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原因剖析及对策研究
2016-02-06张波,李恒
张 波,李 恒
(宿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安徽宿州 234000)
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原因剖析及对策研究
张 波,李 恒
(宿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安徽宿州 234000)
文章在分析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具体措施,对于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农村水环境 污染现状 治理措施
一直以来,我国环保工作关注的重点是城市环境和工业环境治理。农村环境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加重,农村水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也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1]。农村水环境主要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池塘,以及水库和地下水等。
1.1 地表水污染状况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结果显示,全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及辽河等7大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为72.1%、19%和8.9%。其中,劣Ⅴ类主要集中在海河、淮河、辽河及黄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5日生化需要量及总磷。
1.2 地下水污染状况
全国31个省的5 118个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质适用各种用途的Ⅰ-Ⅱ类监测井为34.1%;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4.6%;适合除饮用水外,其他用途的Ⅳ-Ⅴ类监测井占总数的61.3%。超标指标主要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pH值、COD、“三氮”及重金属超标等。
1.3 水源污染
我国农村供水约有50%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全国约有4亿人饮用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水。农村约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1.9亿人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根据环保部开展的全国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估的结果看,淮河和海河流域较差,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最差,地下水型水质状况要低于河流型和湖库型。
2 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
2.1 生活污染源
我国农村每年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超过了80多亿t,与城市拥有较好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不同,超过95%的农村生活污水没有及时收集和处理,直接排入到农村周边的河流和湖泊,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
2.2 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居民对畜禽消费量的不断增长,畜禽养殖数量也在不断攀升。2015年,我国主要牲畜出栏量中,生猪为7.08亿头,牛为4 900多万头,家禽90多亿只。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排泄系数计算,畜禽粪便产生量20 亿t,加剧了农村水体尤其是地下水污染。2014年,我国养殖的水产品产量为4 762万t,较2013年度增长了4.9个百分点。随着农村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农村周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影响较大,大量未被鱼类摄食的饵料、鱼类排泄物、残留鱼药等,成为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因素。
2.3 农药及化肥污染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2015年,全国化学农药总产量为374.1万t,较2014年上升了2.3%。2015年,全国化肥产量为7 627.36万t,较2014年度增加了7.3%,而我国水稻、玉米及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仅为35.2%。农药的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利用率低等,直接加剧了农村地下水的污染,导致了湖泊富营养化。
3 农村水环境治理对策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要结合农村特点和实际情况,考虑技术、模式及制度管理等各个方面因素,综合施策。
3.1 控制污染源头,减少污染排放
目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等,当务之急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污水源头控制。主要是做好污水的收集,减少污水排放量。当前,要结合农村经济及排污状况,合理建设管道,完善垃圾收集体系,设立专门的畜禽粪便场所,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积极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
3.2 因地制宜推广技术,提高治理能力
农村地区污水较为分散,应积极推广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模式。根据不同情况,推广使用不同的处理模式。在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广成本较低的厌氧处理和生态处理模式为主,如人工湿地、氧化塘、厌氧处理技术;在污水产生量大、浓度高的地区,推广使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在居住分散,污水收集难度较大的区域,则推广使用小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或庭院式自然处理技术等。
3.3 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治理水平
目前,农村水环境治理普遍存在治理技术落后,缺少运行资金,专业型人才匮乏等难题。要针对农村实际,完善水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保障水污染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短期内以政府补助为主,建立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实行专款专用;另一方面,普及环保知识,尤其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知识,引导农户科学种养,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周爱萍.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34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