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实习生为什么成为职场弱势群体

2016-02-05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27期
关键词:帖子投行上司

女实习生为什么成为职场弱势群体

“睡女实习生”的情况不只发生在媒体圈,投行圈、互联网公司、政府机构……但凡能想得到的行业,几乎都曾被爆发生过女实习生被性侵或骚扰的事件。

6月28日晚,一则名为《南方日报名记者诱奸暨南大学女实习生,强来时候仍淡定从容令人发指》的帖子引发网络热议。帖子作者讲述了自己同学在6月27日遭到曾实习的报社记者强奸的过程。当越来越多的猛料爆出,各种关于成某本人、女实习生与上司的关系、各行业性丑闻、女性自我保护也跟着热闹起来。什么时候开始,一提起“女实习生”,人们就会联想到“那方面”的事?

为什么女实习生会成为弱势群体?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成某的事件再次发生?

为什么各行各业都有被睡的女实习生

根据帖子内容显示,受害女生张小卉(化名)为暨南大学在读学生,2015年1-3月在《南方日报》报社实习,成某为其指导老师。

6月27日下午,受害女生去报社开实习证明,成某约她在报社楼下咖啡馆聊聊。后来,成某以“报社附近熟人多”为由,将女生带至附近街道,要求查看女生的身份证并抢走,然后将女生带到附近一家快捷酒店,要求“进去聊”,女生仍以为是聊天。进入酒店房间后,成某在女方不同意的情况下,与其发生了性行为。

这则帖子引爆网络后,受害女生接受采访确认了爆料内容的真实性,还说明她在实习期内只见过指导老师成某两次,成某在她眼中的形象很“严厉”,也很怕他。

网贴热传后,张小卉表示自己还处于“懵”状态,仍害怕被成某报复,“他知道我是谁”。这时,成某曾经带过的两名实习生也站出来,发帖说明自己曾被成某表白甚至被要求去开房过,出于自我保护,她们并没有跟成某发生性关系。

“睡女实习生”的情况不只发生在媒体圈,投行圈、互联网公司、政府机构……但凡能想得到的行业,几乎都曾被爆发生过女实习生被性侵或骚扰的事件。

成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时,一篇在豆瓣上火了很久的直播贴再次被翻出来,这篇帖子名叫《投行女销售的工作与私生活:女实习生就是用来睡的?》,楼主在帖子里详细说明了自己在还是实习生的时候如何与自己的上司发生关系,如何通过上司入职,如何在圈中立住脚跟,睡了同行、合作伙伴,如何职场、情场两不误。

这篇帖子的真伪暂不能分辨,但文中提及投行圈男职员心照不宣的秘密“女实习生就是用来睡的”,多少印证了投行圈子里关于女实习生的种种传闻。

匿名社交软件“无秘”上,国内某互联网巨头公司被暗指一直存在男上司“睡女实习生”的行为。甚至两年前就有当事女生发帖爆料,称自己在去该公司面试时实习生岗位时,跟一名男面试官聊得投机,快离开的时候,面试官给了她能够转正的承诺,却同时暗示希望得到“那方面的回报”,吓得她赶紧离开。

最臭名昭著的类似事件也在白宫和韩国政府发生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当年和女实习生莱温斯基的丑闻人尽皆知;而在韩国,一名官员也因为访美时骚扰女实习生被撤职。

女实习生为什么成为职场弱势群体

在中国,“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到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因而实习期只适用于在校学生。

近年来关于实习生权益保护的案例、报道大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实习生权益保障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由于实习生的“廉价”和法律保护的模糊,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往往有“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心态。

同为实习生,初出茅庐的女实习生为什么一直都是弱势群体?

第一,她们的专业背景为零,在职场上地位偏低。她们对早已深谙行业门道的“老江湖”抱有天然的敬畏感,尤其实习老师,那是比学校里的专业老师更权威的权威,头顶自带光环。于是她们习惯性以尊师重道之名低下身段,却没想到那位专业能力过硬的老师,心里想的却是怎么才能睡到她们。

第二,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女实习生,在两性关系上涉世未深,难以掌握边界。

学校里的男孩虽然穷,但也是最大程度的保持绅士风度,感情干净又真实。来到职场,头顶自带光环的实习老师一旦表露好感,姑娘们对老师的身份就产生了认知模糊,连是不是真感情都分不清楚,如果再强势一点,要求姑娘一定要发生什么,女实习生们恐怕连拒绝的勇气都没有。

第三,缺乏正确的性知识教育和职场教育。

在中国的教育理念中,女孩子以“顺从”为佳,于是习惯性难以拒绝别人,须知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具备拒绝的勇气。在她们进入职场之前,如果家长和学校能够提前预告职场上可能发生的事,告知应对策略和与同事、上司交往的边界,那么她们也就能够正视并避免类似“成某事件”的发生,在必要的时候保护自己。

在这件事情中,我们该关注什么

由于成某的身份是《南方日报》记者,“记者”行业一时间成为人们讨伐的对象。媒体人说成某丢了整个行业的脸,其他人边说中国记者本来就这样边看着媒体圈的笑话。

其实没必要把将事件上升到某个集体某个行业的不堪。就像如果学校出了这种事,大家都说中国学校真乱;医院出了这种事,那就是医院真乱,投行出这种事,就所有的投行人都乱,总之就是贵圈真乱……

这种非理性的揶揄嘲笑,有可能物极必反,一些团体会因为羞耻去试图掩盖事实。于是我们看到,学校出现女学生被侵犯,学校都帮着掩埋事实;某互联网大公司出现这种事,就集体禁口,媒体出现这种事,马上有人抱团去猜测女学生设局,正如个别记者的想法。

这种没事把丑闻往自己脸上贴,并迅速激发维护和掩盖欲望的心理,都是幼稚。

我们为这样的面子,一次一次掩盖了女实习生会被侵犯骚扰的事实,也因此一次次助长了行为。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就讲到了这样一个因为被敬畏、信任而蒙蔽了双眼,人人不相信神职人员奸污、猥亵儿童,最后整个天主教在维护恶人的故事。剧中,被侵害的儿童们对神职人员也充满了敬畏心态,像只小白兔一样,出了事不敢说,不知道在事发前如何阻止,如何申诉。

现实正如《聚焦》所演,仅仅因为一张面子和所谓的抱团,罪恶很有可能被包庇了,没有人真正关心受害者的问题。于是问题永远都在,每一个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将成为个案,都成为了“不小心”。也因为掩盖,没有单位、没有学校会告诉你,要小心不良的老师,要当心居心叵测的上司。很多学校甚至会阻止女童保护教育课程的推进,因为他们会觉得那样做,就好像在说自己可能是罪犯。

我们都太有代入感,我们都对自己所在领域太过有保护欲,却没意识到,这种保护欲有时候就是作恶,就是帮凶。

保护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理解传统新闻业在日落西山下,遭此丑闻后的自救心境。觉得会因为丑闻,再次降低记者行业的地位,但是,是烂肉就该刮了,是长期横亘的问题就该解决。没什么好掩盖的。一个以真相为生命的行业,最终还是以保护真相,推动变化来为自己正名的好。

往记者行业泼脏水的那些人,也不要五十步笑一百步,不要想着借此打击一个行业。只要有实习生的行业,目前都是有漏洞的,行业里的女实习生、女同事,女职员,女秘书还是有可能被欺负的,她们需要的是一个正常的公司环境和生存境地。

人不会天然成为强奸犯。机制不完善、自控力不够、生活不检点的细节没有被纠正,都有让人犯错的风险。公司、单位、机构、学校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空间让人赚钱学习和工作。不管是学校还是职场,最重要的还是要教人做人。

(《文化纵横》张慧/文)

猜你喜欢

帖子投行上司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职场中与上司相处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如果上司不如你
巧妙的奉承
暴力老妈
不要做孩子的上司或奴仆
高手是这样拍马屁的
我是怎样在坛子里堕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