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水文新三支队伍建设
2016-02-05杨建青
邓 坚,杨建青
(水利部水文局,100053,北京)
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水文新三支队伍建设
邓 坚,杨建青
(水利部水文局,100053,北京)
围绕经济社会和水利改革发展需求,深刻分析了水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存在问题,结合水文事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系统阐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水文队伍建设、实现三位一体的水文队伍发展新模式。
水文发展;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改革创新
水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近年,水文系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水利中心工作,积极践行“大水文”发展战略,水文法规体系基本建立,水文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水文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水文现代化稳步推进,水文事业正从传统的“行业水文”,加快向立足水利、面向全社会服务的“社会水文”转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对水文需求的不断增长,从事水文业务工作的人员不足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水文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因此,加快水文业务人员队伍体系改革创新,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一、水文工作面临的形势
1.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水文提升全面服务能力
水文是各项涉水事务的基础工作,是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技术支撑。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认识不断增强,同时对水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更加全面地了解水,更加有效地利用水,更加科学地管理水,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水文的服务范围在不断拓展,水文信息已越来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时,各项涉水事务对水文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及时的实时监测信息,而且要求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综合分析成果。这些深刻变化,对水文的支撑保障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2.水利改革发展要求水文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
水文是水利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水利部党组深入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围绕新时期水利中心工作,水文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例如,服务防汛抗旱减灾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已由过去的季节性工作变成了当前常态化的日常工作,对水文情报预报的时效性、预见性和精确性要求都越来越高;服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考核的监测评价业务正在逐年增长,对水资源的水量水质、地表水、地下水的监测与分析频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生态监测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分析任务大幅度增加;服务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及水安全的信息支撑需求也越来越大;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要求水文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时信息和分析成果,等等。加强资料收集和成果分析、及时提供高质量的水文服务,已成为水文服务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常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改革发展对水文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受现有水文体制机制的制约,水文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水文人员队伍已经难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1.水文测站大幅度增加而人员编制难以增加,造成测站人员严重不足
全国现有各类水文测站99 575处,近10年测站数量增加了近3倍,尤其是随着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水文测站数量增加了56 893处,增幅达133%,而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项目还在全面建设中,大批水文测站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维护任务成倍增加。虽然近年水文监测自动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水文业务的不断拓展仍然需要大批的技术人员,水文测站的大幅度增加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而长期以来水文系统在职人员保持在2.6万人左右,人员编制基本没有变化。其中,基层测站和勘测队人员约占总数的42%,基层测站职工不仅要承担本站的日常监测、资料校核、信息报送和设施设备运维工作,还要管理大量的其他水文测站,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人员队伍与日益增长的业务工作不相匹配,水文部门人少、事多、缺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现有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偏少,难以满足新形势需要
目前,全国水文技术人员约占在职职工总数的2/3,其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约占总数的16%。近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水文新仪器、新设备和水文业务系统大量投入使用,对水文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水文新业务新领域的拓展,从事水资源和水生态监测、城市水文工作以及水文情报预报等领域的业务技术和管理人才明显不足。水文作为一支专业技术队伍,高层次人才比例明显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人才队伍结构的不合理问题逐步显现。
3.区县一级水文机构基本空白,难以支撑区县涉水工作需要
县级行政区域是各项涉水工作的基本单元,水文应该更多地为区县涉水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支撑。然而长期以来,基层水文工作主要实行省级水文单位垂直管理的体制,与我国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诸多涉水工作不相适应。尤其是近年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饮水安全、水土保持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监督考核等一系列水利工作都要求水文提供以区县为单元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现行的省级垂直管理体制不仅造成了水文工作为地方服务的脱节,不利于地方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水文自身的健康发展。目前,多数省份区县一级的水文机构几乎还是空白,而基层测站的水文职工又主要从事日常监测业务,既没有更多时间精力来开展县域水文工作,也没有业务能力为区县提供综合水文服务,现行水文体制机制与其承担的任务和作用明显不相适应。可想而知,区县涉水工作如果没有水文信息的科学支撑,就不可能取得理想成效,必然会影响到整体涉水工作的效果。
三、创新思路,推进建立水文新三支队伍
发展中的难题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去破解,前进中的问题需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强调要坚持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对于水文部门来说,就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理念,从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深入挖掘和提升自身潜力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这两种资源,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这两个积极性,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①在体制创新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区县一级水文业务队伍的作用,形成水文行业的地方队伍,以解决水文服务地方不到位的问题。区县水文工作更接近于民生水利和百姓生活,区县水文工作做得好,对水利工作的支撑就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就好。因此,水文工作应该落到区县、融入地方,既要为地方涉水事务提供各类水文监测信息,也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综合分析服务成果,通过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解决各类水问题,将极大地促进地方涉水事务的有序开展,从而也会促进地方政府对水文工作的支持,实现水文事业的增速发展。
我国县级行政区划数量多,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县级水利任务繁重,社会涉水事务繁多。目前,全国多数县级行政区还没有设置水文机构。为此,应该立足于各地的实际需要,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快推进县级水文机构建设。区县水文机构建设既可以依托现有区县一定规模的水文站或中心站转为县级水文机构的方式,仍然由省级水文机构垂直管理,也可以由各区县人民政府成立县级水文机构,成为地方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内设机构,由省级水文机构对其实施水文行业管理,从站网规划、技术规范、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从而逐步建立起与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县级水文机构,解决基层水文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使水文工作能够落地生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细化的水文服务,以提升水文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的能力,发展壮大地方水文业务队伍。
目前,国内一些省市正在积极探索实践这项改革。如重庆市依托地方水利部门,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编制办批准成立了38个县级水文机构,明确了各水文机构的职责,配置了8~12人的事业编制,将水文工作纳入区县人民政府管理序列,这些由区县财政拨款的水文机构分别管理着直接为当地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等服务的专用水文站176个、水位站226个、雨量站3 305个,并开展148条中小河流的水情预警预报工作,省级水文机构对其实施水文行业管理,通过与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建立地方水文测报技术标准进行技术管理,编制水文教材对人员实施培训、颁发证书、考核上岗,取得了良好成效,提供了一个新型基层水文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②在机制创新方面,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人才资源的作用,形成水文行业的社会水文队伍,以主要解决水文现有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些社会资源既可以包括具有大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科研院校,也可以是具有行业优势的协会组织,还可以是具有技能专长的专业公司等。通过承担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大量水文辅助性业务工作,作为水文人才队伍的重要补充,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近年,地方水文部门创新用人用工方式,探索开展向社会购买服务,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也为水文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山东省青岛市水文局开展向社会购买服务试点,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企业单位承担了全市24处专用水文测站的水资源监测任务,青岛市水文局通过制定可量化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考核标准等管理制度保障工作质量,同时组织技术培训并由测站职工进行现场操作和指导,有效缓解了人少事多、疲于应付的困局。实践证明,向社会购买服务,逐步探索由社会力量参与部分水文基础工作,承担水文监测辅助业务、测站设施设备运行维护以及聘用管理人员和专家开展技术咨询等业务工作,可以为解决制约水文发展的“人少、事多、缺编”问题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切实保障社会服务工作的成果质量,从根本上解除购买服务的后顾之忧,只要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注重强化对水文的行业管理,秉承扶持合作理念培育社会化的水文服务体系,组织对购买服务队伍的技术培训,加强质量监督和业务指导,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就可以引导和规范社会人才资源队伍的发展。
③在自身能力建设创新方面,应当充分发挥水文专业技术队伍的作用,形成水文行业的主力军队伍,以解决水文高层次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水文系统在职职工队伍是水文行业的主体力量,经过多年的队伍建设,形成了传统的水文管理干部、水文专业技术、水文技能人才这个“老三支队伍”,已经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水文职工队伍,为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特别是水文业务的不断拓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水文工作的手段、方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水文专业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大力推进水文现代化,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加大新仪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水文信息的时效性和精确度,全面提升水文自动化、现代化水平;二是积极推进水文测验方式改革,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积极采取驻测、巡测、遥测和应急监测相结合方式,提升水文测验能力,逐步改变水文点多面广、管理分散的困局;三是探索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不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强化服务意识、宗旨意识,不断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发挥好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性的同时,大力推进水文“老三支队伍”结构调整,将相当一部分基层的勘测工技能人员编制逐步解放出来,用于吸纳引进水资源、水生态监测分析和水文情报预报等新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比重,优化水文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提升高层次高质量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好专业队伍的技术优势,走精兵强将的路子,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力军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和水利改革发展的作用。
通过推进区县水文队伍、社会水文队伍和自身水文队伍建设,形成水文行业新三支队伍,是当前和今后水文改革创新应该积极推进的“三位一体”模式,是“大水文”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水文在队伍建设方面的发展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好新三支队伍的作用,实现三位一体模式,使水文工作从依靠传统一枝独秀单打独斗向依托新三支队伍的多元化全面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我国水文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四、结语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要。经济发展离不开水文,社会进步越来越需要水文。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水文工作只有充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发挥独特的作用。长期以来,受水文管理体制的制约,传统水文行业人员队伍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与不断增长的业务工作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当前,水文部门在新三支队伍建设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差距,在实践中还有很大局限,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加快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水文行业管理,积极大胆地开展探索实践,努力推进水文新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文服务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科学支撑,使水文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 张瑜洪
Capacity and new team building for horologic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Deng Jian,Yang Jianqing
In-depth analysis is made on current issues faced by hydrologic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eet demand of economic-social develop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A new model of capacity and team building has been developed under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with consider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ydrology.
hydrological development;system and mechanism;team building;reform and innovation
TV123
B
1000-1123(2016)18-0008-03
2016-09-18
邓坚,局长,国际水文计划(IHP)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