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民俗舞蹈资源的开发研究综述*

2016-02-05孟凡翠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
关键词:皖北花鼓民俗

孟凡翠

亳州学院教育系,安徽 亳州 236800



皖北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民俗舞蹈资源的开发研究综述*

孟凡翠*

亳州学院教育系,安徽亳州236800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皖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舞蹈资源。通过梳理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皖北文化产业的研究现状和成果、皖北民俗舞蹈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等层面分析了皖北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民俗舞蹈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认为已有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和尚有可为的空间。如缺少“皖北”的视域,民俗文化的内涵还需要深入挖掘,传播的途径有待于深入等。

皖北文化产业;民俗舞蹈;综述;问题与不足

一、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是这样界定“文化产业”的:“创造、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1],这表明,文化产业是一种既需要思维上的创造又需要生产流通渠道进行输出的一系列的人类活动。还有的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内容产业或创意产业”[2]还有的将之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3],可见定义是不断的发展和嬗变的,但是不变的是思维之于“文化“的作用和产品的价值是不能够跳过去的关键词。

“文化产业”的开发要注重两方面的研究,即理论与实践的两个层面的研究。因为“通过文化产业,文化与经济这两个原来相对独立的领域已经自觉地具有对方的某些功能和价值”[4],这句话表明文化与经济可以相互产生作用,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民间舞蹈文化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这一背景下,就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研究。每一层面的研究都要突出“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

目前,美国的电影业、日本的动漫产业以及韩国的游戏产业等文化产业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他们的成功做法,是值得借鉴和探究的。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舞蹈艺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来增强国家软实力。以法国为例,注重政府的管理和资助,关注“保护本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独立性”,在舞蹈艺术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舞蹈艺术的普及和创新,还注重艺术教育,以此来培养专业的人才和满足艺术爱好者的需求。

在发展文化产业背景之下,我国民俗舞蹈的开发研究,主要体现在:舞蹈产业、舞蹈教育、旅游上。在中国,对舞蹈文化产业的研究也不少。例如,杨凯在《中国舞蹈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创新》[5]一文中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是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客观需要,也是舞蹈文化产业继续发展衍化的集成。作者还分析了《大河之舞》、《燃烧的地板》、《云南映像》、《风中少林》等舞蹈文化产品成功的主要原因,并认为这些文化产品标明了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方向。原因有:舞台戏剧化、时尚现代化、成功的营销、民族国际化、娱乐性、明星效应、执着的舞蹈家、原生态、产业化道路等。

皖北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在皖北文化产业的研究状况和成果的整体状况和研究中颇有一定的理论建树,但在实践中所取得的经济价值有待于提高。

关于皖北民俗舞蹈开发的研究:总体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文化研究的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还需要深入和发展。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需要文化底蕴、舞蹈艺术教育、群众健身娱乐及旅游项目的开发研究,需要建立专项课题进行相关的开发研究。

二、皖北文化产业的研究状况和成果

(一)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和作用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大研究方向:颖淮文化、阜宿方言、管子经济思想。近年来,在三大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历史文化、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领域亦有很大突破。创办《皖北文化集刊》。积极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共建。

(二)皖北文化产业的研究状况和成果

一般认为皖北地区包括“蚌埠、淮南、亳州、阜阳、宿州、淮北六市以及毗邻的凤阳、寿县两县”。

在《江淮时报》、《淮南日报》、《蚌埠日报》上进行报道。报道的较多,主要是发展皖北文化产业的政策及如何进行发展的策略研究。在《“皖北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6]的报道中,对于发展“皖北”文化产业,提出了七条建议:落实“文化强省”战略,积极营造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皖北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整合皖北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优化政策环境,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人才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打造淮河文化品牌带动皖北文化提升——访安徽大学副校长、教授吴春梅》的报道中,吴教授认为——在皖北打好“淮河文化”这一品牌,建设以“淮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标志性文化工程,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并将之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皖北经济振兴的战略决策之中,带动皖北文化的整体提升。在《发展皖北旅游蚌埠当执牛耳》[7]中,安徽科技学院陈传万教授认为——皖北旅游要突出“历史文化游”这一鲜明主题主题。凤阳举办了三届·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蚌埠市举办了三届中国花鼓灯艺术节等,但“文化底蕴开发”不够。“软实力”的竞争是区域竞争的体现。在《丰富文化内涵服务皖北振兴淮河文化研讨会成果丰硕》,报道了第六届淮河文化的研究成果。在《皖北文化要打“四张牌”》[8],民革省委会对发展皖北文化的四条建议:主打“文化强旅”牌、把皖北名小吃“送出去”、构建一批主题城市、推进皖北文化研究。报道提到了皖北地区的一些代表性舞蹈,如:花鼓灯、泗州戏、凤阳花鼓灯等。钱付良在《蚌埠市提升皖北区域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中认为:蚌埠作为皖北区域中心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对蚌埠市及皖北区域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建立健全文化事业领导机制”、“发挥区域文化联动契合桥头堡作用”等七项对策,在“提高城市品格,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文化生态’城市形象”的策略中,提到了“花鼓灯”,要大作花鼓灯文章,提到了运用电视媒体来播放花鼓灯的节目,“运用现代全新科学手段和方式推广城市形象”。潘阳、魏梨君、梁家贵在《皖北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初探》[9]一文中认为:皖北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的背景、意义、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建设目标及建设措施等方面阐述了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思路和方案。还有张崇旺在《皖北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10]一文中,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8个路径的建议。谢政伟、胡飞《皖北文化旅游区域合作机制探析》[11]一文中,针对要实现皖北旅游业的“突破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区域合作机制的构想。

这些研究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意义、作用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困境,还有拟解决的策略和建议研究。从宏观的角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景观。这些研究成果及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为我们进行微观的研究,具有大方向上的指导意义,可使本课题的研究不会迷失方向,在大的框架中,建构小项目。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参考性的价值和意义。

三、皖北民俗舞蹈开发的研究

皖北有着历史悠久的乐舞传统,丰富多彩的民俗舞蹈。皖北民俗舞蹈的种类繁多,精彩纷呈以安徽花鼓灯、凤阳花鼓、泗州戏等为代表。皖北的各个市区的民俗舞蹈不尽相同,彼此之间有“共性”也有其“个性”的地方,大致以一种“存同有异”的状态。以亳州为例,据统计,就有“大班会、狮子舞、旱船、高跷、肘搁”等十几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淮北的有:舞龙、舞狮子、耍旱船、踩高跷、打花棍、扭秧歌、打腰鼓、河蚌舞等。皖北的民俗舞蹈大都具有歌舞戏三位一体的特征,是农耕文明的反映,从中可以探寻出皖北人民的性格特征和宗教信仰等民俗文化。皖北大地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在民俗舞蹈的发展过程中会以一种“遗传基因”的形式在舞蹈本体中继续往前发展,通过对舞蹈的研究,我们可以探寻出其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民俗文化。通过前期的实践调查和文献整理,发现在民俗舞蹈的开发研究上还存在“研究不够深入,开发不够到位”、“缺少区域特色、重复项目多”等问题,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开发研究能够使民俗舞蹈文化资源的研究能够深入一些,彰显区域的特色,能够“承上启下”即能够总结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能为后来的研究提供前期探究的成果,能为皖北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非常重视“文化产业”这一“软实力”的开发研究,而皖北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民俗文化的深挖掘与应用,民俗舞蹈资源作为文化产业上的一链,需要得到开发性的研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皖北民俗舞蹈的开发进行发展性的研究,以期能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期望能为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尽一份力量。所以,皖北民俗舞蹈文化资源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

(一)文化内涵

目前关于皖北民俗舞蹈开发的理论研究颇多。有的是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的,有的是关于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有的是与其它文化艺术的联系的探究。这些研究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果,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性的研究。

1.民俗舞蹈文化及“传承、发展创新”的研究。以花鼓灯这一舞种来说,关于民俗舞蹈的文化内涵的研究颇多,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特征得到了一定的研究,且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昭示着现代人要将它传承和发展下去,有的文章侧重于民俗文化的研究,有的侧重于传承的研究。且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民俗舞蹈若能继续发展下去“变”是肯定的,但是如何变,变多少是问题的关键。一些专家学者将自己的田野调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为本课题研究的提供了前期成果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既探讨民俗文化又探讨传承的论文颇多。例如:张婧在《安徽蚌埠花鼓灯存在形态与传承方式》[12]中关于民俗文化的研究认为舞蹈是“岁时节日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同风俗的表现形式”“有的为风俗而设”。“农耕文化特征”、“潜在的调剂着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内在指向”。关于“存在、传承、发展”的研究认为“以蚌埠地区花鼓灯为中心,花鼓灯共时性的存在与历时性传承的脉络”。传承具有“亲缘传承”、“村落传承”的民俗学特征。潘丽在《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13]中俗文化的研究认为花鼓灯“道教的精神信仰”,“道教的逍遥、洒脱与花鼓灯昂扬、欢腾的精神面貌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消灾祈福、清明祭祖、求子等与生命、幸福有关的仪式”。“在情感和性爱的表达上,就反映出开放、直白、率真、自然的性意识宣泄的特点”。“花鼓灯是农民自我安慰、返璞归真,寻找心理平衡的精神外化行为”。在信仰上“以道教为主,也有佛教和原始宗教的内容,呈现出混杂状态”。关于“存在、传承、发展”的研究认为要运用舞蹈生态学的“探讨核心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将花鼓灯融入农民的“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日常生活中,继续作为淮河流域民众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中的组成部分”。王慧在《泗州戏与皖北文化》[14]中关于民俗文化的研究认为泗州戏“产生、发展及流传都与民俗息息相关”。“演出时间、地点与民俗有着密切联系”,“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与精神生活民俗在剧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泗州戏是研究皖北风俗人情的形象资料”。关于“存在、传承、发展”的研究认为“回归民间,融入民俗,体现民俗,正是泗州戏生命之所在”。

本研究认为,已有的关于民俗文化特征的研究和传承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入挖掘下去。

从纵向来看,以安徽花鼓灯为例,“凤崇拜”作为淮河流域一种原始的宗教崇拜会在舞蹈中留下印记,关于淮河领域的“凤崇拜”的研究颇多,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将花鼓灯中的“凤崇拜”原始宗教思想公开的发表出来,本研究的主持人已经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继续挖掘不一样的民俗文化。作为传承,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不仅仅是在蚌埠、颍上、凤台等的一些被称为“花鼓灯之乡”的区域和一些专业团体要进行传承的实践,作为皖北的学校、皖北的群众、皖北的旅游项目中都要进行传承和发展。可以通过课程的开发、舞蹈节目的创编、旅游项目的开发等进行有效和民间的传承。

从横向来看,目前对皖北民俗舞蹈文化资源的研究还不够“公平”。大部分研究都倾向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研究,但对于一些“小项目”却不够重视,例如亳州的“大班会”和“肘搁”等都需要进行开发研究,本研究认为,“大班会”的形态特征特别,具有“武术”和“戏曲”的特征,所反映的文化涉及道教、佛教、儒教等文化,这需要我们深入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这个舞蹈,从而也能为舞蹈的传承提供一定的思路。现在,一些民俗舞蹈面临或将要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这也使我们的研究有“迫切感”和“危机感”。希翼借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这一历史机遇,能为一些“小项目”的开发研究有所作为。

2.与其他文化艺术的关联上的研究。如《花鼓灯与戏曲》、《发现文化:淮河花鼓灯的景观与理解》[15]、《花鼓灯运行形态及现象研究》、《安徽花鼓灯的生命情调与情感表达》[16]等,从不同角度对花鼓灯进行了解读,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花鼓灯这一民间舞蹈,有效的宣传了皖北文化,宣传了安徽的文化。如孟凡翠在《安徽花鼓灯的生命情调与情感表达》一文中,强调了其表“情”与表达“生命”情感的文化艺术功能。钱烨,周庆繁在《皖北花鼓灯灯歌中红色能指的文化内涵》一文中认为“灯歌的红色能指不仅传达着直接意指的语义,而且还创造着含蓄丰富的审美文化”。把灯歌中语言的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而且与“红”的色彩进行了审美上的大胆想象。孙业荷《追溯原生态打造舞蹈新理念——记安徽花鼓灯﹤摘石榴﹥的创作》一文强调“石榴文化”,即创作与地区的文化特点是不能分开的。

以上的研究表明,以安徽花鼓灯为代表的皖北民俗舞蹈的文化特征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这对我们进行相关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且开阔和启发了我们研究的视角。“艺术是相通的”,“歌舞乐”三者的共通与共存,在皖北民俗舞蹈中表现突出,我们可以从这一视角出发,进行更深入的开发研究。在横向和纵向上,这一领域还存在一些空白,等着我们去进行更深入的开发研究。若从本研究初定的三个子课题的视角进行研究,也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的。而新的发现和创造能为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二)舞蹈艺术教育的研究

研究多是从舞蹈教学、舞蹈创编、舞蹈鉴赏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的。但涉及的舞蹈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安徽花鼓灯”上进行研究的。节目上的创编,例如《鼓乡情韵》、《俏兰花》等。

舞蹈教学的研究主要有:舞蹈的教学设计、舞蹈的创编、舞蹈的鉴赏等。

舞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例如,吴化勇在《中国民间舞〈安徽花鼓灯〉教学设计》一文中按照教案的形式,将花鼓灯的动作元素、风格特点和动作组合进行了说明,并将上课的过程进行了说明。其余的还有李畅的《安徽花鼓灯中兰花的艺术内涵》、李岩的《安徽花鼓灯中鼓架子的训练价值》等,都从教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舞蹈的创编的研究。例如孙叶莉的《追溯原生态打造舞蹈新理念——记安徽花鼓灯〈摘石榴〉的创作》一文,就将作者的创作的体会,进行了论述,阐明作者追求“原生态”的创作理念。刘芳在《安徽花鼓灯的生命力》中重点强调了“创作”的重要性,她认为“应带着创新的思维去开拓它的新空间、新时代、新领域”。

舞蹈鉴赏的研究。例如《鼓乡情韵》和《俏兰花》等优秀的安徽花鼓灯的成品节目,作为学校教育中《舞蹈鉴赏》中的曲目。通过视听的双重感受来认识蕴含在本体之下的深层次的文化。

可见在舞蹈教育的领域,前人已作出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开发的层次上,还有可为的空间。我们还可以进行发展性的研究,在横向与纵向上都可以有新的成果。通过前期的调查和文献整理等手段,发现花鼓灯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于一些专业团体和院校中进行,在普通学校和大众中的传播还不是很普遍。这也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了可为的空间。例如,可以将学前舞蹈创编课教学中,加强民俗舞蹈资源的课程开发。

舞蹈教育的开发研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培养会跳的参与者和欣赏者,可以培养舞蹈道具服装的消费群体,可以为旅游文化项目输出人才,可以在皖北大地使花鼓灯舞得更欢,成为现代社会的民俗等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发展皖北的文化产业。在这一领域,作为学校,更是有着旁骛则殆的责任、义务和优势,本研究希望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继续开发研究的工作。

(三)群众舞蹈文化及旅游项目的研究

群众性健身娱乐项目的研究:

民俗舞蹈所包含的娱乐和健身的特性,使其在百姓的健身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舞蹈中的娱乐休闲的特征,可以促进当下的群众健身活动。已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有所论及。例如,张晓宁《淮北游艺民俗的文化视野看休闲体育在淮北的发展》一文中,发表了这样的观点:“集娱乐性、休闲性、地域性于一身的淮北游艺民俗文化以众多形式呈现于世,蕴含着浓郁的皖北风情”。孟凡翠在《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群众舞蹈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以安徽省泗县泗城镇老年大学舞蹈队为例》一文中认为:“在舞蹈这种艺术的形式的参与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反映”。可见,民俗舞蹈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传播舞蹈文化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更是经济生活的一面镜子,文化产业只有真正的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候,才可以说是“照进了生活”。

群众健身娱乐活动,目前在皖北开展的比较普遍,在公园、操场、马路边,在清晨与黄昏,广大的群众自觉或不自觉的组成“队伍”合着音乐节奏尽情的在跳,反映着时代的风貌。在2012年5月观看“安徽省健身舞大赛”,民族的元素在舞蹈中充分展现,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得到展现,民俗舞蹈的一些体态和风格特点,较好的结合了现代的元素。在2012年和2013年的春节期间,对一些民俗舞蹈进行了田野调查,发现民俗舞蹈文化相较于以往有了“热”的趋势。随着国家的健身秧歌的推广和一些比赛和电视节目的推广,民俗舞蹈逐渐受到群众的重视,在群众舞蹈文化中占有着一席之地,例如在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舞蹈世界》中,安徽颍上的一支花鼓灯表演团体,将群众文化的精彩向世人展现,较好的宣传了安徽,宣传了皖北的文化。这些新动态也给了我们开发的“新思维”,即可以借助民族健身操来推广民俗舞蹈文化,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宣传和推进民俗舞蹈文化,从而使之成为“群众健身娱乐活动”中的“新民俗”,使传统与现代产生“碰撞”和“融合”。旅游项目的研究:

在实践方面,皖北地区一些县市,走在了前面。经过多年开发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经验。关于民间舞蹈的开发,“旅游表演是展示和传播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文化旅游应“更深层次地展现传统地域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这不仅能提升旅游者的文化修养和体验水平,也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传统地域文化的优秀特质”。

最突出的方式——艺术节。例如,蚌埠市定期举办“中国花鼓灯艺术节”,阜阳市每两年举办一次“民间艺术周暨花鼓灯艺术节”,淮南市定期举办“花鼓灯艺术节”等。在蚌埠的“花鼓灯之乡”,花鼓灯表演团体——泗州戏剧团是活跃在皖北大地上的一支优秀的地方文艺团体队伍。

从掌握的资料和前期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的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存在着:重复建设项目、缺少“皖北”合作的视域、旅游项目比较单一、精品节目得不到推广等问题。

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需要向《印象·刘三姐》等的宣扬地方民俗文化的文化产品创作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关于旅游项目研发的相关文章,也为我们的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视角,如杨丽琼和吴丽娴的《旅游表演中的艺术真实性分析——以云南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为例》、张荣的《论〈云南映像〉渗透出“三映像”》等论文,告诉人们要在创作的过程中保留住“本真”的东西,即要解决好创新的“度”的问题。要将传统的“土”的元素与现代“洋”的东西怎样融合进行发展,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问题。还如前文提到杨凯《中国舞蹈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创新》的硕士论文则是从“舞蹈文化产业”的视域出发,探讨了相关的文化产业问题,都为旅游项目的研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值得借鉴。还有一些旅游景点的文艺作品的成功模式,也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模式,例如《印象·大红袍》的“借山造景,景中含韵,韵在文化”创作手段和方法,是值得我们探究和参考的。

四、已有研究不足

综合上述研究情况,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在国家重视“软实力”建设和开发的背景下,在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可以发现关于民俗舞蹈开发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热点,研究涉及面广泛,既有学术价值的理论建树,又有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当然,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不甚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对舞蹈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认识和行动还有可为的空间,例如本研究项目的主持人正在研究的《花鼓灯与“凤崇拜”思想的研究》;皖北舞蹈资源注重安徽花鼓灯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开发,但对诸如大班会、旱船、犟驴等舞蹈资源的了解还不够,例如大班会的形态及文化内涵的研究,可以让人们了解“大班会”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文化解读的基础;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上还缺少地方文化的实效性。作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欲把皖北民间舞蹈的资源进行开发研究,为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在皖北民俗舞蹈的研究中,缺少“皖北”的视域,即缺少通力合作和协作研究的理念;皖北民俗舞蹈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利用的潜力还需要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挖掘的层次还不够深入;对于传播的途径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对于其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渗透以及旅游项目的开发等,还有待于深入的开发研究。

在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这一背景前提下,我们不仅要突出“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更要注重舞蹈教育的功用,也要注重群众文化的参与以及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研究。文化的研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首先需要我们对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解读,其次,我们要注重课堂的传承作用,我们还要重视显然,目前的开发研究还不够深入,群众文化对于文化产业的价值注重旅游项目的开发。尚有可为的空间。文化挖掘不够,对于课堂上的传承、发展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度解读和实践。结合本团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期望能在民俗舞蹈文化和舞蹈教育、群众舞蹈活动与旅游业的结合等几个子课题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和发展。

[1]熊澄宇著.世界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9.

[2]熊澄宇著.世界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9.

[3]熊澄宇著.世界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9.

[4]单世联.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探讨文化产业的若干问题.选自胡惠林,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6:025.

[5]杨凯.中国舞蹈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9.

[6]毛学农,谢媛整理.“皖北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江淮时报,2013-1-25.

[7]张建平.发展皖北旅游 蚌埠当执牛耳.蚌埠日报,2011-12-06.

[8]毛学农,谢媛.皖北文化要打“四张牌”.江淮时报,2012-11-19.

[9]潘阳,魏梨君,梁家贵.皖北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初探[J].科技向导,2012(15).

[10]张崇旺.皖北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文化学刊,2011(2).

[11]谢政伟,胡飞.皖北文化旅游区域合作机制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5).

[12]张婧.安徽蚌埠花鼓灯存在形态与传承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12.

[13]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4]王慧.泗州戏与皖北文化[D].安徽大学,2010.

[15]支运波.发现文化:淮河花鼓灯的景观与理解[J].文艺争鸣,2010(10).

[16]孟凡翠.安徽花鼓灯的生命情调与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1(06).

J722.2

A

1006-0049-(2016)15-0007-04

*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皖北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民俗舞蹈资源的开发研究(2013SQRW133ZD);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皖北民俗文化的深挖掘与应用研究(AHSK11—12D202)。

**作者简介:孟凡翠(1980-),女,汉族,安徽泗县人,舞蹈学硕士研究生,亳州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与舞蹈教育学。

猜你喜欢

皖北花鼓民俗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民俗中的“牛”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民俗节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