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课例对比研究

2016-02-05吴茫渔郭长江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规律实验教学

吴茫渔,郭长江

(1.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 200233; 2.上海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上海 200234)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课例对比研究

吴茫渔1,郭长江2

(1.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 200233; 2.上海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上海 200234)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逐步深入,实验教学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并积极应用于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意到实验的应用与否,而忽略了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以“光的折射”一课为例,讨论如何在课堂内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消除实验的神秘感,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入手设计教学,使实验的功能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初中物理

郭长江,山东东阿人,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因此,中学物理课堂需要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往往没有充分体现。基于此,笔者以“光的折射”一课为例,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教学设计思想和效果的异同,进而讨论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一、选取课例

“光的折射”一课是沪教版二期课改《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在整个光学部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教师已经介绍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光的折射概念,而折射概念也是后续透镜成像内容的基础知识。因此,这一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材的流程安排是从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开始,对光的折射及其规律逐步介绍,最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这些简单现象。经历从生活提炼物理知识,再让物理知识回归生活的过程。

笔者针对“光的折射”一节内容,尝试了两种教学设计,并于课堂上实施。第一种教学设计(以下称为教学设计1)相对比较传统,中规中矩。学生也经历“叉鱼”实验,但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的严格预设下,一步一步推进的,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逐步达成教学目的。第二种教学设计(以下称为教学设计2),是在认真研读教科书、教参、课标、其他的课外资料和上网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寻找新教学的思路,即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多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消除实验的神秘感,从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比分析

1.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两节课上完后,为了比较两节课的差别,笔者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对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对比

在知识技能方面,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基本一致,都略高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两种教学设计均对课程标准加以了丰富:教学设计1逻辑性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体验学习的过程,建立起光的折射概念。教学设计2对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自主思考提出了要求,更多地强调学生的思维参与,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课堂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看,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思维也比较活跃,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的目标清晰明确。两种教学设计均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相联系,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能力,当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

2.教学重点、难点的对比分析

两种教学设计在重点、难点方面的对比,见表2:

表2 两种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对比

两次教学设计所要突出的重点及难点都是:理解光的折射规律,但所用的方法不同。教学设计1主要用讲授练习法突出重点和难点,而教学设计2主要用实验探究法。教学设计1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在教学设计2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光的反射的知识,在课堂上先做好光的折射的演示实验,然后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卡引导,将重点完全放在学生实验上,着重突出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交流总结,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教学设计1考虑到了“学生容易误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当作入射及折射角,从而将大小关系写反”这一现象。主要针对这些错误加强讲授和练习,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课程气氛一般,学生虽然学会了解题,但对于概念的理解未必精准。教学设计2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这一问题出发,将课堂重点放在学生实验上,着重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交流总结,突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体验认知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进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课程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热情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3.教学流程的对比分析

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相对应,两次教学设计的流程也有一些不同,具体见图1:

图1 两种教学设计的流程对比

对比两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设计1的主要不足在于:第一,在引入折射现象时,原本让学生提出猜想的定义被部分学生说出,其他学生也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再提问原因时,由于基本没有进行猜想,所以学生无法充分讨论,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达到教学预期效果。第二,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环节,由于此前环节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对于规律总结也显得无从下手。

教学设计2主要进行两点修改:第一,原本的教学设计把“叉鱼”游戏作为整节课的教具,不仅研究折射现象,并且探究折射规律。现在修改为仅作为折射现象的引入,随后利用教师自制的新的实验装置探究折射规律,将现象与规律分开探究,并在规律探究环节使用更为明显的教具,为学生的探究做铺垫,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第二,充分利用引入部分的提问,增加了一个环节,做到提问之后有巩固。教学设计2实施中,学生能发现许多规律,如光的折射规律的角度大小关系、变化规律,甚至有学生发现了全反射。整节课流程顺畅,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4.主要设问的对比分析

两种教学设计在设问上也有所不同,以下述几个主要设问为例,进行详案对比,见表3:

表3 两种教学设计的主要设问对比

通过对教学录像的研究,笔者发现:在问题的设计上,提出的问题越开放,学生的思考空间越大。教师在提问时,如果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应该让学生先发散式回答,再通过教师进行科学性的精细、正确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引导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总结

以上通过对同一主题两节课例的研究,比较分析了两种教学设计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通过研究,我们感受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提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消除物理实验的神秘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如下:

其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不仅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在课堂上完成教师预设的实验,而且学生要主动思考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意义,成为实验的主体,让实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性。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结论的得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初中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于一些问题理解比较困难,教师更应该通过实验教学,鼓励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其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性。实验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还应该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思维,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为学生建构起正确的物理概念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学生有了体验,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因此,不能仅仅为做“叉鱼”题目而做“叉鱼”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角度入手,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6-70.

[2]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3-35.

[3] 张民生.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33-136.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WU Mangyu1,GUO Changjiang2

(1.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Middle School, Shanghai 200233; 2. Fundamen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curriculum reform in Shanghai,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has received popular recognition and has been used in the classes by most of the teachers. However, many teachers focus onl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ments, while ign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herefore, taking the lesson “light refraction”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help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s in the class, how to eliminate the mystery of the physics experiments, and how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based on train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Finally, several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are presented .

effective teaching, curriculum standar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iddle school physics

吴茫渔,上海市人,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规律实验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