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性修养中的基础作用
——基于党革命与建设历史之上的研究

2016-02-05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广大党员马克思主义

柴 鹏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性修养中的基础作用
——基于党革命与建设历史之上的研究

柴鹏*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400054

理论学习、意识培育以及原则践行是党性修养的三个重要方面,而纵观建党至今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加强党性修养奠定内在基础、指明基本方向、提供基本动力。

党性修养;传统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

党性修养对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而言是一项重大而又系统的工程,本文将在结合中共党史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理论的学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加强奠定内在的基础

“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1]是故在当前举国上下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背景下,要想加强党性修养以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来提升其党性修养的水平。而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就必须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不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除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奠定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外,更要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去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即要深入学习和践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具备当下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尤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在于它是在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实现了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相结合,更是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融合。

红军长征之后,党中央所在地基本上固定在了延安,中国共产党遂具备了潜心研究和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的时间精力与环境地点等条件,直至建国之前的这段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也积极地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无论是《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哲学思考,还是分析抗日战争的《论持久战》,亦或是指明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新民主主义论》,这些里程碑式的理论探索无一不是在基于中国历史演进与民族文化内涵特征的前提下,将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以及传统思维模式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融合来加以进行的。而建国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则表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越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加具有科学性,我们党在理论上对中国建设的认识就更加切合实际,广大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践行也就更加深入。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对于在当前新常态下加深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践行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环节,是故其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方面,也发挥着内在的基础性作用。

二、意识的培养:为理想信念的树立指明基本的方向

强化党员意识,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仰,培育科学理性的思想价值观念是党性修养极端重要的一项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和遵守党章这个问题曾经撰文指出:“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2]因此,思想意识培养工作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又一个关键环节。但在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规划以及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使得我们党执政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决定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秉持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直理性的思想价值观以及继续坚定自身的党性意识和原则信仰,最终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有效地应对挑战、抵御威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原则的至上追求,对文明礼仪的一贯坚守,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古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以道德礼仪为根基的核心思想价值体系,中国古人无论是日常生活之中的言行举动还是在事物认知与评价标准方面都拥有了牢固的“以德为本”的价值倾向。

正是这种价值倾向,塑造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品格,维系了古代中国的长治久安。而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党的革命先辈们基本上都是在旧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重视德行修养的传统社会氛围与讲究文明礼仪的传统社会风气依旧在无形之中塑造了它们淳朴敦厚、坚毅顽强的良好品格,再经过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的科学教育和思想武装,他们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拥有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步形成了爱国忧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奉献终生的博大胸襟与价值追求,党性意识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正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这份信念信仰和胸襟追求,中国共产党挺过了大革命失败的难关、经受住了土地革命期间的挫折考验、渡过了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曲折年代,最终能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文革”之后的那种严峻艰苦的环境下实现民主革命和改革开放新革命的伟大胜利,引导国家与民族重获新生。由此可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熏陶的革命先辈们从品德与行为上真正具备了加强其党性修养的内在基础,即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性格、品格使得他们在思想与行为上更容易接受与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更容易坚守和践行民主革命的信念与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故对于党性修养中意识的树立与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其指明基本的方向。

三、原则的践行:为信仰的坚持与实现提供基本的动力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谈起马列主义的态度时,曾说道:“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3]党性修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党性意识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培育树立,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点滴言行当中来。因此,在我们平日的言语举动中,坚持道德原则、落实党规党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贯彻共产主义信念以及加强党性修养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而党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则表明,积极践行党的宗旨原则、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此提供基本的动力。“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对道德原则的坚持和文明礼仪的践行,古代中国始终追求将“以德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实处、落实在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社会思想文化的每一个细节方面,上至将相王侯的治国理政、下至寻常百姓的耕种作息,无不以此为建国安邦、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故在加强党性修养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除了能够让广大党员干部从精神心理和文化情感上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之外,更会帮助其形成求真务实、勤恳实干的优良作风与良好品行。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九十五年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不难发现,党的革命先辈们无论遭受再大的打击、经历再苦的磨难,都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原则立场、履行党员的责任使命。从建党初期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有过领导工农运动的困难、有过国民党右派势力摧残压迫的打击,共产党人对此敢于面对、勇于牺牲;在国共第一次内战期间,不论是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的成功与失败还是红军长征时的无比艰辛,在炮火和血泪面前共产党人艰苦卓绝、英勇抗争;从抗日战争到第二次国共内战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敌后战场的开辟、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朝鲜战争的家园守护,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大义与家国天下不懈奋战;而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至今,不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失误还是改革开放的规划探索,共产党人始终一马当先、奋力开拓。可以看出,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熏陶的中共老一辈革命家在接受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以来,无论环境多么艰苦、生命多么垂危,一直都能够坚守党性意识、践行党的思想,正因为他们的这份坚持与践行,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丰功伟绩、铸造了荣誉辉煌。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其对道德践行的内在追求,在党性修养方面,它能够为践行党的原则、坚持党的信仰和实现党的信念提供内在的基本动力。

四、结论和行动: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

总而言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培育党性意识、树立科学理性的生命价值观以及践行党的思想原则,是加强党性修养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方面,从知识的学习到思想价值观的树立再到社会实践的检验,以及在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学习到的新知识和不断树立的新思想再重新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等,三者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基于党革命与建设的历史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方面都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故对于党性修养,它也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毛泽东曾指出:“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3]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5]而党规党章也规定:“广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使廉洁自律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理想信念宗旨“高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6]由此可见,理论的学习离不开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而意识的培养和原则的践行更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在的支撑。有鉴于此,党和政府务必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程,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知识、树立意识以及践行原则奠定内在的文化基础。通过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基础作用来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这是立足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选择,也是基于党革命与建设历史之上研究得出的结果。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401.

[2]中国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1: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800,801.

[4][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整理: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2,3:3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0:131.

[6]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10:3.

柴鹏(1991-),男,山东济南人,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D261

A

1006-0049-(2016)15-0050-02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广大党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七〇五所广大党员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向广大党员拓展 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