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网络语言问题对比研究*
2016-02-06马徽
马 徽
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俄汉网络语言问题对比研究*
马徽
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脑和网络使用率的提高,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还影响到语言的各个领域,网络语言从而产生。本文将通过俄汉网络语言问题的对比研究来揭示其相似性与区别,使得读者对中俄俄汉网络语言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网络语言;问题;研究
一、中俄网络语言的相似性
俄罗斯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与中国的网络语言构成方式极为相似,现将总结中俄网络语言构成上的相似性:
(一)大量使用同音别意字
在中俄网络语言中可以见到大量的错误用词现象的出现。例如:泡牛指泡妞;驴友指旅友;превет指привет;новый гот指новый год等等。
(二)使用数字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由于数字简单、输入方便的特性,使得数字语言出现在中俄网络语言中。鲜明的网络语言由一系列数字构成。比如:我爱你用521表示;就是就是用9494表示,раньше用B4表示;до свидания用66表示等等。
(三)使用符号
网络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的大量使用,这也使中俄网络言语交际中增添了极大的乐趣。例如:微笑用符号“:-)”表示;吐舌头用符号“:-P”表示;笑脸用符号“8-)”表示等等。
(四)使用缩略词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这就要求网络语言的简练性,这也就促成了缩略词的大量使用。例如:“AFAIK”在英语和俄语中分别代表的是as far as I know和насколько я знаю,“BB”分别代表的是Bye-bye和до свидания。
(五)使用旧词新意词语
在网络聊天中,常常可以任意改造一些词语。例如:潜水—隐身登陆;恐龙—长得难看的女网民;железо—硬件设备等等。
二、中俄网络语言的差异性
上述文章中介绍了中俄网络语言的相似性,接下来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数字
无论是在汉语网络语,还是在俄语网络语中,数字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网络语言中的数字主要采取的是谐音的方式。比如:一生一世用1314表示;一路发用168表示;饿死了用246表示;你走吧用198表示等。而数字谐音在俄语网络语言中却很少出现。
(二)符号
中国网络语言中的象形符号种类繁多。例如:“:-)、:-D、-O、:{、(n_n)、(o_o)”(微笑、大笑、大吃一惊、不开心、幸福、惊讶)。
俄罗斯的网络语言里中国没有的部分。例如:“:-)、:-、:-O、:-X”(一张笑脸、伤心或生气、惊讶,震惊、嘴上贴上了封条)。
(三)缩略词
汉语拼音缩略词是汉语网络语中独有的。比如:B—宝贝,BS—鄙视,CC—吃醋,EG—恶搞,LZ—楼主,MM—妹妹,QL—Q聊,SG—帅哥,WAN—我爱你等等。
俄罗斯网络语中的缩略词大多按照口语读音进行缩写。例如:тож- тоже,тока-только,бушь - будешь,хош - хочешь。
三、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和发展趋势
(一)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简单精炼,形象生动而又方便快捷是网络语言的特点,广大网民们的十分喜爱这一特点,但是,随着不断扩大其使用范围,不规范的现象也逐渐显露出来了,乃至出现粗俗化等问题。在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里,一直都对网络语言进行着规范,对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进行着保护。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问题是到底要不要以立法的形式对网络语言问题进行规范。
(二)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现今,对于网络语言的态度在学术界中存在着众多的不同看法。相当一大部分的学者们这样认为:网络语言违背了传统语言规范,它的传播和发展遏制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严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少的教师们也支持这种看法。教师们普遍都认为:写错别字和歪曲本意的做法是网络语言流行导致的,这对传统语言的教学产生了众多的不良影响。俄罗斯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也坚决拥护者和捍卫网络语言。他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虽然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些新词、新语的出现是网络时代语言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的丰富,更具表现力,这正是它们出现的结果。我们不但从网络语言的使用中明确了中俄两国青年人在语言使用上的一些特征,同时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中俄两国人民的不同性格、民族文化等等。研究中俄两国网络语言问题的目的是:了解中俄网络语言问题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指引中俄网络语言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规律和特点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中国的俄语爱好者和俄语专业学生们初步掌握俄语网络词汇;促进中俄人民的网络交流;为两国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之,网络语言的变化与发展问题是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的,其积极的影响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建立促使其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所有语言发展都要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网络语言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逐渐地淘汰的肯定是那些劣质的网络词汇,而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趋势的优秀词汇是会被传承下来的。我们坚信,通过所有语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网络语言使用者们素质的不断提升,网络语言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崔熳.21世纪俄语新词新义词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2]王力.王力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杨锡彭.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036-02
2014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当代俄汉语言生态问题对比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类别:扶持共建项目,批准号:14E082,成果形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