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素对脂多糖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抑制作用

2016-02-06黄玉珊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牙周组织介素内毒素

李 升 黄玉珊 秦 翠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大黄素对脂多糖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抑制作用

李 升 黄玉珊 秦 翠1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人外周血分离培养单核细胞,25 μg/ml内毒素作为刺激因子,观察0.1,0.5,1,5,10,25 μg/ml 6种质量浓度的大黄素对单核细胞分泌IL-1β、IL-6和TNF-α活性的影响,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大黄素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均有一定影响,大黄素浓度在0.5~10 μg/m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并在1 μg/ml时达到最大抑制作用;大黄素在较低浓度时(0.1,0.5 μg/ml)对单核细胞分泌TNF-α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当浓度升高时,抑制作用减弱。大黄素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6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大黄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及TNF-α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大黄素治疗牙周炎的机制之一。

大黄素;牙周炎;内毒素;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

大黄素作为中药大黄的有效成分,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大黄素能阻断细菌脂多糖(LPS)对牙周组织的损害〔1〕,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而在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当中,LPS除直接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外,还能刺激单核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对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与牙周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探讨大黄素对LPS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IL-6和TNF-α的抑制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大黄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00 ml新鲜抗凝全血(南京市血液中心);淋巴细胞分离液(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Hanks液及RPMI1640培养液(Gibco公司);胎牛血清(FuMeng Gene公司);LPS(南京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惠赠);人IL-1β、IL-6及TNF-α ELISA试剂盒(晶美生物)。 洗板机(BIO-RAD公司,1575型);酶标仪(BIO-TEK公司,ELX800型)。

1.2 单核细胞的分离培养〔2〕取新鲜抗凝全血100 ml,用Hanks液按1∶1体积比稀释后,以人淋巴细胞分离液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梯度密度离心分离,悬于含10%胎牛血清及双抗(青、链霉素各100 U/ml)的RPMI1640培养液中,使用细胞计数板调整细胞密度至2×106/ml。将上述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中,培养3 h,镜检确定细胞贴壁后,轻轻换去培养液,继续培养24 h,换液后即得单核细胞用于实验,台盼蓝染色确定细胞活力>95%。

1.3 药物干预 将上述贴壁细胞用细胞刷处理,悬于RPMI1640培养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1 ml细胞,每组4个复孔。继续培养24 h贴壁后,弃原培养液,清洗2次后加药。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LPS组,LPS+大黄素组(大黄素终浓度分别为:0.1、0.5、1、5、10、25 μg/ml),LPS+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终浓度为2 μg/ml),所有组中LPS终浓度均为25 μg/ml。

1.4 细胞因子浓度测定 培养48 h后,吸取培养液上清,根据试剂盒说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细胞因子浓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IL-1β浓度 当大黄素的浓度达到0.5 μg/ml时,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其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 μg/ml时达到最大效应(54.5%),当浓度超过1 μg/ml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达到25 μg/ml时,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各组IL-6浓度比较 大黄素对IL-6的分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组的IL-6浓度与LPS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3 各组TNF-α浓度 大黄素在较低浓度时(0.1、0.5 μg/ml)时对LPS诱导单核细胞分泌TNF-α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当大黄素浓度升高时抑制作用减弱(P>0.05),见表1。

组别IL⁃1β(ng/ml)IL⁃1β抑制作用(%)IL⁃6(ng/ml)TNF⁃α(ng/ml)TNF⁃α抑制作用(%)空白对照组1 07±0 31-1 31±0 441 31±0 44-LPS组1 98±0 0401 72±0 222 70±0 400LPS+0 1μg/ml大黄素组1 74±0 3012 11 67±0 181 16±0 181)57 0LPS+0 5μg/ml大黄素组1 39±0 051)29 81 65±0 341 10±0 211)59 3LPS+1μg/ml大黄素组0 90±0 081)54 51 73±0 251 67±0 2038 1LPS+5μg/ml大黄素组1 43±0 021)27 81 69±0 372 10±0 4722 2LPS+10μg/ml大黄素组1 81±0 061)8 61 82±0 412 52±0 446 7LPS+25μg/ml大黄素组1 92±0 043 01 74±0 382 49±0 417 8LPS+2μg/ml地塞米松组0 53±0 3273 20 91±0 220 51±0 1181 1

与LPS组比较:1)P<0.05

3 讨 论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有效成分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大黄具有一系列的药理作用,包括抗厌氧菌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清除氧自由基;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等〔3〕,对其在牙周病防治中的作用目前提出的主要观点有:大黄素能阻断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的毒性作用〔4〕;大黄素可抑制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并能促进牙槽骨形成〔5〕;能阻断LPS对动物牙周组织的损害〔1〕。细菌作为牙周炎的始动因子,其LPS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其激发的宿主反应是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主要原因。LPS是诱导产生IL-1β、IL-6和TNF-α的强刺激剂,而IL-1β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IL-1β能直接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等在牙周组织的聚集和浸润,并释放前列腺素、白三烯B4等多种酶和炎症介质,参与牙周炎的形成,也可通过介导牙周组织中的非炎症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的功能活动,使其合成和分泌一系列酶及前列腺素等,引起基质降解、结缔组织丧失和骨破坏。IL-6能活化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参与局部炎症反应和牙周组织破坏。TNF-α是一种强烈的骨吸收因子,能通过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基质钙化而引起骨吸收。因此,有学者〔6〕提出,IL-1β、IL-6和TNF-α作为炎症和骨吸收介质,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有可能成为牙周炎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结果发现大黄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LPS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及TNF-α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大黄素治疗牙周炎的机制之一,其中具体抑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杨明华,张东生,陈湘华,等.大黄素抑制脂多糖诱导动物性牙周炎的组织学研究〔J〕.江苏医药杂志,2002;28(9):659-61.

2 薛庆善.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0-3.

3 杨明华,俞未一.中药大黄在牙周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J〕.口腔医学研究,2005;21(1):101-2.

4 杨明华,俞未一.大黄抑制内毒素对牙周膜细胞作用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3):148-50.

5 刘 冰,李淑娟,杨冬茹,等.大黄素治疗实验性牙周炎的骨计量学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593-6.

6 耿卫艳,谭颖徽,施生根,等.重度牙周炎病人非刺激性全唾液中IL-6和TNF-α检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5):268-70.

〔2015-04-22修回〕

(编辑 冯 超/曹梦园)

吉安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吉市科计字〔2014〕4号)

李 升(1983-),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循证口腔医学研究。

R781

A

1005-9202(2016)24-606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4.010

1 潜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牙周组织介素内毒素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高金合金和镍铬合金冠桥修复体对牙周组织远期影响的比较
注射用炎琥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