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专业企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6-02-05李林徐盛学刘新生

装备制造技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导师校企

李林,徐盛学,刘新生

(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机械类专业企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李林,徐盛学,刘新生

(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文章结合机械类专业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阐释了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介绍了企业实践教学的教学环节及要求,并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实施的良好成效进行了总结。

应用型人才;“3+1”人才培养;企业实践教学

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启动并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动校企战略合作,协同培养服务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企业设计、生产、运营、管理一线的应用技术技能人才。本文通过总结了“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机械类专业企业实践教学实施中的经验,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企业实践教学的内涵

“企业实践教学”是“3+1”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本科教学的全过程划分为前三年校内培养和最后一年“企业实践教学”两个阶段,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校内、校外两大教育资源,通过产学研融合的路径,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将理论教学统一安排在前三年内完成,针对性地设计第四年的企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习项目,通过现场学、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企业实践教学是“3+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是学生在生产(工作)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生产实际情况,积累经验,掌握生产技能等。

2企业实践教学的教学环节及要求

企业实践教学与企业专业技术岗位结合,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能力训练,由六大教学环节组成,共计18个学分,即

(1)、区域、行业、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主要产品、岗位要求、技术领域,企业文化等,完成岗位培训小结和调研报告,1学分。

(2)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能力拓展,建立设计、工艺、控制、生产管理等网络课程,结合所在企业的专业领域、产品类型、关键技术、生产运营等,统一制订课程目录,并建成网络课程,在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通过2门选修课程考核,2学分。

(3)职业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为主要形式,通过品德鉴定,2学分。

(4)生产(专业)实习,第一阶段认知实习,第二阶段生产(专业)实习,通过生产操作、工程技术、产品设计、规划管理等岗位轮训,提升岗位能力和专业能力,考核岗位技能,完成实习报告,5学分。

(5)毕业实习,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技术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就企业生产技术或经营管理实际进行选题,完成毕业实习报告,选定题目,2学分。

(6)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在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独立分析,完成毕业设计(论文),6学分。

3企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在学校实践教学中心指导下,学院企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学生企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控,充分发挥专业导师、企业导师、职业导师和思政导师的各自职能,确保企业实践教学顺利完成。

学院企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各专业企业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四导师配备和基地建设。

(1)各系负责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拓展网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企业现场专业指导安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统筹。

(2)实习企业负责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项目的安排、实习岗位和轮岗的调度、企业文化教育、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的介绍、专业技能的培训、课题选择空间和产品研发机会的提供、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生活后勤安置等。

(3)专业导师负责执行企业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拓展网路课程的辅导和考核、企业现场巡查和专业指导、批阅学生实践教学周记和实习报告、企业挂职或驻点专业指导、协助毕业设计选题和全程指导毕业设计、收集汇总企业实践教学工作资料并整理上报。

(4)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岗位技能的传帮带和专业能力的培训、指导学生“做中学”了解企业典型产品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带领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等项目、协助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5)职业导师负责实习基地开发和维护、实习岗位的考察和精选、学生和企业的沟通和双向选择、学生企业实践教学的后勤安排、校企双方的沟通联系、学生职业能力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现场巡查、就业岗位信息发布。

(6)思政导师负责学生企业实践教学过程的思想工作、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组织学生签定“三方协议书”、全面管理、全程跟踪、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信息、指导实习队党团小组的活动。

4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较大提升

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历经一年的企业实践教学,迅速成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做中学”,获取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加速专业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能力的转化,工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大为增强,学会了做事。

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顶岗、轮岗,体验职业场景,体会劳动艰辛、享受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喜悦,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学会了吃苦。

学生在生产一线,在企业导师和工人师傅指导,进行机电产品的组装、维修、拆卸,零配件的设计、画图、加工,实际操作能力大为提高,学会了动手。

企业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积累为人处事的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交际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自我就业的能力等,为今后个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会了做人。

(2)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通过1年“企业实践教学”,学生熟悉企业、熟悉岗位,熟悉生产,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职业能力显著提升,成为企业准员工,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深受企业欢迎,使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教学与生产“零距离”链接。

(3)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学生在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技术革新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实现毕业设计与实习工作内容结合,既达到工程实践综合训练的目的,也使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学生开题和答辩有条件的一般均在企业现场举行,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开题和答辩评议组。

(4)就业率较大提高

近几年,机电学院毕业生学生就业渠道通畅,就业面开阔,就业率不断提升,从2011年94%提升到2015年99%.

(5)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发挥积极作用

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真题真做,发挥了积极作用,协助企业解决了不少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2010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两名同学分别承担的发电机过滤器主体注塑模具和宝马车头角灯灯托注塑模具设计,难度较大,困难较多,但在企业导师指导下,都已独立完成通过审核,并交给用户投入生产,受到用户表扬。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名同学对面粉搅拌机箱体的铸造工艺的改造,不仅提高了生产率和铸造精度,而且还降低铸件的重量,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6)校企协同育人实现三赢

通过创新企业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大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共同开发建设新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大为提升,就业空间大为扩展;学校培养的学生服务企业生产一线,满足企业需要、获得社会认可;企业协同育人,参与培养本企业需要的人才,并直接选拔优秀实习学生转为正式员工,解决了企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零对接,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赢。

5结束语

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企业实践教学实施历经5年,先后5届学生参与改革实践和试点,虽然改革艰辛,探索困惑,实施曲折,但收效显著,成果累累。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培育优良的企业实习基地是实施“3+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确保企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施到位是提升“3+1”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协调四导师各司其职,共同指导是搞好企业实践教学的基础;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是“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保证。

[1]蔡志奇,黄晓珩.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360-361.

[2]王辉虎,龙威,黄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分散式毕业实习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8):183-184.

[3]张晓东,王保平,汪菊英.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装备制造技术,2010,(2):42-45.

Exp 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MechanicalSpecialty

LILin,XU Sheng-xue,LIU Xin-sheng
(Mecha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Guangdong Baiyun Institute,Guangzhou Guangdong 510450,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d on the"3+1"talent cultivation mode,and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link and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practical teaching,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mechanical specialty. Problems and specific solutions are discussed,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od resultswere summarized.

applied talents;“3+1”personnel training;enterprise practice teaching

G642.0

A

1672-545X(2016)12-0241-02

2016-09-03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特色创新项目(教育科研类)“应用技术大学企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项目负责人:李望国,项目编号:2014GXJK173)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李林(1981-),男,工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进制造装备及其自动化、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导师校企
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专业2022 届毕业设计作品选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V eraW an g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爱情导师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