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016-02-06周小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通辽市汉族蒙古族

周小丹

(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周小丹

(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 调查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通辽市社区215名汉族老年人和265名蒙古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为(102.67±7.59)分,蒙古族老年人为(101.16±7.07)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汉族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6.13±6.70)分,蒙古族老年人为(37.03±7.63)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326,P<0.01)。结论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照护者可通过逐步完善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拓宽老年人社会支持渠道,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社会支持

本研究旨在了解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从而为通辽市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社区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通辽市3个街道办事处,在每个街道办事处整群抽取2个社区,共6个社区。于2016年2~5月对被抽取的社区内所有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的通辽市汉族及蒙古族居民;②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知情同意参与本调查。排除标准:精神认知障碍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为80%。调查对象年龄为(69.07±6.06)岁;男234人,女246人;汉族215人,蒙古族265人;未婚1人,已婚314人,离婚21人,丧偶144人;文盲85人,小学159人,初中112人,高中及中专74人,大专22人,本科及以上28人;有宗教信仰99人,无宗教信仰381人;原职业:工人134人,干部56人,商业18人,教师53人,科技人员2人,医务人员21人,个体91人,其他105人;有慢性病323人,无慢性病157人;家庭月人均收入:1 000元以下89人,1 000~2 000元179人,2 000~3 000元120人,3 000元以上92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完全自费67人,商业保险城镇职工或基本医疗保险404人,完全公费9人;近1年来居住方式:不与子女同住161人,与子女合住245人,独居74人。

1.2 调查内容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婚姻、教育程度、宗教信仰、职业、患慢性病情况、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情况、居住方式、娱乐方式、日常锻炼方式等。②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1〕:由美国波士顿研究所研制,本研究使用方积乾翻译的中文版,共36条目,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维度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状况越好。按生活质量得分划分三个标准:得分>117分说明生活质量水平好,72~117分说明生活质量水平中等,<72分说明生活质量水平差〔2〕。③社会支持量表(SSRS)〔3〕:由肖水源编制,用于测定个体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第1~5、8~10个条目分别计1~4分,第6和7个条目中回答“无任何来源”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计几分,最高分为66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越好。社会支持水平划分标准:45~66分为高水平,23~44分为中水平,≤22分为低水平。

1.3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由12名护理本科学生组成调查小组,经统一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现场向老年人说明情况后,请老年人自行填写,如因躯体原因、文化水平等限制无法自行填写,由调查员向其复述问卷内容并代为填写,当场收回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 通辽市社区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为(102.84±7.34)分,蒙古族老年人为(101.16±7.07)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汉族老年人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维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蒙古族老年人(P<0.05)。见表1。

维度汉族(n=215)蒙古族(n=265)t值P值生理功能73 05±20 8373 00±20 140 0250 980生理职能50 93±37 2750 85±37 840 0240 981身体疼痛66 51±20 3368 45±18 45-1 0950 274总体健康50 86±11 0948 66±9 052 3430 020生命活力55 26±10 6353 51±9 091 9090 057社会功能74 01±16 3874 20±14 80-0 1310 896情感职能62 95±35 1060 00±35 200 9130 362精神健康61 36±10 7458 05±10 713 3590 001总分102 67±7 59101 16±7 072 2470 025

2.2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 通辽市社区汉族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6.13±6.70)分,蒙古族老年人为(37.03±7.63)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蒙古族老年人在主观支持方面高于汉族老年人(P<0.05);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存在相关性(P<0.01)。与主观支持有相关性的维度是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P<0.01);与客观支持有相关性的维度是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P<0.05);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有相关性的维度是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P<0.05)。见表3。

组别n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汉族21520 96±3 997 61±2 817 55±2 1536 13±6 70蒙古族26521 84±4 827 55±2 837 65±2 2137 03±7 63t/P值-2 185/0 029-0 225/0 822-0 453/0 651-1 394/0 164

表3 通辽市社区汉族与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项目主观支持r值P值客观支持r值P值社会支持利用度r值P值社会支持总分r值P值生理功能0 2400 0000 0550 2280 1080 0180 2030 000生理职能0 2290 0000 0590 1980 1650 0000 2140 000身体疼痛-0 0150 746-0 0480 2940 0330 4650 0180 698总体健康0 0120 8000 0620 1720 0200 6580 0380 411生命活力0 0520 2570 0940 0400 1020 0260 0990 029社会功能0 1890 0000 1860 0000 1260 0060 2280 000情感职能0 1550 0010 1120 0140 1310 0040 1800 000精神健康0 2120 0000 1590 1940 1410 0020 1970 000总分0 3260 0000 1420 0020 2270 0000 3260 000

3 讨 论

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分析原因,发现69.8%的蒙古族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而64.2%的汉族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蒙古族社区老年人所患疾病前3位分别是高血压(38.9%)、骨质疏松(16.2%)、糖尿病(14.3%),汉族社区老年人所患疾病前3位是高血压(35.8%)、骨质疏松(17.7%)、呼吸系统疾病(11.6%),患病种类及患病率存在差异可能导致通辽市蒙古族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低于汉族。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社会功能得分最高,总体健康得分最低,说明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较低,但对社会活动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与黄琳等〔4〕对成都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结果一致。本研究中51%的通辽市社区汉族及蒙古族老年人与子女合住,在生活上能得到子女更好的照护;40%的老年人每天累计锻炼时间约1 h,26.2%的老年人每天累计锻炼时间至少2 h,社区老年人通过日常活动安排,建立相对稳定的人际交往,老年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共同语言,因此社区老年人社会功能相对健全。汉族老年人精神健康得分高于蒙古族老年人,分析原因发现46.8%的蒙古族老年人不与子女合住或处于独居状态,可能由于子女较少陪伴老年人,忽视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导致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不理想。因此,要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照护者应在身心方面给予重视。根据老年人不同自我照护能力,有针对性地给予慢性病老年人躯体生理方面的照护,在关心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同时,尽可能多陪伴老年人,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通辽市社区蒙汉族老年人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高于代亚丽等〔5〕研究中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30.47±6.60)。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心理支持及援助,是建立在社会支持系统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影响力〔6〕。主观支持指个体所感知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客观支持指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7〕。社会支持还应包括个体调动社会网络,利用他人支持和帮助的程度〔3〕。本次研究发现,57.3%的老年人会得到夫妻的全力支持和照顾,66.5%的老年人会得到儿女全力支持及照顾,在需要帮助时可及时得到来自亲人的帮助,与王艳梅等〔8〕研究一致。社会支持不仅需要外界的提供,还需要个体积极创造条件去主动获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9%的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或自己独居,因此对儿女不在身边照护的老年人应积极鼓励其主动寻求家庭以外的社会支持,如同事、朋友和邻居等。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除给予物质帮助外,照护者更应从情感方面给予关心,增加老年人们与社会接触机会及对社会支持的感受,促进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

通辽市社区蒙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黄琳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除了日常的基本生活需求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物质、精神支持也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利途径。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影响其身心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建立健全社会支持脉络对于提高个体的生活预见及应对能力起到积极效应,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9〕。因此,老年人可以从家庭成员、朋友、社会团体中获得主、客观支持,从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1 李 鲁,王红妹,沈 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3.

2 张 磊,徐德忠,黄久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36(2):69-73.

3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4 黄 琳,李 青.成都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546-8.

5 代亚丽,甫 凤,姑力热巴·买买提,等.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40-2.

6 潘 茅.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8-20.

7 Mougias AA,Politis A,Lyketsos CG,etal.Quality of life in dementia patients in Athens,Greece:predictive factors and the role of caregiver-related factors〔J〕.Int Psychogeriatr,2011;23(3):395-403.

8 王艳梅,张艳芬,李 萍,等.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J〕.疾病监测,2008;2(2):111-3.

9 卢冬梅,李 利.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50-1.

〔2016-11-25修回〕

(编辑 曲 莉)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学研究项目(NMD1338)

周小丹(1979-),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女性保健和社区护理研究。

R18

A

1005-9202(2016)24-626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4.106

猜你喜欢

通辽市汉族蒙古族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通辽市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