力宣传新品种、新技术,帮助被保险人实现预期的产量,农场主必然会在这些宣传和推广中受益。由此可见,农业保险帮助农场主保持竞争性和创新性,激励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5 推进家庭农场和农业保险共同发展的建议

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目前临沂市存在着农业整体生产力水平低、劳动力整体素质差、人均土地少、保障制度不健全、农产品结构单一、土地家庭经营模式等诸多不利因素,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5.1 鼓励家庭农场发展,推动农业保险健全化

(1)引导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广大农户对家庭农场的正确认知水平。探索建立服务机制,引导承包土地逐步向家庭农场流转,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2)加大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育的力度。加大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3)家庭农场与农业保险互动发展将成为城镇化进程的有利支撑。据统计,到2013年底临沂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的13.7%,而城镇化率超过了50%。加快推进城镇的进程,真正让农民融进城市,必然会带来土地的快速流转,因此农业保险与家庭农场的同步、互动发展,将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带来有利支撑。

5.2 引导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正确认知

(1)减少农业经营损失。通过引导发展家庭农场,可以加快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农业风险集中抗御。(2)增强引导的针对性。将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作为宣传和推广的重点,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家庭农场从业者开展风险管理的专项培训,引导家庭农场从业者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享受农业保险优惠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市场,减少逆向选择的发生。

5.3 提高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保障水平

(1)增加保险品种。目前全市仍有部分地区特色农产品尚未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需要继续拓展品种覆盖面。同时,险种单一,相关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应当着手研发产值险、特定自然灾害等风险险种。(2)减化理赔程序。建议逐年适当提高保费的财政补贴范围和标准,降低理赔门槛,提高理赔标准,实行费率优惠政策。对于新农场主适当减免保险费,提高保障水平,激励更多人开办家庭农场。(3)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保险的“个性化”,针对单个家庭农场特定的经营品种,制定特定的风险,为家庭农场“量身定做”保险合同。(4)创新金融支持。针对目前家庭农场缺乏有效担保抵押,融资难的问题,可以将农业保险作为担保抵押。农业保险有固定的财政支持和受益,不存在政府抽资,相比单纯的农业经营收入,是更为确定和稳定的抵押物。

猜你喜欢

农场主临沂市农场
农场假期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一号农场
体育赛事与临沂市城市品牌塑造的研究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