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控制和利用
2016-02-05唐何易
唐何易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控制和利用
唐何易*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铜仁554300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成因是由于认知主体的差异和信息传递中的变异所引起的;体育教育中学校与体育院系之间、体育院系内部、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出增强高校体育教育中各角色之间的交流意识、实行信息透明制度、建立教职工与学生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育教育中宣传“以诚立业”的思想、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等是控制和利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有效途径。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可以找出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漏洞,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体育教学;信息不对称;控制;利用
我国2010年《新课程》改革以来,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体育教育提出了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如何切切实实,科学合理的贯彻这一思想成为了我国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按照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角色可分为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围绕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某个角色而存在的一切称之为环境,各个角色他们都有着不同从业经历、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而这些经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一个信息从一个角色到达另一个角色要以教学环境为前提,经过输出、交换、输入三个流程,但由于各个角色经历的不同,就会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所谓“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是指市场交易中参与交易的双方在掌握信息上的不平衡状态,即参与市场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因而具有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骗的动机。信息不对称理论原产生于经济学领域,而后被引申至情报、职业技术教育、劳动市场等领域,目前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成因
(一)认知主体的差异
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着管理者、体育教师、学生三种角色,他们都是信息的产生源或认知主体。由于不同认知主体拥有的信息传递渠道或信息搜寻能力的不同,导致了拥有信息渠道和能力优势的可获得比他人更多、更全、更准确的信息。
(二)信息传递中的变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随着认知主体所处阶段的不同或信息传递阶段的不同,会导致信息呈一种递增或递减的形式产生。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面对不同主体所处阶段变化或认知水平的变化,信息传递中会发生变异,由此便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如高校各个年级学生体育教育水平会随着年龄和体育知识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教师如不及时把握就会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一)体育院系与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众所周知,体育院系具体分管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而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进行管理和服务,他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行政部门管理着体育院系,其负责课程安排、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由于体育院系和学校行政部门的职责和职能的不同,学校体育系比学校行政部门掌握了更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更了解本学科学生的学情;而学校行政部门比体育院系掌握了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信息。由此两者之间便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现象,而这种不对称现象会造成学校制定政策、方针时不科学、不全面,同时,体育院系实施体育政策时不能全面的把握学校的方针政策,容易使得执行方针、政策时流于形式。如体育课程排课时,学校行政部门未充分考虑场地器材情况,把体育课程在某个时间段排得过满,造成器材场地的“供不应求”。
(二)体育院系与其他院系的信息不对称
学校是各个院系组成的集合,他们是一个整体。学校内部由于分工体系的不同,会引起同意权力的产生,即教育生产“不自足”,为维系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产生的权力。目前,学校很多学科都实现交叉,体育教育要发展势必也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互动交流,古语有云:“隔行如隔山”,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行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在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不单要懂得身体的教育,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就强调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动。这是由于各个院系专业方向的不同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产生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院系内部的信息不对称
体育院系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包括了体育院系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关于体育院系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体育院系内各个领导分管部门的不同而造成,如果系部内的领导互不通气容易影响领导之间的合作协调,由此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关于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通过上令下达、下传上应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的,如果在这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机制中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由此可能会造成教职工与院系领导之间关系的疏远,教职工工作不积极,效率低下等。关于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和科研的主体,而每个教师的专业、学识、能力都有所不同,如果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就会影响教学的有序性、影响教师之间和谐关系。如教学计划制定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教学实施时容易出现器材、场地的冲突。
(四)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体育教
师要合理有效的实施课堂,必须充分备课,其中就要求教师了解学情(年龄、兴趣、知识水平等),做到因材施教。这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但由于体育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渠道远远优于学生,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现象容易引起体育教师的职业懈怠和学生课堂缺勤。
四、高校体育教育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控制和利用
(一)增强高校体育教育中角色之间的信息交流意识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而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体育教育活动究其实质是信息活动的过程。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各个角色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信息,而后明白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并能找到获取信息的渠道。这就需要体育教育中的角色增强信息交流的意识,管理者、体育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建立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机制。如对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学生进行定期、定点的培训,在培训时设立有利于体育教育的相关问题,三者之间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
(二)体育教育中实行信息的透明制度
体育教育中信息的透明指的是信息的公开,使信息的获得更加的方便快捷。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到社会关系的稳定不在于社群之间的感情,而在于了解,学校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预先假设”,其是一个微型社会,学校这个微型社会的稳定同样也不外乎“了解”。在体育教育中各个角色都有着私自的信息,各个角色之间的信息透明制度实行,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中各个角色之间的相互了解。如校务、体育教务的公开,体育教学活动的公开等。在一定程度上,这种透明制度可以转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使得学校体育教育中各个角色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的畅通。
(三)建立健全体育教职工及学生的信息激励与约束机制
信息不对称现象容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职工及学生的信息激励与制约机制,是保证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信息的交流更加畅通的一种机制。学校体育教育乃至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正有赖于这种机制去维系。在实施过程中除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监管外,还要强调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意识。
(四)体育教育中宣传“以诚立业”的思想
古语有云:“人,无信不立”。学校在体育教育中宣传“以诚立业”的思想,是指利用学校、体育院系宏观的层面,大张旗鼓的宣传诚信的重要性,树立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诚信意识,在体育院系也不例外,诚信意识的树立,可以使得体育院系的各个角色之间全面、准确的掌握所要获得的信息,其有利于体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降低道德风险
当前社会正经历着大数据的洗礼,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成为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中国在全球大数据背景下,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而“互联网+教育”这一思维模式当前也已深入人心,如“慕课”“微课”等。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建立,是加速信息交流,使信息迅速的从常态—新常态—常态的轮回中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降低道德风险。
五、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是由于认知主体或者说各个阶层经历的不同而引起的,其包括了体育院系与学校层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院系内部的信息不对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增强高校体育教育各角色之间的交流意识、实行信息透明制度、建立教职工与学生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育教育中宣传“以诚立业”的思想、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等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利用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1]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3.
唐何易(1989-),男,汉族,贵州铜仁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学。
G647.38;G643
A
1006-0049-(2016)15-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