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的研究
2016-02-05薛炬君
薛炬君 陈 曦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的研究
薛炬君陈曦
【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后对患者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治疗的该症患者50例,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有效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
作者单位:150036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老年神经内科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症状繁多,缺乏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为临床神经病学家所困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脑血管闭塞、血管狭窄等导致的血流不通或者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了脑神经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多为头疼、四肢麻木、言语障碍、肢体瘫痪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3]。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由于脑血流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缺血中心的坏死和缺血周边的半暗带。抢救缺血半暗带的关键是超早期溶栓治疗,减轻再灌注损伤,核心是积极采取脑保护措施。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对缺损的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5]。所以本研究分析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后对患者神经的保护作用,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收集2015年4~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都为快速发病,其患病时间为2 d内,对其进行CT检测,能够排除脑出血的情况。对所有研究患者随机分两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给予基础常规治疗。治疗组有25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均在33~70岁,平均为(48.2±6.23)岁。治疗组核磁DWI结果显示皮层梗死6例,基底节梗死6例,脑干梗死13例。以上患者都表现为肢体活动受限制以及偏瘫,出现意识障碍14例,语言障碍6例,头部疼痛2例,抽搐1例,吞咽困难2例。对照组患者有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均在31~69岁,平均为(43.54±3.65)岁。对照组核磁DWI结果显示皮层梗死6例,基底节梗死7例,脑干梗死12例。以上患者都表现为肢体活动受限制以及偏瘫,出现意识障碍13例,语言障碍7例,头部疼痛3例,抽搐3例,吞咽困难6例。
1.2实验方法
治疗组给予5 000单位EPO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皮下注射1次。两组患者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基础常规治疗。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 d,1周,2周,4周晨起静脉采集血样,送检NSE,IL-6。且于入院24 h内行DWI检查测量梗死面积及确认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入院第1周,2周,4周再次行DWI检查测量梗死面积大小变化,且分别于入院当日,第1周,第2周,第4周应用NIHSS量表评分。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20例,治疗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16例,治疗有效率64%,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87.30±11.5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65.20±10.2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为(79.34±12.2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为(49.98±11.02),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但是对患有肝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较差等等其他不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仍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发现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卒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6]。但是部分研究人员发现,患者长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患有红细胞增多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同时也间接的提高了患者形成血栓的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综上,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有效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但实验结果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ischer U,Cooney MT,Bull LM,et al.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4):384-385.
[2]贾楠,张国军,康熙雄.GFAP对急性脑卒中早期鉴别诊断意义的初步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4):368-370.
[3]吴雅芳.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 2013:226-267.
[4]李亢,余正.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1,32(3):130-132.
[5]朱靳良,丁永明,宋晓宁,等.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6(4):243-244,269.
[6]于雅琴,杨芳侠.脑卒中343例危险因素分析[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1,9(6):437-438.
Study on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XUE JujunCHEN XiHeilongjiang Hospital,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tective effect in implement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o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Methods 5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wit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normal saline.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efficiency,nerve function defect degree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of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o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and effectively protect neurological function,improve patients’quality of daily life.
【Key words】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Acute ischemic stroke,Neural protec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4.061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4-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