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探讨
2016-02-05陈荣伟
陈荣伟
(贵州省长顺县冗雷中心校 贵州 黔南 550700)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探讨
陈荣伟
(贵州省长顺县冗雷中心校 贵州 黔南 55070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客观地分析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性和价值性。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数学教材无论从内容和呈现方式不是练习题的设计,都给人的感觉是以耳目一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客观地分析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性和价值性。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教学实践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如教学《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有的同学为什么能两次都站起来?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也可以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然后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揭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方面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了学生原由的知识和经验。
2.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单元主题图”创设真实的情景,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场景,“用盆花布置校园”、“篮球比赛”、“跳绳活动”等具体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活动中的“余数”现象,体验数学气息,感受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或者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可以让学生用图片代替花盆,每5个图片为一组分一分,动手摆一摆,边摆、边想、边观察,使学生看到,可以分成4组还剩下个,不能正好分完,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个就叫做余数。这样学生在参与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并总结出了学习方法。但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力求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数学教学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一个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可以发给每个学生同样大小的圆形纸,让学生折出它的 1/4,并涂上颜色,说一说自己折的1/4的含义,再选几种不同的折法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他们的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是圆形的1/4;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同时在折纸活动中,对不同的折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4.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材“做一做”中有一幅购买食品的情境图,一边的同学提出:“我有10元,都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瓶,还剩□元。”解答这个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图中都一一呈现并且是确定的,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另一边同学的问题:“我有20元,可以买些什么呢?”由于要买的东西没指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所以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对这个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想买的食品,算出所买食品的价钱。这里学生所买食品的种类可以只买一种食品;也可以买其中的两种食品,还可以买其中的三种食品,而所花的钱正好用完,也可以还有剩余。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这就是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开放的氛围中大胆的想、说、做,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参与探究数学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小学数学要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把课堂实施过程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的广阔平台。
[1]《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