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开放存取之我见
2016-02-05曲杰
曲 杰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00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开放存取之我见
曲杰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微信开放存取是指科研人员将论文、专著、图书、演示稿、课件、数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学科服务微信平台中,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推荐方式供读者免费阅读、下载、保存和利用。
关键词:微信开放存取;推广阅读;高校图书馆
一、微信服务的现状
1.全国高校还没有专门的学科服务平台。仅有电子科技大学拥有专门的学科服务微信平台,即便如此,该平台也未提供任何服务内容;2.仅发布信息,不提供拓展服务。多数图书馆仅将微信平台作为信息发布的一种补充形式,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层次开发;3.提供服务有限,形式大于内容。一些图书馆的微信账号不但没有服务,而且常年不推送任何信息。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从去年11月11日关注至今,没有任何形式的信息推送;4.图书馆界对于微信的关注,以“211工程”的116所高校为例,截至2014年11月,拥有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有70所,占到总数的60.3%。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共得到98篇切题文献,其中2014年的文献更是达到了84篇,占总数的85.7%。
将微信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方面的研究则屈指可数,只有南开大学匡登辉的一篇题为《基于微信的学科服务营销研究》的文章
二、微信服务的可行性
1.众多自媒体账号证明,学科服务所需的信息发布、交流互动与多媒体承载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均具备;2.群聊、基于用户分组的信息推送等功能,满足了学科服务有关个性化与专业化的要求;3.高校微信用户基数大;4.高校图书馆学术平台功能丰富;5.高校平台成熟度与无线网络的高覆盖率;6.利用手机获取信息,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三、用微信如何推广阅读
1.微信公众平台,为读者提供了3种信息分享方式,即朋友圈、群发信息以及微信群聊。2.读者通过注册登录访问学术服务微信平台提出需求,然后通过学科馆员审核通过,并对读者述求进行编辑处理,再根据平台信息整理收集,最后通过微群将信息推送到学科服务微信平台,读者通过微信工具条微信支付获取所需信息。3.微信公众平台还为用户提供了用户管理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学科背景或研究层次将其分组,在群发信息时,向不同分组的读者推送有针对性的推广信息资源,指导读者阅读。4.微信公众平台还能为用户提供了在线课程学习,以不同形式组织在线视频课程,以数据库为单位的系统化课程组织,以知识点为单位的碎片化课程组织,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的课程组织。5.微信公众平台还能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即可以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解决普通咨询问题,还可以利用微信群聊功能——组件服务团队,满足深层次需求。
四、微信平台应用于学科服务需注意的问题
(一)平台推广问题
首先,线上推广。包括图书馆主页、官方博客、官方微博以及各类社交网站的官方平台。其次,线下推广。包括依靠在图书馆、校园内摆放和张贴各类展板、海报等。最后,物质激励。
(二)平台类型的选择问题
首先,用于学科服务的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而非单纯的信息推送,而且可以通过基于微信群聊的学习小组推送信息加以弥补。其次,微信支付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付费性质的学科服务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以对认证后的服务号所能提供的9种高级接口进行系统开发,为读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体验。
(三)读者的黏性问题
首先,在高校图书馆宣传攻势下关注微信平台的大部分读者,有些并不了解学科服务,也并没有通过微信获取学科服务的意识,因此读者粘性相对较低。其次,读者基本的渴望是平等的沟通交流与需求的被满足,一味地推送信息,会导致读者不堪其扰,从而降低其与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粘性,并最终离开
(四)信任度问题
首先,对平台本身真实性的信任。其次,对平台信息可靠性的信任。
五、微信平台应用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
首先馆员素质,图书馆员必须要在信息素养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能够担负自身的新职能。未来专业化的图书馆员应具备知识产权、开放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媒体制作、教学设计,以及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
其次读者服务,新媒体时代多形态的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使读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实体服务,要求服务形式上呈现三维空间效果,使其能置身各种不同形式信息的包围之中,全方位感受和体验服务成果。图书馆必须提供多样化服务来吸引用户参与,如社交媒体、小插件、移动应用等,为信息检索和利用提供更多真实体验。
高校微信开放获取平台的建立,可以成为依托于互联网的新的学术资源交流共享的方式,进而成为一场利用互联网推动学术成果自由传播的运动,并从最初单纯应对学术出版的危机发展为对学术交流与传播机制的反思以及流程的再造。
[参考文献]
[1]杜辉.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报告[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杜洋.关于开放获取的发展与未来的报告[D].沈阳师范大,2011.
作者简介:曲杰(1969-),男,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1-02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