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2-05杨英
杨 英
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教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杨英*
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教育系,贵州铜仁554300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探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在考察过程中发现,高校公体课程:教学方法传统落后、教材编写不合实际及成绩评价方法单一。对此,本研究提出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优化教材的内容结构和课程评价方式,从单一转向多元的建议。
高校公共体育;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潮流,高校公共体育课在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以一种新型的姿态出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不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还共同担任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体育活动来增强体质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奠定必要的基础。在高等院校这个“生态系统中”,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它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态体”,不断影响着学校生态的方方面面。根据实物的发展规律,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也需要一个发展时段,方可走向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出好的办法,化解教学中出现的矛盾,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这个“生态体”的“生态位”价值最大化。
一、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法挫伤了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只管去教,学生只管去学,教学组织形式显得陈旧而封闭;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都处于“要我学”或“不得不学”的被动位置,忽视了大学生的兴趣发展和能力培养。这样,长期以来就会挫伤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师说我听”“师教我学”的严肃性,没有一些不可缺少的课堂活跃气氛,缺乏激情。实质上,这是一种很形式化的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都只是忙于应付各自的“任务”,老师没有认真去想我要通过教学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学生没有想过我要在课堂上得到什么。老师没有激发出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相反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需要我们体育老师认真地反思一下了。
(二)教材编写不结合实际导致教师研究素养发展滞慢
现在高等院校里使用的公共体育课教材,版本很多,说明体育课程的理论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如果你留意这些教材的具体内容,变化几乎是很小的,作者模仿编写的能力较强,创新的能力不见有所提高。有的学校编写的教材没有结合本地实际,如:专科生在校时间是3年,本科生在校的时间是4年,但其学习的体育课程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此,单一性体现在只知道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时生搬硬套,不结合实际,还说是遵循课程改革标准要求的。可是,“标准”同时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地区和学校实际)编写适合教学的教材,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说,教师是愧疚的,我们只看到了课标的某个方面,而没有去研究课标的精髓,认为只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修修改改,就能搞好教学了。这样一来,教师被“单一化”教材思想给“忽悠”了,为自己找了个借口。随之科学研究水平得不到提高,相反走下坡路了。于是公共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单一,不能体现学校的特色,未能培养大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满足大学生的活动需要。
(三)单一的成绩评价方法打击了大学生的信心
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公共体育课程成绩的评价要多元化,即从身体健康水平、运动参与能力、运动能力、心理健康标准及社会适应性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现在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多数是对某些项目进行测试,运用传统的百分制,最后得出一个总分,即:体育成绩=考试(项目)成绩×70%+平时成绩×30%。这样会出现有些学生平时很认真,但碰到所测试的项目恰恰是他们不擅长的,其成绩就会不好。相反,有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就拿到了好的分数。单一的成绩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大学生对某一个学习内容或在某一个学习阶段的态度。这种考核是不科学的,它会导致大学生付出了努力而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时间长了,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就会失去信心,积极性和自觉性都会受到打击。
二、解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近些年来,中共中央与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切实强化高等院校的体育工作。“健康第一”的理念不仅是对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定位,也准确地反映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本质,表明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与追求。健康概念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社会个体与社会群体的方方面面。高校是个体(大学生)成长重要的地方之一,在这里大学生的许多观念得以养成,行为习惯进一步得到规范,他们面对的事物越来越复杂,逐渐会感觉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因而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和一颗健康上进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应该立足于实际,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淡化“训练教学”的观念、克服教育的片面性;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力求做
到因材施教;从多维度创建机会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鼓励学生多学习健康的科学知识;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结合实际优化高校公共体育教材的内容结构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有些单调,但大纲主要是提供一种“理念”,并且不作统一要求。从教材内容结构上看,地方性教材、自编教材等都有一定的比重,这为教材内容结构的优化组合提供了依据。以往只是按照大纲要求教学的观念受到了冲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创新性,贯穿“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大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要突出地方(本校)特色,弘扬地方文化,推动地方教育发展。据此,高校需吸纳地方有影响力、有民族特色、有推动作用的运动项目,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视域,为他们接触社会创造条件。结合实际,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适当调整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内容发比重,让教材内容结构得到优化组合。
(三)课程评价方式从单一转向多元
前面说过“单一的成绩评价方法”打击了大学生的信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就是:利用学生评教。这种方法尊重学生,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运用该方法时,(1)需加强对公共体育课学生的评教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认真公正评教是对自身体质健康水平得以提高的高度负责;(2)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要合理制定并严格遵循。评教指标力求科学化,合理化;(3)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公共体育课的监督管理,不仅要对体育课授课教师的课堂进行实地监管,体育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学期结束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来进行检测。
杨英(1989-),女,侗族,贵州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足球训练理论与实践。
G831.3-4
A
1006-0049-(2016)15-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