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2016-02-06崔晓珊孙成英娄明远苏晓灵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间质性肺泡呼吸衰竭

崔晓珊 孙成英 娄明远 苏晓灵

(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青海 西宁 810000)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崔晓珊 孙成英 娄明远 苏晓灵1

(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青海 西宁 810000)

目的探讨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其中58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无创组)、42例采用有创通气治疗(有创组),两组均给予支持治疗措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pH、呼吸频率、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创组的PaO2水平显著高于无创组(P<0.05),PaCO2水平显著低于无创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随指标均显著好转(P<0.05);无创组和有创组患者的监护室住院时间、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创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率显著低于有创组(P<0.05)。结论 老年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水平优于无创通气,但是并发症高、住院时间长,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并不显著。

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间质性肺炎(ILD)是由肺间质、肺泡、支气管组成的肺部弥漫性疾病,常发生于老年人群,患者会出现消瘦、咳嗽、乏力、发热、厌食、气短、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在ILD急性加重期常伴有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生命支持中不可替代的方式,能够为疾病的治疗赢得时间。机械通气包含无创正压通气(NPPV)与有创正压通气(IPPV),因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对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老年ILD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分别采用无创机械通气与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水平的影响。

1 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ILD的诊断参考《内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标准〔3〕;(2)经高分辨率CT诊断为肺间质改变;(3)近1个月内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4)胸片示双肺浸润性阴影;(5)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有创或无创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重症感染的患者;(2)严重心衰、肺栓塞的患者;(3)伴有肺癌的患者。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ILD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分为无创组58例、有创组42例患者。无创组男39例、女性19例,年龄63~88〔平均(75.3±7.8)〕岁;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2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肺间质纤维化36例;吸烟史32例。有创组男29例、女性13例,年龄61~92〔平均(76.0±8.9)〕岁;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5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肺间质纤维化27例;吸烟史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通气方法 无创组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 S/T-D-30的无创正压呼吸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面罩。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通气模式调整为压力支持通气/压气控制通气模式,呼吸频率设置为14~18次/ min,潮气量保持7~10 ml/kg,经面罩旁孔给氧,吸入压力为8~8 cmH2O,根据患者病情可增加至16~20 cmH2O,SPO2控制90%以上,上机时间为8 h/d。

有创组采用有创通气治疗,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其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会通气(SIMV),随后过渡至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压通气(PSV+PEEP),烦躁不安的患者给予适量的镇静麻醉剂,撤机后再行NPPV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通气治疗前、通气治疗24 h的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监护室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9.1软件计量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局比较 两组患者的监护室住院时间、患者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创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有创组(P<0.05),有创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口鼻黏膜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无创组的主要并发症为腹胀、口干。见表1。

组别n监护室住院时间(d)总住院时间(d)死亡率[n(%)]并发症发生率[n(%)]无创组589 5±3 914 8±4 710(17 24)14(24 14)有创组4210 1±4 018 0±4 46(14 29)24(57 14)t或χ2值0 7793 5910 15811 263P值>0 05<0 05>0 05<0 001

2.2 两组患者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等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两组患者间pH、呼吸频率、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创组的PaO2水平显著高于无创组(P<0.05),PaCO2水平显著低于无创组(P<0.05)。见表2。

组别npH治疗前治疗24hPaO2(mmHg)治疗前治疗24hPaCO2(mmHg)治疗前治疗24hHR(次/min)治疗前治疗24hRR(次/min)治疗前治疗24h无创组587 31±0 057 35±0 051)50 1±6 364 1±6 21)56 4±4 050 1±3 91)118 6±12 4104 9±8 81)30 8±5 723 4±5 01)有创组427 32±0 067 36±0 051)49 8±5 767 2±6 71)57 0±4 448 5±4 21)122 8±15 3102 6±10 31)29 4±6 322 0±6 11)t值0 9361 0250 2552 4700 7352 0301 5611 2401 2001 299P值>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3 讨 论

老年ILD急性加重患者处于呼吸衰竭阶段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费力,常合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4〕。ILD的病变部位已非解剖学肺间质,含有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肺实质,涉及肺泡壁与支气管,导致肺泡炎、肺泡腔内蛋白渗出,因此也被称为弥漫性肺实质病变(DPLD)〔5〕。ILD急性加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及时进行吸氧、抗炎、舒张气道等治疗,纠正通气/血流比失调,稳定血氧平衡,改善患者呼吸,增加运动耐量,减轻呼吸机损伤,保护肺功能〔6〕。

机械通气是临床常用的呼吸支持方式,包含NPPV与IPPV。有创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方式连接呼吸机通气;无创通气治疗则采用鼻(口)面罩连接呼吸机通气〔7〕。有创通气治疗能够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克服呼吸道阻力,改善肺泡通气,预防肺不张〔8〕。本研究说明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ILD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均能够改善血气指标,但有创机械通气的改善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有助于提高P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缓解呼吸肌做功,减少氧耗,纠正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方式,能够预防肺泡萎缩,缓解肺泡渗出,保持肺泡的开放状态,扩大呼吸面积,利于肺内部气体分布、交换,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肺循环与体循环阻力,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呼吸肌疲劳,降低氧消耗,提高肺泡通气量与氧合比例,纠正心率与呼吸频率,减轻肺动脉高压,减轻心脏负荷,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9〕。无创通气最大压力不高,保留了患者自主呼吸,利于肺功能的保护,能够为肺通气提供足够的氧气,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无效腔,降低CO2潴留,排出CO2,改善组织供养,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10〕。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的监护室住院时间、患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无创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率显著的低于有创组(P<0.05),且有创组患者出现口鼻黏膜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创组患者,出现腹胀、口干并发症,住院时间长可能与有创通气复杂的操作过程相关,常会诱发多种并发症。

综上,老年ILD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水平优于无创通气,但是并发症高、住院时间长,对患者的预后改善并不显著。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宜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刘业成,徐 军,朱华栋,等.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1):1249-52.

2 何 滨.无创通气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急性间质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92-3.

3 杨天和,林建忠,康泰山,等.慢性梗阻性肺部病变患者脑皮质MRI形态学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5;6(1):21-6.

4 Matsushita S,Matsuoka S,Yamashiro T,etal.Pulmonary arterial enlar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a〔J〕.Clin Imag,2014;38(4):454-7.

5 Sakamoto N,Ishimatsu Y,Kakugawa T,etal.Elevated plasma α-defensi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fibrot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J〕.Respir Med,2015;109(2):265-71.

6 陈玲珑,周荣荣,陈新国,等.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1):65-7.

7 潘伟胜,蓝光军.氨茶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5;44(19):2733-4.

8 潘虹池,冉 梅,张雪漫,等.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4):13-6.

9 张立军,陈英华,王亚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2):42-4.

10 张 骅,张 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医疗的选择——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547-9.

〔2015-12-29修回〕

(编辑 袁左鸣)

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ZJ-741)

苏晓灵(1973-),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研究。

崔晓珊(1977-),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研究。

R56

A

1005-9202(2016)24-618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4.064

1 青海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间质性肺泡呼吸衰竭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