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蛙》的创作特色

2016-02-05郭睦羽

山西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书信体计划生育社会

郭睦羽*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 南昌330200



浅论《蛙》的创作特色

郭睦羽*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200

摘要:莫言曾发表过许多对当代文学影响深远的作品,他的作品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处于风口浪尖之中。我们以他的重要作品《蛙》为例,浅谈莫言的意象与结构方面的创作特色及还原社会历史风貌的意义。莫言曾说道:“蝌蚪身上确实有很多我的影子,这可能也是我自己心里的想法。这种想法很偏激,文学哪里都有,未必回到乡下文学就离你近。在都市高楼大厦写字楼里照样产生文学,这是写蝌蚪一个人的感受,跟他的出生和经历有关系。”在《蛙》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透视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人文风貌,体悟出对生命的尊重与忏悔。

关键词:蛙;社会;计划生育;书信体

一、引言

《蛙》这部作品以独特的书信体、小说叙事和话剧九幕场景融合为一体,塑造了一个有责任感的、执拗的乡村医生——姑姑的形象,她既是冷静富有知识与爱心的接生医生,又是为了执行国家政策亲手扼杀无数小生命的流产杀手,这样复杂的矛盾心理与当时的社会风貌交织,用史诗般的手法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这一系列波澜壮阔的革命成长历程,拿下了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且莫言本人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中长篇小说叙事宏大,构思谨严,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本文重点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出发,对《蛙》在历史社会中展现的内容与艺术形式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与之产生的社会效果。在小说中,“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我”的第一任妻子在流产过程中死亡,最后,“我”找了代孕妈妈来实现繁衍子嗣的目的。文章语言已尽全力的归于朴实,却仍然掩藏不住莫言种种的疯语与狂言,在诙谐、戏谑、调侃、嬉闹之间,道出的却是一个个不容回避的真实—属于我们时代的真实。

二、“蛙”与“娲”核心意象的设置

《蛙》这个核心意象被作者用于题目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并且具有多义性,意象变体众多。据统计,在《蛙》中,“蛙”一词出现了大约202次。对“蛙”意象反复描写强化了“蛙”意象与文本蕴涵的联系,从而赋予它以丰富的象征内涵,也包孕了作者的复杂态度。这一意象的设置必然是作者有意为之,“蛙”自古以来就有多子、孕育的象征,表达人民对生殖的崇拜与认可。小说中其他的女性角色在保护自己孩子的情境下都是“娲”的角色,她们对生育有着极强的膜拜心理,与姑姑展开激烈的对立。莫言的魔幻现实特质,体现出一种“蛙”为“娃”复仇的天命,是姑姑躲不过的。揭露了知识分子、民间伦理对国家意志的质疑,传统文化对现代性力量的质疑,以及金钱社会下用钱与代孕来解决“娃”的丑陋现实的批判。

三、在社会历史中展现农村社会的原貌

与莫言一贯的乡土风格一脉相承,《蛙》同样以乡土社会为原汁生发叙述,不断渗入了莫言对历史变迁与农村生活的独特感受。小说中的“姑姑”取材自莫言大爷爷的女儿,书中的“蝌蚪”近乎作者自己的身份。他不仅以计划生育这一历史敏感事件抒发己见,抒发对时代的现实意义。将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大背景,还原那个时代使其具有可感性,令不同年代不同经历的读者产生自己的感受。在这一部小说中,高密这个区位又一次成为了莫言的创作灵感生发地,莫言童年对乡土的怀恋沉淀作一种更深层次的对人民底层的高度关怀,而高密就是这个具体可感的窗口。可贵之处在于,他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原型人物的人生经历与自己的想象虚构熔铸于一炉,锻造出一部容纳了人性与灵魂,伦理与情感交织的宏大长篇小说。他并不致力于表现历史事件的功过是非,甚至较为巧妙的避开了这些内容,尽可能多的为人民还原当时的风貌,表现了人性在巨大冲突与不可动摇的国家意志面前会怎样做选择。

四、独特叙述手法的创新

《蛙》这部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初读时这样的结构安排构思极巧,是一个极大的亮点,这位“尊敬的山谷义人先生”,虽然除了聆听者之外,在叙事中几乎不承担任何功能。但是作家引人这样一个“他者”,更有利于对小说中的人和事进行超然观照。表面的结构创新中,书信体、小说、话剧三种文体交互的结合,为这部小说的艺术手法创新增光添彩。书信体拉近了“我”、收信人、叙述对象(姑姑)三方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的叙述过程并不生涩,更加亲近流畅。而最后一封书信的话剧内容,对小说的收尾做了创新性的高度概括,在时空结构的融合中对人物思想境界作出一个升华,并且引发更深层次的对于时代问题与人性的思索。

五、结论

《蛙》所显示出的强大的文学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来自作家的创作力,作者以独特的文体形式、深邃的历史目光,通过蘸着社会使命感的笔墨近一步还原历史风貌,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关于时代和人性的思考生动的揭示了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共通关系,人性之得源于人性之思,这部专写人的生命的作品,既表达了作家的生命情感体验,又升华了读者对于生命的尊重与救赎的感悟。作品所揭示的丰厚意蕴,既对文学的发展有所启示,又对当下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郭睦羽(1993-),女,汉族,山西阳泉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5-0146-01

猜你喜欢

书信体计划生育社会
浅析《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之死悲剧性根源
书信体小说的文体特征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谈新时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未成曲调先有情妙用书信创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