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

2016-02-05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
关键词:幸福感辅导员职业

景 娜

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

景娜*

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榆林719000

本研究以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其定义、特征、作用以及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肩负着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然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与其工作效能关系紧密,因此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本研究旨在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高校辅导员扮演着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之一,是一支关系到党和国家稳定繁荣发展的管理队伍,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研究提高职业幸福感的实现路径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观幸福感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与体验,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主观幸福感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主观性等特点。主观性指评价者根据自身所定的标准来评估;稳定性,为长期形成的生活满意度,故相对稳定;整体性为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具体来讲,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是辅导员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的持续、稳定的快乐体验。由于其职业特性,辅导员的幸福感有具有如下特点:精神性,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并对这一群体开展思想指导,道德交流和人生指引的过程中实现其自我价值;延展性,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将会贯穿其一生。

高度职业幸福感有助于激发辅导员的工作动力,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在我国,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不少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与其工作热情、工作投入、工作成效等紧密联系。可见,帮助高校辅导员培养职业幸福感不仅有利于提升其工作的成就感,而且有利于深化工作成效、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总体来看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点

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工作内容庞杂,工作对象数量大,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且成效显现过程长。以上因素会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对其产生心理压力,并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辅导员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需要服从学校多个部门的管理,接受多重领导,同时,还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这样的多重管理模式极易导致辅导员无所适从,产生职业倦怠。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水平低

当前高校普遍对辅导员的认可机制和奖评机制尚不健全,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尚未成熟,因此多数辅导员对前途感到迷茫,自然会将学生工作作为跳板。相当数量的辅导员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工作上使命感不强,责任感缺失。此外,学校对于辅导员的专项奖励力度相对不足,一般来说,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专业化建设相关政策较少、支持力度不够。辅导员普遍认为自己没有发言权,因此很难在工作、科研、行政、教学等领域享有同等的岗位性和发展性资源,这也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辅导员的敬业和服务意识逐渐淡化,敷衍情绪滋生。

(三)辅导员社会认可度低

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仅起到辅助作用。辅导员虽然名义上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但在工作和利益分配中往往排在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之后,并未享受到同等薪资福利。另外,在校内和校外,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缺乏相应的社会认可度和关注度,因此其工作的价值感也不强。

(四)经济压力较大

高校辅导员的工资收入在高校工作人员中仅处于中等水平。很多高校不给辅导员提供代课机会、且对口科研项目少,因此直接影响了工资收入和职称提升。此外,其所得福利相对较少。他们工作繁杂,需要参与学生活动,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经常加班才能把工作做完,而这些都无法折合课时,鲜有回报。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婚姻状况

一般来讲,男性辅导员受婚否状况影响较小,而女性辅导员在结婚前拥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干劲十足,而在婚后会受到家庭及子女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注意力转移,鲜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已婚者来自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较大,而未婚者则不需要面对此类压力。因此已婚者的工作满意度就很可能低于未婚者,并伴随较多的消极情绪。

(二)年龄

不同年龄阶段的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存在差异,年轻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一般高于年龄较大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年轻辅导员由于刚从事这一职业,他们拥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并在工作中体现出充足的精力和干劲,因此对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然而当工作时间变长后,之前的工作热情和新鲜感也随之消失,且面对工作内容的长期反复和工作环境的单调乏味,极易造成个体对工作的抱怨和淡漠,满意度明显降低。

(三)学历

不同的学历层次使得幸福感指数存在显著差异。辅导员在收入水平、专业化的发展等方面可能都会比同等学历其它职业的工作人员略逊一筹,因此辅导员难以在这一岗位上显现出自身优势。而本科学历的辅导员,他们能在高校工作已属不易,因此较为珍惜这样的任职机会。近年来诸多高校已经将辅导员的学历要求提高到了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在新形势下,本科学历的辅导员对于自身的职业认同度也就相对较高。

(四)任职情况

不同类型的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存在差异。通常来看,兼职辅导员幸福感指数高于专职辅导员。由于兼职辅导员只需应对基本的日常相关事务,学生管理事务只作为其工作的补充,学校不对其进行严苛的要求,因此兼职辅导员较其他专职辅导员压力感更弱。而就收入情况看,兼职辅导员与全职辅导员并无显著差别。专职辅导员在薪资待遇、社会支持等方面对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情况表示不满意,他们要求自己的地位得到相应的尊重。

(五)学校类型

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幸福感指数高于高等专科学校的辅导员。与本科学生相比,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普遍素质较低,并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需要结合他们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工作的难度。在这类学校中,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可能会更加严格,多数会效仿中学模式。辅导员作为管理学生的主要力量,为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辅导员肩负着监管学生行为习惯的重大职责。但此项工作难度较大,加之领导的不断施压,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会相对低一些,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较多的消极情绪。

(六)职称

不同职称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指数不同,在整体幸福感上有显著差异。无职称的高校辅导员幸福感显著高于中级职称的辅导员。但随着职称的升高,满意度便呈现下降趋势。原因可能在于伴随着职称的上升,其待遇也会相应提高,但与同职称的专业教师相比,他们的收入还是较少,然而更为繁杂的工作性质并未改变。所以职称越高,其不满情绪会逐步加剧。

(七)收入

收入通常与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成正比。

(八)带班数量

带班数量与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指数相关。带班数量越多,辅导员的幸福感指数就越低。

四、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加强人文关怀

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应首先加强人文关怀。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复杂,时间长,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这种高压之下,不仅对辅导员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更会产生心理负担。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这一群体的人文关怀。首先,高校应努力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积极了解其真实生活,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其工作特点,学校可以开展辅导员心理教育座谈会,普及一些排解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以保证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其次,我们要转变全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认识,积极宣传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作用,增进理解和支持,在尊重其劳动成果的同时,使其感受到社会的认同,着实让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存在感。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各方应改变对辅导员的职业期待,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个人、老师、家庭、社会的共同培养,而非辅导员一人职责。

(二)给予经济支持

从目前各高校的现状而言,辅导员的专项经费与专职教师相比,相差甚远。针对此现状,首先应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奖励激励制度,如采取开展辅导员能力竞赛,评选年度优秀辅导员等形式,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使辅导员增强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外,应提高辅导员日常工作范围外的工作补贴,绩效津贴,给予切实的经济支持。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也应该获得同等培训、学习、科研交流和深造的机会,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因此,在这一方面学校也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三)重视技能培训

不同于专职教师的是,辅导员工作缺乏丰富的专业书籍作为工作指南,而且辅导员工作本身内容多且复杂,而这更要求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高于一般教师,因此我们应将辅导员的工作趋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首先,辅导员主要负责处理学生事务,因此交际能力是考验一个辅导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提高辅导员的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其次,辅导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检验辅导员工作的另一标准。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也不容忽视,这些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而学生是否能够成长成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对辅导员的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四)拓展职业前景

辅导员工作本身是一个前景相对狭窄的职业,它不像高校专职教师拥有明确的职称、职务晋升空间,有清晰的拼搏方向。因此我们在肯定辅导员工作的同时,也要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学校应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确立属于高校辅导员自己的职称晋升制度,给予制度和政策保障。而针对一些专业知识强,学术研究精的辅导员也应合理调动,让其才华有条件、有平台、有空间去施展,从而更好的实现其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

(五)加强辅导员职业教育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体现,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建立职业幸福感的指向标。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坚持和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肯定并热爱辅导员工作,加强人格修养。不断通过自重、自醒、自精、自励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完美道德,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努力适应新形势,做一名幸福感十足的高校辅导员。

五、结语

总之,高效乐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将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和社会要给予辅导员真切关怀与支持,更加深入细致地体察辅导员的职业现状与特点,进一步加强对其人文关怀、经济支持、技能培训和前景拓宽等。同时,辅导员也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通过明晰角色定位、建立合理职业期待、完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和自我提升,不断培养和增强职业幸福感,通过自己的付出开创一片幸福心田。

[1]詹雪芳.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

[2]毛芳才,莫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培养探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2(6):67-70.

[3]沈晔.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6):91-95.

景娜(1987-),女,汉族,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6-0049-(2016)15-0070-02

猜你喜欢

幸福感辅导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职业写作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幸福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