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供血系统的冷链管理研究

2016-02-05贾春媛河南省新乡市中心血站河南新乡4530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16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采供血血站

贾春媛河南省新乡市中心血站,河南新乡453000

采供血系统的冷链管理研究

贾春媛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血站,河南新乡453000

目的探讨采供血系统冷链管理对血液质量和血液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的血液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管理经验,总结供血系统的冷链管理方法。结果供血系统经过规范化冷链管理,用血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结论通过对供血系统冷链管理环节的有效监控和员工责任心的培养,安全供血可得到有效保障。

供血系统;冷链管理;血液质量;血液成份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ld chainmanagement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 system on blood quality and blood component.M ethods The cold chain managementmethod of blood supply system was summarized by the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blood storage and transfusion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 institutions and blood use institutions. Results The blood use security was effectively ensured after the normative cold chain management of cold chain management.Conclusion The safe blood supply is effectively ensured by the effectivemonitoring of cold chain management links of blood supply system and cultiva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aff.

[Key words]Blood supply system;Cold chainmanagement;Blood quality;Blood component

温度是采供血系统中对血液保存的重要环节,由于血液中的不同成份在体外保存时具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因此,控制好采供血系统中保存血液的温度,才是维持血液内环境、血浆功能稳定的方法[1]。冷链是一套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步完善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保存系统,由血液或血液制品从献血者采血开始,到临床用于输血者结束整个过程中的采集、运输、制备、包装、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的温度控制管理体系形成[2]。由于血液冷链贯穿于整个血液采-制-输过程,其中参与储存运输、血液制备等多项组织管理内容,在各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冷链的断裂,给血液制品质量造成,给临床用血安全造成隐患。如要保证血液的质量和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就必须保证冷链的完整性。冷链是临床安全用血的保障,是利用温度控制系统从献血者到用血者储存、转运、应用的全过程监测。为确保血液用品质量,我站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冷链在保障血液制品质量中的作用,逐步细化从“血管”到“血管”的管理措施,为做好临床安全用血打好基础,做好保障。本文通过血液冷链系统管理中的方法措施应用研究,旨在找出完善血液冷链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为如何保证冷链系统正常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1 冷链管理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在血站组织指南中提议,血液必须始终保存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不同的血液成份要由不同的特定温度环境下才能保持其特殊的成份活性。血液成分对温度有严格的温度界限,例如,全血和红细胞的贮存温度在2~6℃,主要是因为要在维持红细胞活性的同时抑郁血液中细菌的生长,在血液采集过程中细菌进入在6℃以上的血液环境中即可繁殖,使输血的致命危险性增加;而在2℃以下,则会因冰冻造成红细胞溶血,红细胞溶血也是输血后致命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血液成分各有严格的温度界限,也是同样的道理,具体血液成分贮存温度标准严格按照[WS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中不同血液成分储存条件和保存期的相应规定执行[3]。冷链是各种血液成分安全、有效和可靠质量的保证,是用于血液采集、贮存、制备、加工、发放、运输等一系列血液体处保存的完整体系,抓好冷链管理系统完整,是做好血液管理工作的保障。

2 冷链系统的管理现状

临床成分输血随着医疗水平和血液事业的发展有了显著提高,血液成分的增多,对血站冷链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血液采集到临床输注,冷链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环节,虽然说现在大部分血站都有了专用血液冷藏设备和自动温度控制系统,但血液制品的中途运输温度却很难控制,具体表现如下。

①血站90%以上的血液来自于街头采血车和献血屋,血液采集后均临时储存于普通冰箱内,但普通冰箱性能不够稳定,且在采血过程中频繁开动冰箱门,冰箱温度普遍偏高,无法保证2~6℃标准温度。②街头采血工作中,留取的血液样本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导致细菌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大,标本污染溶血后,释放的红细胞酶类物质可造成假阴性结果,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③采集后的血液在运回血站途中,由于路况颠簸、车载电压不稳等原因很难使血液保存温度控制在2~6℃之间。④采血人员与待检库交接时,由于一般使用室温周转箱,由于血液红细胞自身代谢在室温状态下有增强的特性,如不能做到有效控温,则会导致血液红细胞衰退速度加快,细菌感染几率增加,给血液输注患者带来了安全隐患。⑤虽然各血站成品库均配备了专用冷藏箱和整体冷库,但由于血液制品的储存温度不尽统一,无法保证各种血液制品的储藏要求。⑥血液制品运输过程中的车辆和使用血箱不尽相同,很容易导致血箱之内温度不均衡,使送达医院后血液制品的温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3 冷链系统的完善管理

3.1加强血站和用血单位人员培训,增强冷链管理意识

冷链系统的管理主要是温度的控制,重点在血液贮存和运输工具的温度监控[4]。传统的温度监控方式均采用手工记录的方式,有些记录员缺乏工作责任感,随意性较强,使血液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血站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血液管理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冷链对整个采供血系统的重要性,并与本单位某些不足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成效,降低安全用血隐患。对于用血单位和运输单位工作人员也由血站派出资深冷链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指导用血和运输单位工作人员在配血、用血和运输过程中,时刻牢记温度是血液安全的关键,要求血液要一直贮存在冰箱中,随用随拿,提高用血和运输单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冷链管理水平。

3.2改进监管措施,消除用血安全隐患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程序化的普及,本站和目前大多临床用血医院均实施了网络冷链温度控制监控,由电脑将冷链数据定时传送至本站服务器,针对每一次报警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检查和排除,实现了对血液冷链系统的有效控制,保证了用血安全性。对运输工具也进行了相应改进,选用专用的血液运输箱,随时记录运输箱内的温度变化,缩短运输时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血液送至用血单位,减少运输途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加强各采血点和采血车的冷链的运转情况管理,由本站质检科每月对每台采血车和采血点冰箱进行运转情况监管和校验,保证每台冰箱能够正常运行,并对管理不足之处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从而不断提高冷链管理水平。

3.3提高血液制备业务水平,加强血液用品安全防范意识

①采集。尽量争取在有空调设备的采血车和采血屋中采血,并对采血环境人流量进行疏导和控制,严格预防交叉感染。由于冷链环节的重要部分是全血和红细胞存放,所以在采血开始前,一定要先开启冰箱预温,为达到温控效果,预温时间要≥60 min,采血结束后,除用于血小板制备需用的血液外,其他要马上放入冰箱,进入冷链控制系统。在存放血液过程中,要切实注意血液存放数量、间隔,密切观察冰箱上下和内外温差,缩短开门时间,速拿速放,尽快使采集到的血液达到冷链贮存温度要求。

②离心。对低温离心机实施温度设置和监控是血液离心前的首要步骤,处理血液时要针对不同成分设定不同程序,避免由于误操作而造成的损失。

③制备。在血液分离、热合、分类、标签贴制和包装等整个血液制备环节中,要使用具有血冷藏房效果的低温操作台,保持操作室环境温度在2~6℃之间。白细胞过滤工作一定要在专用白低温工作柜中进行。为缩短血液放置时间,最好选用本血站内采集的血液制备浓缩血小板,采集后立即制备。必须使用采集点血液时,则要在采集点配置22℃恒温箱,并尽量缩短采集和制备之间的间隔时间。血小板制备完成后,无论是浓缩血小板或是机采血小板都要按WS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中规定的贮存条件保存在20~24℃震荡保存箱内,以防止血小板聚集。血液采集后,要抓紧制备,以保持血液中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有效成分的活性和含量,制备后30 min内使血浆核心温度达到-30℃,血袋速冻时要保证速冻均匀,避免血浆袋破裂造成设备污染。

④检测。整个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血液检测标本的质量,血液检测标本质量是保证血液制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在血液标本的贮存和运输中要把血液标本留置在带盖试管内,必须保证质量要求,确保工作台放置时间<30min,运输时防止标本有剧烈震荡并保证2~6℃的冷链环境,预防血液标本浴血。

⑤输注。临床输注治病救人是血液系统的终极目标,但临床用血手续复杂,操作繁琐,血液贮存温度很容易在这个环节出现纰漏,是整个冷链系统中的薄弱部分,加强血液输注环节的冷链系统的正确运行,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血的关键。一般临床输注血液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取血,取血是用血单位去血站领取血液的过程,由于取血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在这一血液贮存冷链系统责任人由专业向非专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冷链贮存要求,如果相应的血液保管体系不够完善,冷链管理的非专业性使取血人员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能够正确运行冷链管理措施,且取血环节更接近于临床,一旦出现问题即不可挽回。所以,要加强取血的规范化操作,对取血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和临时叮嘱相结合,完善冷链管理体系,不留死角。二是临床输注,血液输注前要清楚各种血液制品的生物特性和保存条件,必须符合WS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中不同血液成分储存条件和保存期的相应规定,输注时间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情况下,不得超过0.5 h,室温暴露时间不得超过4 h,对冷沉淀血液制品,融化时水温宜在37℃左右,融化时间不得超过10min,融化后6 h内必须用完。

4 结语

冷链系统不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都不是一般的冰箱和运输设备组合,都不能忽视工作人员的作用,实际上只有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和管理,才能够使冷链系统正常发挥作用[5]。该研究通过总结血液贮存、运输、输注等整个冷链系统运行中所存在问题,结合WS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中不同血液成分储存条件和保存期的相应规定,对人员培训、血液制备、血液用品运输和用血单位取血、输注过程中冷链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给予相应整改,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责任感,使血液制品从采集到输注均控制在冷链管理系统之中,给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保证。

[1]王幼兰,吕霞,何智.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8):254-256.

[2]陈昌贵.采供血过程中冷链管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7):1258-12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M].WS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2012.

[4]谢小平,严莉.冷链安全是血液质量的保证[J].中国实用医药,2012,21(20):211-213.

[5]宋冬云.血站冷链管理与血液质量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7):2040.

Research on Cold Chain M anagement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 ly System

JIA Chun-yuan
Xinxiang Central Blood Station,Xinxiang,Henan Province,453000 China

R7

A

1672-5654(2016)06(a)-0040-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6.040

贾春媛(1969.2-),女,河南新乡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血液采集和输血管理。

2016-03-15)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采供血血站
执业药师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采供血专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