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2016-02-05姚锐娟谢凯伊代苗苗
姚锐娟 谢凯伊 代苗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论中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姚锐娟谢凯伊代苗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水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水质和水量两大方面的严峻挑战。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文献检索等方式,分析我国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的立法现状,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水质;法律保护
一、我国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立法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拉开了我国水资源法律保障的序幕,而2015年正式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取得了多个方面的突破,对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9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水土保持任务、措施和组织管理等作了具体规定,对我国水土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于2011年颁布了修改后的新《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土保护的法律制度。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水资源管理监督工作。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明确了保护水资源的责任范围,明确并详细了对于违法者的追责方式。
二、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短缺,供需失衡。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1]同时我国也是一个用水大国,在淡水资源少和用水需求大的情况下,水资源短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从降水时间上来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从空间上来看,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质问题突出。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我国河流严重污染,最为严重的是淮河、辽河、汾河、海河等流域,南方的黄浦江、滇池等水体也被严重污染。全国约有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附近河流或河段已成为排污沟[2]。在工业方面,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不愿购进先进的环保设备,把大量未经处理或者超过指标的工业废水排放到河里,造成水源的不断恶化。
水资源相关立法不完善,制度不合理。我国先后出台的《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这四部基本的法律虽对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侧重方面不同、相互协调较少,导致各部法律规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2002年修订的《水法》确立了我国基本的节水制度,但主要是原则性规定,尚不具备操作性,国家层面还缺乏专门的节水法规。水功能区划定和调整机制尚未从法律层面确立,水功能区管理职责划分有待进一步明确,水功能区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尚需进一步明确,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对水功能区的管理。
三、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加大向民众宣传节水的力度,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着眼于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有关部门应当以多种手段来宣传水资源节约的必要性以及节水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应重视新媒体下的宣传方式。同时政府应鼓励环保科技的研究工作,积极推进节水环保设备在实践中的应用。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借鉴南水北调,但是在进行改造的同时,要注意到尽量避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因小失大。
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努力提高我国的水质。在依法治国的法治环境下,我国应以宪法为依据,及时完善水资源的治理法,切实保护现有的水资源不被污染,已污染的水资源得到有效治理,认真落实防治水污染的各个环节。我国《水法》虽然明确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但在现实情况中,水资源却被分成不同类型,被不同的管理机构管理。“多龙治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影响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成效[3]所以,政府应明确各个管理机构在水资源管理系统中的责任、义务和权限。
加强水资源的立法保护,制定专门法律法规。水资源立法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我国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虽不断发展并形成体系,但是由于各法律的侧重点不同,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冲突,立法者应当及时对这些法律进行系统的整理,明确各种标准,协调各法之间的衔接。立法者要不断健全水法规体系,逐步规范人们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行为,以科学、可行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成为构建法治社会的一部分,立法者应及时通过完善法律的手段,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下,依法治水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强.中国水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2]李茜.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6(26):192.
[3]苏腊红.我国水资源保护问题探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01).
作者简介:姚锐娟(1995-),女,河南西华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0-0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