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镇远县舞阳红桃栽培技术初探

2016-02-06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技术栽培

王 宇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林业局,镇远 557700)



贵州省镇远县舞阳红桃栽培技术初探

王 宇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林业局,镇远 557700)

摘要:文章通过在镇远县栽培舞阳红桃,总结出了种苗培育、田间管理、大苗栽植、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对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镇远县 舞阳红桃 栽培 技术

舞阳红桃,系水蜜桃(Prunus persica)系列,是镇远县新培育出的品种,已在贵州省注册专利,命名为舞阳红桃,为蔷薇科植物,落叶小乔木,一般树高3~4 m。舞阳红桃属于球形可食用水果类,营养丰富,肉甜汁多,含丰富的铁质,可防治因缺铁引起的贫血,能增加人体血红蛋白数量。古人曰:常吃桃子能“益容颜”,桃肉能养血美颜,桃仁有活血化瘀、平喘止咳的作用,桃树流出来的树胶能强壮滋补、调节血糖水平。通过栽培试验与品质优良,舞阳红桃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镇远县发展林业种植的主要经济树种。文章主要针对镇远县舞阳红桃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1 镇远县基本概况及舞阳红桃种植现状

1.1 镇远县基本概况

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东经108°8′36″~108°52′58″,北纬26°47′41″~27°22′17″;东与湖南省新晃县、贵州省玉屏县交界,南与三穗县和剑河县接壤,西与施秉县相连,北与岑巩县和石阡县毗邻。镇远县境东西长82 km、南北宽64 km,国土面积1 877.7 km2,林业用地面积13万hm2,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县总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354~1 332 m之间,相对高差978 m,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92 d,年日照时数1 200 h,年平均降雨量1 090 mm。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田、潮土,森林土壤中山地黄壤在全县境内均有分布,占全县土壤面积的54.9%。从全县自然条件分析,比较适合于桃树的生长。

1.2 镇远县舞阳红桃种植现状

2005年初,镇远县舞阳镇果树种植大户代轩章在舞阳镇文德关承包林地100 hm2发展果树种植,通过自身的不断摸索,2008年精心培育出了水蜜桃新品种—“舞阳红桃”,并成立了镇远县白杨坪果树专业合作社,该品种推向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贵阳、重庆、广东、广西及浙江沿海一带,产品供不应求。该基地总投资达400多万元,5年后预计年收入3 000余万元,现初见成效面积5.33 hm2,年收入150余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季节工、临时工就业100余人。为促进林农增收,做强做大镇远县舞阳红桃产业,在其带领下,一些个体户也陆续开始租赁土地从事红桃产业发展。目前,镇远县现有舞阳红桃种植总面积800 hm2,分布于舞阳、蕉溪、江古、青溪、羊坪等9个乡镇,年产值6 000余万元,种植农户数1 600余户,平均每户种植面积0.53 hm2左右,使镇远县舞阳红桃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2 形态特征及原产地

2.1 形态特征

舞阳红桃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株高4~8 m。树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间楔形,全缘,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粉绿色,被白色毛,脉腋有黄褐色毛丛。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先叶开放,花小;萼片4个,不显著;花瓣4个,黄色;雄蕊4个,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通常1室。核果长椭圆形,成熟后红色,中果皮肉质,种子长椭圆果期4~11月。花期3~4月,果肉可食用、药用,经济价值高。

2.2 生长习性及原产地

舞阳红桃属于水蜜桃系列,是从陕西引进的水蜜桃进行优化培育而来。喜光,耐旱、耐寒力强,怕渍涝,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微酸性土壤种植最为理想。水蜜桃原生长于我国,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就有相关文字记载,产于陕西、甘肃一带,主要产区是河北、山东、北京、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省市,其中位于江南水乡的太湖阳山一带是最为有名的水蜜桃产地。

3 栽培管理

3.1 苗木培育

选用毛桃作砧木,2月份用经层积处理的毛桃核进行播种,到3月底至4月初苗高10 cm时进行移栽。8月下旬至9月中旬,在生长健壮的舞阳红桃树外围上部采集接穗,用芽接方法进行嫁接。

3.2 建园条件

建园条件主要为温度、土壤及地形。年平均气温应为12~17℃,一般土壤均可栽培,选择透气良好的沙质微酸性土壤最为适宜,pH值5~6生长最好,地形则选择坡度低于15°的丘陵坡地,且以南为好。

3.3 苗木栽植

秋季落叶后至竖年春季桃树萌芽前均可栽植,一般12月至次年2月。采用穴状栽植,穴的规格为80 cm×80 cm×80 cm。株行距4 m×3 m,南北行向栽植。栽植前底层放猪、牛粪等有机肥,回填10 cm土后,施入0.5 kg钙镁磷肥,拌匀,把桃苗放入穴中,盖土踏实,要浅植,根茎与地面持平为宜。

3.4 施肥

以土肥为主,适当施含氮、磷、钾的化肥和搭配少量钙、镁、硫、铁等微量元素。要施足基肥,每年秋冬季结合深翻施基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70%,以10月份新梢停止生长后为 宜,不迟于11月底。每株施纯鸡粪10~15 kg、优质复合肥1 kg、多元微肥0.5 kg。追肥宜在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和采果后各施1次。花前肥:在3月上旬开花前施下,促进花的发育,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以腐熟人粪尿为主,按树势强弱掌握施肥量,一般施9 000 kg/hm2人粪尿。壮果肥:在花开后的4~5月份施入,促进幼果膨大和第2年的花芽分化,施450 kg/hm2复合肥。采果肥:在6月上旬施入人粪尿9 00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根据桃根系分布广而浅的特点,把肥料施在桃树根系分布密集层稍深稍远的地方,以利于根部吸收和根系向纵深扩展。一般在树冠外围滴水线处施下为好。常用沟施法,又可分为环状沟施、条状沟施和辐射状沟施。

3.5 整形修剪

桃树修剪十分重要,时间分冬剪和夏修,冬剪有自然开心型、二主枝开心型和斜棕榈叶扇形等,夏修则主要以摘心为主,控制徒长。

3.5.1 桃树夏季修剪

桃树花芽分化的时间主要在7~8月,这期间会抽出大量的徒长新梢,造成枝组丛集,相互挡风遮光。如不及时进行修剪会影响花芽分化,造成来年只长枝叶不结果。

摘心。即把正在生长的新梢摘去顶端一段幼嫩部分,主要是抑制新梢生长,促发一、二次副梢,增加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

扭梢。对生长旺的直立新梢,长到25~30 cm(半木质化)时,用手握住新梢基部5~10 cm处扭转180°,使其呈斜生或下垂状态。扭梢可阻碍养分运输,抑制长势,增加养分积累和促进花芽形成。

拿枝。也称捋枝,即用四指握紧新梢,拇指在上向下压,四指同时在下向上顶,从新梢基部逐渐向梢端进行,使其伤及木质部,响而不折,其作用是开张新梢角度,缓和生长势,利于营养积累和成花结果。

回缩。把枝组和果枝前端无果部分缩剪掉,这样有利于营养集中到果实和留下的新梢上,减少养分浪费,并可使枝组紧凑。

拉枝开角。即采用撑、拉、别、坠等方法,加大枝条的角度,以缓和树势,增加积累和促生花芽。拉枝的角度一般掌握在80°左右,但不能拉成水平状。

新梢短截。即将旺长的新梢留3~5芽短截,以促使新梢基部芽的萌发,培养结果枝组。

3.5.2 桃树冬季修剪

桃树的结构一般采取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主干高40~50 cm,主枝3个,方位角120°,主枝基角50~70°,每个主枝配备2个侧枝,全树6个侧枝,侧枝开张角度70~80°。

整形方法。第1年冬剪时选健壮的行间方向延伸的三个枝条作主枝,留50 cm短截。第2年主枝留70~80 cm短截,距主干50~60 cm处留第1侧枝,留50~60 cm短截,疏除主、侧枝上的直立枝、竞争枝、密生枝。第3年主侧枝留50~60 cm短截,在第1投影枝对侧60 cm处选留第2侧枝,留40 cm短截。第4年后,保持主侧枝优势,直立的用二次枝带头,过低的用上枝上芽带头。

修剪要点。幼树:主侧枝剪定后,轻剪长放,待结果后回缩,培养成结果枝组。盛果期树:疏剪,回缩,使结果枝组由密转稀、由弱转强、轮流换头更新。结果枝一般采取疏剪、短截的方法,即疏除过多的密集中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回缩下垂果枝。主要掌握:去远留近,去强留弱,去直留斜。标准:长果枝留10~12对花芽,中果枝4~6对花芽,短果枝2~3对花芽短截。修剪后,结果枝枝端相距15 cm。

3.6 病虫害防治

目前,水蜜桃在镇远县主要病害有桃褐腐病、桃疮痂病、缩叶病、桃炭疽病、穿孔病、流胶病等。虫害有蚜虫、小绿叶蝉、桃蛀螟、夜蛾、桑白蚧等。

桃褐腐病:主要为害果实,最初果面出现褐色圆形病斑,继而扩及全果,果肉变褐软腐。防治方法:要清除越冬菌源,防治象鼻虫、桃椿等传播者,发芽欺喷波美4~5°石硫合剂,也可用代森锌、托布津等抗菌药。

桃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阴湿多雨发病较重,5月为发病盛期,幼果为害后变成僵桃。果实膨大后从水渍状病斑扩大成圆形,红褐色,凹陷病斑。防治方法:清除越冬源,早春喷4~5°石硫合剂和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等抗菌药。

桃缩叶病:越冬病菌在桃萌芽展叶,皱缩扭曲成畸叶后侵入,病叶肥形,逐渐变红褐色,防治方法和上述两种病基本相同。

桃细菌性穿孔:越冬病菌于4~5月借风雨及昆虫传播,叶片初为水渍状小斑点,后病斑扩大成多用形、红褐色,病斑干枯后造成穿孔和落叶。以后则为害果实。防治方法与上述三种病基本相同。

细菌性根癌:桃、李、樱桃、葡萄等多种果实都易患。病源在土壤中存活,随流水、土、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苗木受害后表现发育受阻,生长缓慢,寿命缩短。防治方法:选无病圃地,防止重荏,切除根瘤,根部涂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保护伤口,栽种前苗木根部用杀菌药浸10 min。K84农药防治效果较好。

桃树腐烂病:又名流胶病,越冬细菌借风、虫等传播媒介,在4~5月份流行,从米粒大流胶至树杆遍体流胶,直至树杆死亡,防治方法可用抗菌药,碱水、紫药水、四○二、843康复剂、高锰酸钾等。在江南多雨地区必须用抗性强的南方青杆毛桃育苗。

桃蛀虫螟虫:南方5代,虫卵在树皮越冬,幼虫自果梗蛀入果心,引起褐腐病,影响果实品质。防治方法:消灭越冬虫卵,产卵期喷1 000倍杀螟松或1 200倍敌敌畏、40 000倍杀灭菊脂。迟熟桃套袋既可防病虫又可显著提高品质。

为有效预防病虫发生,应加强桃园管理,果实采收完后,要做好园地清洁工作,清理落果、落叶、病虫枝和果园杂草,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菌来源。选择晴天进行土壤翻耕,提高土壤疏松度,促进桃树根系生长,增强其抵抗病虫害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琴.水蜜桃高产栽培技术.特色农业,2008,(6):4~5

[2] 张飒柯,林龙强.套袋提高水蜜桃果实质量试验初报.西昌农业科技,2002,(1):25

[3] 齐丹东.桃树病虫害防治.农家之友,2009,(2):65

猜你喜欢

技术栽培
苹果树栽培及冻害预防技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自然栽培的味道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浅析建筑物钢筋砼与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技术方法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应用外包粘钢加固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