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的认识
2016-02-05梁超锋胡梦珂1
梁超锋 胡梦珂1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关于对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的认识
梁超锋*胡梦珂*1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辅相成,彼此相互促进。目前,我国社会教育相对来说发展的还不够完善,有着较大的发现空间。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对我国社会教育实践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教育;社会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也愈加的明显。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教育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同时也是的社会教育受到日益的重视,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历史必然性,加大对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的学习,并且从中得到启示,从而指导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强调通过社会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培养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观念等,使得个体作为社会成员更加的丰富和多样。
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受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中有关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之合理的利用,不断的丰富社会教育思想。他强调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比如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等等,但是根据我国独特的国情,对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的应用还不到位,还不够深刻。不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马克思教育思想将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延伸和加强。
二、加强马克思社会教育的措施
(一)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建设
加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建设,使其更加合理、理性,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要不断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社会生活教育、社会环境教育以及职业技能教育。使各个方面彼此贯通,相互促进,发挥更加立体,多层次的作用。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尤其是在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经济发展还有待提高的中国,但是,不能否认,我国目前社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旧任重而道远。
(二)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人类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才能够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来保障建设更高水平、多样化、丰富性的社会教育体系,为社会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生产力制约着社会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质量等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和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显然意见,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说具有生产关系的形态,由生产力决定,并起到反作用。
(三)加强主流文化建设
积极学习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社会意识可以多样化、多元化,但是主流意识形态只能一元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拜金主义、唯利思想等的产生在社会上掀起一阵不正之风,一些青少年甚至盲目崇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嗤之以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必须加强引导,培养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先进的部分,并且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三、马克思社会教育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使得更多的人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形形色色教育理论的不断传入,不能否认的是这些教育理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思想日益多元化,部分西方国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一些意志不坚定的群众开始或已经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动摇。因此加强社会教育,有利于巩固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给广大人民群众打上强心剂,并且能够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创新大众化。
(二)促进我国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十八大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就现实情况而言,社会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学习和加强马克思教育思想有助于我国社会教育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从而促进社会教育实践的发展,同时实践的发展又能查漏补缺,对理论产生积极能动的反作用,并且又能使得理论得到发展,彼此相互循环。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及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暂时的,而社会教育却是永久的。社会教育能够克服前两者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普及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知识。借助新兴媒体进行宣传,能够帮助社会成员对社会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人们的素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
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社会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党对社会教育事业的领导,同时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优化社会教育环境,使人民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龚超.马克思对西方社会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10-15.
[2]李绍伟.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3]卢维良.论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的当代意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06:112-116.
[4]李仁卿.关于推进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研究的思考[J].学理论,2014,03:176-177.
*作者简介:梁超锋(1993-),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师范大学,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胡梦珂(1994-),女,汉族,河南新郑人,河南师范大学,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A849;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2-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