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哲学化与哲学现实化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范式转型
2016-02-05王海滨
王海滨
现实哲学化与哲学现实化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范式转型
王海滨
黑格尔;马克思;现实哲学化;哲学现实化
对哲学与现实关系问题的解读方式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哲学研究范式:现实哲学化与哲学现实化。前者倾向于对现实进行概括、抽象和提升,把问题提升到哲学理念层面运思,并注重建构解释世界的哲学体系,黑格尔是其集大成者。在批判这种现实哲学化研究理路的基础上,马克思倾向于以哲学方式关注实践动向与历史发展,注重哲学改变世界的功能,全面开启了哲学现实化的研究范式转型。如果说黑格尔集成了用思辨逻辑形式解释世界的现实哲学化研究范式,那么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则是后黑格尔哲学的典范。
哲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是任何哲学理论都必须作出回答的本体性问题。马克思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著名论断,区分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这两种彼此联系又有明显差异的哲学理路。从哲学史上看,从柏拉图在其理念论中关于现实摹仿理念、理念决定现实的思考,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现实与潜能关系的分析,从康德把现实经验材料和感性形式(时间和空间)、知性形式(知性概念)综合起来以保证知识的普遍性与必然性的认识论思想,到黑格尔最终完成用思辨逻辑解释世界的哲学体系,形成了一条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与提升、注重建构解释世界的哲学体系的研究理路,这种哲学理路可以统称之为现实哲学化的哲学研究范式。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是这种哲学研究范式的典型。现实哲学化的研究理路,通过与现实拉开间距、提升理论高度,发挥了哲学解释世界的独特力量。然而这种研究理路往往落后于时代发展,作为“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成了“事后诸葛亮”式的哲学。在批判这种现实哲学化的研究理路的基础上,注重以哲学方式关注实践动向与历史发展,通过提供前导式的哲学理念以发挥哲学改变世界的功能,这种研究路向主要就是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就是通往哲学现实化道路的典型呈现。如果说黑格尔完成了用思辨逻辑形式解释世界的哲学研究范式,那么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则是后黑格尔哲学的典范。
一、现实哲学化——黑格尔集成的哲学典范
有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哲学是缺乏经验基础的或超验的思辨哲学,其抽象的哲学体系是远离现实世界的。实际上,在黑格尔那里,表面上抽象思辨的哲学体系中深度显现着“人类社会现实”。黑格尔哲学是注重以思辨逻辑方式解释现实世界及其过程的哲学。伽达默尔准确地捕捉到黑格尔哲学与“人类社会现实”的联系,他曾指出:“因为黑格尔哲学通过对主观意识观点进行清晰的批判,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而我们今天仍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1](P111)在处理哲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黑格尔哲学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完成了现实哲学化的典范形式。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之所以能够完成现实哲学化的典范形式,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理论背景。从社会历史背景上看,德国古典哲学向来被人们称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的法国大革命的哲学总结概括和抽象提升。这并不是说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直接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分析或完整阐释,而是指他们的哲学著作大都对法国大革命的挑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他们的哲学基本原理大都与法国大革命提出的理想有所联系,他们也都在理性的基础上要求重新组织社会与国家以使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满足人类的需要与利益,符合人类的自由与理性。从理论背景上看,德国古典哲学具有把抽象的哲学论证与人类的现实生活和理想追求联系起来的传统。无论是康德从对先验性的逻辑分析到对世界公民社会的期待,还是费希特从纯粹自我概念的演绎到对闭关自守的贸易国家的向往,都显示了德国古典哲学擅长把现实问题提升到哲学高度运思,以及通过形上演绎构建现实生活及其美好期待的哲学解释基础。
黑格尔哲学吸收了康德、费希特和谢林以哲学方式关注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成果,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家关注哲学与现实关系的传统,并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主要从现实理性化、历史逻辑化、人及其生活世界抽象化等维度完成了以现实哲学化来解释世界的典范形态。其一,现实理性化。黑格尔认为理性是人的本质、历史的主宰和世界的本原,理性高于现实并塑造、组织、影响、改变着现实。其二,历史逻辑化。在黑格尔那里,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作为一条基本原则贯穿于其哲学体系之中。当然,黑格尔并不注重对社会历史进行实证分析,而是以概念辩证法、意识形态史的方式把历史逻辑化,建构了以思辨逻辑解释人类历史的哲学体系。对此,马克思曾指出,黑格尔哲学实际上“为历史的运动找到了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2](P112)贺麟也曾这样说明黑格尔哲学的特点:“其实不应说黑格尔历史化哲学,而应说他哲学化历史,即把哲学的范畴和联系强加给历史,把历史事实作为哲学理论的例证。”[3](P147)其三,人抽象化。黑格尔把人抽象化,以抽象的精神劳动作为人的本质,这是黑格尔哲学颠倒“主词和宾语”的必然结果。对此,马克思曾指出,在黑格尔那里,“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不过成为这个隐秘的、非现实的人和这个非现实的自然界的宾语、象征。因此,主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地相互颠倒了”。[4](P167)
二、“现实的哲学”无法实现——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对于黑格尔哲学在以往哲学基础上完成的现实哲学化,洛维特曾总结性地指出,由于黑格尔把现实理解为“本质与实存的统一”,所以他史无前例地把现实的、当前的世界提升为哲学的内容。这样一来,本质重要的事情就在于:弄清楚哲学的内容如何就是世界的或者可经验的现实的内容。他还进一步指出,尽管马克思(还有克尔凯郭尔)猛烈抨击了黑格尔的理性与现实的和解,但这一批判本身,仍是依照现实实存的概念来制订方向的。[5](P183—188)洛维特发现了在黑格尔那里现实的哲学与哲学的现实的统一性,但是他错误地评价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实际上,马克思在洞察到黑格尔式的“现实的哲学”必然无法实现之后,主要从三个维度系统批判了黑格尔完成的现实哲学化的理论困难及其现实困境。
首先,是现实内在于哲学还是哲学内在于现实。从哲学与现实关系的角度来看,有两种不同的哲学研究方式:一种研究方式认为现实内在于哲学。具体来说,就是哲学高于现实,哲学可以在现实之外找到自己的存在支撑与运行逻辑,可以独立于现实而存在,而现实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转化或提升成为哲学的一部分;另一种研究方式与之相反,认为哲学内在于现实,现实是哲学的文化前提,在现实之外哲学无法找到自己的支撑点,哲学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只能是现实的一部分。前一种研究方式依据是从客观理性还是主观理性出发,又可以区分为现实内在于客观理性与现实内在于主观理性这两种不同的研究理路。显然,黑格尔哲学倾向于现实内在于客观理性的研究理路,而马克思哲学则应属于哲学内在于现实的研究理路。这可以在马克思表明自己哲学观即哲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中得到证明。实际上,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区别,主要就是现实内在于客观理性和哲学内在于现实这两种不同的哲学研究理路的对立。基于这样的理论差异,马克思对黑格尔集成的现实哲学化研究范式的批判是在所难免的。
其次,是解释世界还是改变世界。人们经常引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P57)用以标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即马克思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根本区别,当然也以此来说明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本质区别。那么,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作为“解释世界”的哲学,是否也可以包含“改变世界”的目的?“解释世界”的改变是否也意味着一种“改变世界”?作为“改变世界”的哲学,是否也必须首先成为“解释世界”的哲学?实际上,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其直接功能也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社会历史、人及其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解释。因此,马克思哲学也是“解释世界”的哲学。《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这种理论注重从现实生活出发,注重对人们的实践活动的描述,注重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和概括。而黑格尔哲学也蕴含着改变世界的目的。1803年,黑格尔在致尼特梅尔的信中就提出:“现在我越来越确信理论工作比实际工作对世界的影响更大;我们的观念领域一旦革命化,现实就必然会随着前进。”[7](P11)总之,不能简单地凭借“解释世界”的哲学与“改变世界”的哲学这两个标签从本质上区别对待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问题的关键在于揭示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哲学以及在何种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是不同于黑格尔“解释世界”的哲学的“改变世界”的哲学。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全面彻底地批判现实资本主义,为人类解放寻找现实道路,为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而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够以马克思的“改变世界”的“哲学”批判黑格尔“解释世界”的哲学。
最后,是抽象的人还是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与历史发展。黑格尔的逻辑是把正常的人类理智的形式变为思辨理性的形式,并把现实问题转变为思辨的问题。对此,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思辨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认为:一切问题,要能够给以回答,就必须把它们从正常的人类理智的形式变为思辨理性的形式,并把现实的问题变为思辨的问题。”[8](P115)在黑格尔那里,不仅只有思辨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而且人的本质就是抽象思维,人的本质的异化只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逻辑学是精神的货币,是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人和自然界的同一切现实的规定性毫不相干的、因而是非现实的本质,——是外化的因而从自然界和现实的人抽象出来的思维,即抽象思维”。[4](P160)针对黑格尔哲学把思想的价值归于逻辑学、把人的产生归结为抽象的精神劳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抽象思维、把人的本质的异化归结为自我意识的异化,马克思批判了这样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并表达了自己的理论旨趣。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对象“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6](P298)同时,针对这样的哲学研究倾向,马克思表达了自己的理论旨趣:德国哲学在太空飞翔,而他只求深入全面地领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日常事物。[9](P651-652)正是循着这样的研究理路与逻辑倾向,在深入地揭示并批判黑格尔颠倒现实的与非现实的人和自然界的哲学倾向之后,马克思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人的历史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产生活动”,“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4](P169)并致力于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与历史发展出发,寻求适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形态。
三、哲学现实化——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开辟了哲学现实化这一后黑格尔哲学的典型道路。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入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就会发现马克思的哲学历程本身就是一条通往哲学现实化的道路。也正是因为马克思注重追求哲学现实化的本性,使得马克思哲学能够成为后黑格尔哲学的典范。基于从历时态上梳理马克思哲学历程的研究较多的现状,我们这里不再具体阐释马克思的哲学历程与哲学现实化的内在一致性,而是着重从共时态上来看马克思实现哲学现实化的方式。
首先,在哲学和其他理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等的关系中实现哲学现实化。其一,哲学与社会理论、历史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从而解释、干预、影响、改变现实世界。其二,哲学与无产阶级结合,既推动了无产阶级的解放又实现了哲学现实化。“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10](P214)其三,哲学通过彻底地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论掌握群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P9)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这样哲学就通过人民群众发挥了改造历史的作用。
其次,通过哲学的视域转移、主题转换、功能变迁和目标转向等实现哲学现实化。黑格尔的现实的哲学之所以无法实现,主要在于他把现实归于理性,而在由客观理性和思辨逻辑编织而成的冰冷的范畴王国里鲜活的生活世界却消失不见了。在马克思那里,哲学现实化的研究范式首先就是实现了哲学的视域由抽象的思辨王国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向;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理性”,并且要求把批判“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问题”。[6](P6)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哲学的主题转向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并在现实资本主义批判中,探寻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传统哲学倾向于对既在事物的审视、注解和论证,是注重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认为哲学不仅应该解释世界,而且更应该坚持反思、批判、超越,为现实世界提供前导性的理念,从而引领时代发展,发挥改造世界的功能。马克思没有以另一个哲学体系来代替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控制劳动的逻辑的深入批判,致力于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把其哲学目标最终定向于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最后,马克思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哲学的提法,也鲜明地呈现出其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如哲学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理论;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哲学是与艺术、宗教、实践不同的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哲学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头脑;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哲学是关于人的外化即人的实践活动的科学;哲学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等等。
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系统阐述了哲学现实化理论,是马克思的实践观的真实意蕴和实质所向,是马克思对近代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双重超越,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从哲学史上看,对“哲学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既没有始于也不会终于马克思。例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潜能”与“现实”的关系已经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黑格尔在《小逻辑》中也这样说道:“哲学的内容就是现实”,“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性”;[11](P45)海德格尔的“此在”使人与存在融合为一,“思之事”以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代替了传统哲学对事物本原的形上追思。然而,只有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现实哲学化的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全面开启了哲学现实化的研究范式转型。这一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当代性:一方面,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通过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继承与发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前苏联和我国的革命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理论作用。如恩格斯曾指出,“现代唯物主义,否定的否定,不是单纯地恢复旧唯物主义,而是把两千年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思想内容以及这两千年的历史本身的全部思想内容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上。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它不应当在某种特殊的科学的科学中,而应当在各种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12](P481)列宁也指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哲学没有任何单独存在的权利,它的材料分布在实证科学的各个不同部门中间”。[13](P379)实际上,“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14](P467)毛泽东则要求“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5](P53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它的主要特点,也是紧紧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和实践,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现实化。另一方面,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对于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对于处理我们哲学研究中的文本解读、对话研究、现实研究、基础研究和中国化研究的关系,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特色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总之,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是一个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的研究理路。
[1]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贺麟.黑格尔哲学讲演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M].李秋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 列宁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4] 列宁全集[M].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5] 毛泽东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孔 伟]
From Hegel to Marx’s Philosophical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Reality of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of Reality
Wang Haibin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Beijing 100091)
Hegel; Marx; reality of philosophy; philosophy of reality
The different answe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reality formed two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paradigms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reality of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of reality. The former paradigm focused 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philosophy to abstract and to enhance and Constructed to explain the philosophical system of the world, and Hegel is the synthesizer. Marx criticized the theory of purely forwarding of real life to philosophy,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long with the time trend. Opened up the functions of philosophy to change the world, and completed the reality of the philosophical paradigm of philosophy. If Hegel had completed the logical form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ical paradigm to explain the world, the philosophy of Marx opened up the road of reality, which is a model of post-Hegelian philosophy.
王海滨,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 1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