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恋爱期间心理变化与差异
2016-02-05吕瑞娟
吕瑞娟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1
男女恋爱期间心理变化与差异
吕瑞娟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男性和女性在心理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此差异性在婚恋中表现尤甚。本文笔者针对男女恋爱期间心理的变化以及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指导青年男女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关键词:男性;女性;恋爱;情感
恋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行为,它指两人在内心对对方形成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伴侣的一种情感。人类在恋爱过程中,大脑都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一元胺[1]。然而,男性和女性在恋爱时期的心理存在着诸多差异。
一、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一见钟情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了解和交往都始于相识。有些是最初接触没出现太多心理变化,接触很久萌生出来的好感,我们称之为日久生情。有些只见过一面便情愫顿生,我们则称之为一见钟情。女性在择偶时往往比较慎重,会更为注重男性的内心世界。与女性不同,男性更容易被女性的外貌、长相吸引,更容易对女性产生一见钟情[2]。
二、男性在恋爱中自尊心没有女性强
恋爱时,男性对在遭遇了对方拒绝时候所带来的尴尬并不十分在意。即便是在表白过程中受挫,他们大都会通过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从而实现自我心理上的平衡。女性则不然,她们在整个恋爱过程中往往表现得极为敏感,拥有很强的自尊心。
三、男性求爱时积极主动,女性则偏爱“爱情马拉松”
恋爱初期,男性往往更为主动,敢于率先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速战速决。而女性在恋爱时候思考更多,往往喜欢迂回、间接的方式,把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更有些女性喜欢把感情隐藏在内心深处,形成所谓的暗恋。
(一)女性情感比男性更为细腻
恋爱中,男性大都比较粗心,对于女方细小的心理变化不能察觉。这是因为男性只会抓大的问题和方向,而对于小细节把握较少,因此在恋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女性情绪变化很大,男性面对这些突变不知所措的状况。而女性的心思更为细腻,善于观察对方的心理反应,喜欢对男朋友关怀备至。同样的,她们也要求对方的言谈举止都要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当男朋友粗心大意没有顾及到她们感受的时候,或者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让她们大为伤感或者火冒三丈。
(二)男性的戒备心理没有女性强
在恋爱过程中,男性的戒备心理远远少于女性,大多数男性在刚刚开始接触女性的时候,对对方几乎不存在怀疑的心理。而女性则大为不同,她们在恋爱初期能够十分冷静,常常喜欢抱着审视的态度观察对方对自己的感情是否真挚,乃至考察对方的家庭细节等,唯恐受到欺骗。因此,在恋爱初期,女性大都抱有较强的戒备心,显得小心翼翼。
四、男女在恋爱中应当如何相处
很多时候,男女双方在恋爱之后,总想着从之前两个单一的个体变成一体,恨不得做任何事情都腻在一起。殊不知,男女双方正确的恋爱观必须建立在独立的人格上。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本身就存在诸多差异,因而在恋爱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时,便需要男女双方能够直面差异,实现有效的沟通。
首先,在恋爱中,男女双方需要保持自然、庄重和自我悦纳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向对方表现出真诚关心。任何一方的局促不安以及自卑心理都由自我不接纳引起,都有可能造成关系的僵化,因此,多发现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过分强调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哈佛大学幸福课堂上,沙哈尔博士说到,我们的情绪都会在短暂的波动后回归原点。如果我们不努力提升自己,哪怕对方再有幸福的能力,我们的幸福指数也会回归到自己的基点。所以在恋爱过程中,男性和女性若想要别人接纳自己,首先应当学会自我接纳,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论是和同性还是和异性。你必须要懂得如何让别人知晓你的特质,平常也要用礼貌、热心、温和亲善的态度对人。男女之间有许多冲突常常产生于双方的差异。因为彼此的基因、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会造成对同一件事情理解上的偏差,很多时候我们说出一些话,其实一点恶意也没有,可经过对方加工后便会曲解我们的意思。所以我们说话时要考虑的,并不是自己是否有恶意,而是对别人是否会造成伤害。由此可知,人际间的沟通是非常需要技巧的,要能够真诚、细心地去感受对方。另外要注意的是,当冲突开始时,切记言语不可太过夸张,更不可对其一切全盘否定。
最后,男女之间的感情要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双方更要学会理智且增强自制力,对“性”要有正确的了解。它分为三个面向,1、生理(生殖能力与身体器官);2、心理(爱、亲密的表现,在适当时候表现出来);3、社会(彼此的承诺是为自己行为负责任)。对“性”要有正面的认识,成熟的爱情是彼此都能成长,而不是贪图一时生理的享受。双方应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实现协调;对“性”除了应有基本的认识之外,对于婚前性行为应该要随自己的状况而决定,同时,男女对于“性”的需求不同,是男女都该了解而并共同面对、解决的。
人类的社会是由两性一起建立的,如果女人一直在改变,不管接受与否,男人都要改变。成长常是痛苦的,但是不痛不长。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带着这些感受和认知,试着勇敢去恋爱吧!
[参考文献]
[1]冯晓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征及原因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陈沛然,汪娟娟.基于社会化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2).
作者简介:吕瑞娟(1984-),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行为,人格。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1-02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